导图社区 有机化学绪论
以下是一张关于有机化学绪论的学习笔记,讲述了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共价键、有机酸碱概念、分子轨道和共振理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绪论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是含碳的化合物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化合物等性质与无机化合物相同的以外
结构式
键线式
蛛网式
缩写式
表现空间状态的模型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斯陶特模型)
楔线式
共价键
Lewis共价键理论
八隅律
分子中每个原子都应具有八电子外层电子构型
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构成有机分子最常见的化学键
现代共价键理论
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成键
减小正电荷之间的排斥力
吸引两原子间成为共价键
饱和性
方向性
重叠程度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碳的杂化轨道
杂化
能级相近的原子轨道改变原有状态,混合后均分,形成一簇新的原子轨道
sp3
sp2
一个未杂化的轨道垂直于三个杂化轨道所在平面
比sp3杂化轨道略短
sp
两个未杂化轨道相互垂直,再垂直于杂化轨道
比sp2轨道略短
共价键的属性
键长
取决于成键类型
单键>双键>三键
键角
键能
离解能
破坏一个共价键所需的能量
同类型共价键裂解所需的平均能量
键能越大越稳定
键的极性
取决于电负性差异
<0.7非极性共价键
0.7< <1.7极性共价键
>1.7离子键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的极性
取决于正负电荷的相对位置,用电偶极矩表述q*d
双原子分子键的极性就是分子的极性
多分子的极性根据电偶极矩与分子结构是否对称判断
分子极性越大,相互作用力就越大,影响沸点,熔点,溶解度等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
偶极-偶极作用力(定向力)
存在于极性分子
一个分子的偶极正端与一个分子的偶极负端的吸引力
氢键
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力(诱导力)
非极性与极性,非极性与非极性
运动过程中非极性分子产生瞬间偶极,导致其产生作用力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分类
开链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
碳环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多官能团化合物
多官能团的相互影响与其相对位置有关
互为α位:化学性质常发生改变
互为β位,碳原子上的氢可被活化
反应类型
均裂
共价键均等分裂,各得一个电子形成自由基(单电子的原子中),称作自由基反应
自由基与正离子均不稳定,只能在反应中瞬间存在
异裂
共价键不均等分裂,其中一个原子得一对电子,形成正负电荷相反的离子称作离子型反应
协同反应:新键形成和旧键断裂同时形成
有机酸碱概念
酸碱质子理论
能给出质子的是酸,接受质子的是碱
共轭酸和共轭碱
Lewis酸碱理论
接受电子的是酸,提供电子的是碱
酸是亲电试剂,碱是亲核试剂
分子轨道和共振理论
分子轨道
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
分为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
成键轨道:能量低于原子轨道,反键轨道高于.....
一般在激发态下出现反键轨道
共振理论
一个分子或离子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Lewis结构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