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06创伤急救
急救与灾难医学之创伤急救思维导图,包括:特殊创伤的急救和创伤的院前急救。
编辑于2022-03-17 22:51:51创伤急救
特殊创伤的急救
多发伤急救
多发伤
同一机械因素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较严重的损伤,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
凡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并符合下列伤情一条以上者可诊断为多发伤
头颅伤
颅骨骨折伴有昏迷、半昏迷的颅内血肿、脑挫伤及颌面部骨折
颈部伤
颈部外伤伴有大血管损伤、血肿、颈椎损伤
胸部伤
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纵隔、心脏、大血管和气管破裂
腹部伤
腹内出血、腹内脏器破裂、腹膜后大血肿
泌尿生殖系统损伤
肾破裂、膀胱破裂、子宫破裂、尿道断裂、阴道破裂
复杂性骨盆骨折(或伴休克)
脊椎骨折、脱位伴脊髓伤,或多发脊椎骨折
上肢肩胛骨、长骨骨折、上肢离断
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下肢离断
四肢广泛性皮肤撕脱伤
特点
损伤机制复杂;伤情重、变化快;生理紊乱严重;诊断困难,易漏诊,易误诊;处理顺序与原则的矛盾;并发症
临床特征及诊断
要去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脑、胸等部位是否存在致命性损伤
救治原则
生命支持
呼吸道管理、心肺复苏、抗休克治疗
急救
以颅脑损伤为主的患者则应首先输入甘露醇溶液以降低颅压,然后再进行各项检查
以失学为主的患者,如实质性脏器破裂、血管损伤、骨盆或长骨骨折等,要立即快速输液
将各部位的创伤视为一个整体,根据伤情的需要从全局的观点制定抢救措施、手术顺序及器官功能的监测与支持,切不可将各部位的损伤孤立地隔绝开来
进一步处理
多发伤患者在得到初步的复苏和生命支持后,生命体征相对趋于平稳,可行进一步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营养支持、防止感染
多发伤的手术处理顺序及一期手术治疗
颅脑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
根据各器官挫伤轻重程度,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处理。CT、气道、脑疝
胸腹联合伤
同台分组行剖胸及剖腹探查术。多数情况下可先做胸腔闭式引流,再行剖腹探查术。一次引流>1000ml,>200ml*3h,开胸探查
腹部伴其他脏器损伤
腹腔内实质性脏器及大血管损伤,抗休克的同时积极进行剖腹探查术,病情平稳后再依次处理其他部位的损伤
四肢骨折
开放性损伤可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可择期处理
多发性骨折
也应争取时间尽早施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便于护理及康复
复合伤急救
复合伤
是指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所致机体病理生理紊乱较多发伤和多部位伤更加严重而复杂,是引起伤亡的重要原因
在集体遭受两种或两种以上致命伤的作用后,创伤不是单处伤的简单相加,而是互相影响,使伤情变得更加复杂棘手
临床特征及判断
致伤因素、伤面或伤口、症状和体征、全身性反应、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救治原则
迅速而安全地使伤员离开现场(救生员)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跳和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其他部位或脏器损伤参照多发伤的处理原则
给予止痛、镇静剂,有颅脑损伤或呼吸抑制者,禁用吗啡、度冷丁、哌替啶
放射性损伤
尽早给予抗反射药物:胱胺、雌激素
尽早消灭创面或伤口
特殊复合伤
烧伤复合伤
临床特点
全身情况差,状态多样化、心肺功能紊乱,容易发生肾功能衰竭
诊断
烧伤复合伤的诊断较为容易,根据受伤史及全面查体,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但应注意考虑到复合伤存在的可能性,并且不应满足一种复合伤的判断。爆炸、电击、交通事故
治疗
及早、全面诊断复合伤的部位、类型、程度
对危及生命及肢体存活的重要血管、内脏、颅脑损伤及窒息等,在休克复苏的同时,应优先处理
不危及生命或肢体存活饿复合伤,应待烧伤休克基本被控制,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进行处理
化学性复合伤
临床特点
毒剂中毒合并创伤时,中毒程度明显加重。创伤伤口染毒后,依据其毒剂种类,各有其特殊表现
诊断
中毒史;查体;实验室检查;毒剂检验
处理
如伤口位于四肢,急救时应及时使用止血带,以减少毒剂吸收
清洗残余毒物,清创处理,并注意做好防护。各种创伤处理原则于单纯性创伤基本相同
放射性复合伤
临床特点
休克发生率高、感染发生率高、造血系统功能破坏严重、创伤愈合过程延缓
诊断
有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难以解释病因的休克、感染等
放射装置检测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存在
处理
即刻现场紧急救护;污染伤口处理
自救互救
迅速从放射性污染区救出
局部洗净皮肤暴露部位的沾染
用水洗鼻孔鸡口腔,并戴上防护面罩
催吐,用力把谈咳出
挤压伤急救
挤压伤
机体任何一个部位受到挤压,使组织结构的联系性受到破坏和功能障碍
临床上所提到的挤压伤特指人体肌肉丰富的部位,如四肢、躯干,受压榨或挤压后所造成的损伤
临床特征及处理
手指、脚趾挤压伤;内脏及肢体伤,筋膜间隔综合征
挤压综合征
当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被外部重物长时间挤压,或长期固定体位的自压
接触压迫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救原则
尽早解除重物挤压;降低伤肢温度,减少毒素吸收;有开放伤口,应予止血
早期可采用预防性措施;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出血者,可输红细胞悬液等;限制高钾食物和药物摄入;切开减张、引流;血液透析
创伤的院前急救
创伤
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
创伤急救
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救治水平,改善存活率、减少伤残率——首要环节
院前急救
是指创伤发生到伤员进入医院前这段时间现场和转运中的救治。包括院前评分和分流以及创伤基本生命支持
院前评分和分流
创伤指数(TI)
部位、创伤类型、循环、意识、呼吸
创伤评分
昏迷、呼吸频率、呼吸困难、收缩血压和毛细血管充盈
CRAMS评分
循环、呼吸、胸腹、运动、语言
批量伤员的分流方法
危重伤
适用于有生命危险需立即救治的伤员,用红色标记
重伤
伤情并不立即危及生命,但又必须进行手术的伤员,可用黄色标记
轻伤
所有轻伤,用绿色标记
濒死伤
抢救费时间而又困难,救治效果差,生存机会不大的危重伤员,用黑色标记
批量伤员现场分流步骤
第一步:检查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
第二步:评价受伤部位
第三步:评价受伤状况
第四步:了解伤前健康状态
创伤基本生命支持
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现场心肺复苏
对有呼吸困难和呼吸停止的,应紧急开放气道,保证呼吸道通常及进行呼吸支持,对心脏骤停者,进行连续心脏按压
止血
指压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法、钳夹止血法
固定术
固定原则
注意伤员全身情况,对外露的骨折端暂不应送回伤口,对畸形的伤部也不必复位,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
固定目的
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避免再伤,便于转运,减轻在搬运中与运送中增加伤者的痛苦
固定材料
夹板;敷料;颈托、颈围或器具;就地取材,如木棒、树枝等
固定方法
夹板固定法、自体固定法、锁骨骨折固定、常见的四肢骨折固定
搬运
及时、迅速、安全的地将伤员搬离事故现场,避免伤情加重,并迅速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
急救人员应考虑的因素
伤者的伤势,必须在原地检查伤势、包扎止血及简单固定后再搬运
转运伤员的注意事项
凡怀疑有脊柱、脊髓伤者,搬运时将伤者身体以长轴方向拖动,不可从侧面横向拖动
严密观察伤者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注意保暖
徒手搬运方法
扶行法、背负法、拖行法、桥扛法、双人拉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