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五章血液:红细胞(RBC):形态特征:数量最多的血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周缘较厚,中央较薄;细胞特点: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和核细胞器,胞内主要是血红蛋白(33%),有弹性,膜上有血型抗原,寿命大约120天。
关于胎儿血液循环过程思维导图,胎儿血液循环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它确保了胎儿在母体内的营养和氧气供应。
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叙述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从而了解各种动植物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也可广义地理解为研究精子、卵子的发生、成熟和受精,以及受精卵发育到成体的过程的学科。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五章血液,充满粗大的、分布均匀的橘黄色嗜酸性颗粒,颗粒有膜包裹,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含细颗粒状基质和一个或多个方形或长方形的执迷结晶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血液
血浆(55%)
水(90%)
血浆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补体蛋白等)
脂蛋白
酶
无机盐
激素
代谢物
其他
血细胞(45%)
红细胞(RBC)
形态特征:数量最多的血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周缘较厚,中央较薄
细胞特点: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和核细胞器,胞内主要是血红蛋白(33%),有弹性,膜上有血型抗原,寿命大约120天
病理性情况:数量较少时贫血,较多时粘滞性增加,血流缓慢,渗透压不平衡时会发生溶血
作用: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膜上血型抗原可决定血型
白细胞(WBC)
有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数量特点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50%~70%
形状
呈圆球形,直径10~12微米
细胞核
着色较深,呈杆状或分叶状,每叶呈不规则的卵圆形,叶间由染色质丝项链,可分2~5叶
细胞质
嗜天青颗粒(20%)
呈圆形或椭圆形,是一种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等,分解消化吞噬的细菌和异物
特殊颗粒(80%)
电镜下呈哑铃型或椭圆形,含乳铁蛋白、吞噬素和溶菌酶等
标志酶
髓过氧化氢酶
作用
具有吞噬功能,吞噬、杀灭细菌
病理性状态
在病变组织周围会进行活跃的吞噬、分泌活动,参与炎症反应,最终死亡,成为脓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占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的0.5%~3%
多为2叶形,少数为杆状或多叶形,染色质较紧密
充满粗大的、分布均匀的橘黄色嗜酸性颗粒,颗粒有膜包裹,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含细颗粒状基质和一个或多个方形或长方形的执迷结晶体
有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咳吞噬异物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抑制或缓解过敏反应,可杀灭寄生虫或虫卵
嗜碱性粒细胞
学业重数量最少的白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的0~1%
呈球形,直径10~12微米
核分叶或“S"形,着色浅,轮廓不清
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着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
可参与过敏反应
无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
占外周血白细胞的3%~8%
体积最大的白细胞,呈圆球形,直径14~20微米
呈肾形、卵圆形或马蹄形,染色质呈细网状,着色浅
胞质丰富,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内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非让你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造血调控
淋巴细胞
占外周血白细胞的20%~30%
呈圆球形
大小
小淋巴细胞(5~8微米)
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凹陷,染色质致密,呈粗块状,着色较深
胞质较少,在核周围形成一窄缘
中淋巴细胞(9~12微米)
染色质略稀疏,着色略浅,有的可见核仁
胞质较多,可嗜天青颗粒
大淋巴细胞(13~20微米)
分类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
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70%~75%,发生于胸腺,参与细胞免疫,并调节免疫应答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
占外周血的10%~15%,发生于骨髓,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免疫反应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10%,发生于骨髓,能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血小板
形态
双凹圆盘状,直径2~4微米
颗粒区
特殊颗粒:较大,圆形,中等电子密度,含血小板性生长因子
致密颗粒:较小,含5-羟色胺,ADP,ATP,钙离子,肾上腺素等
溶酶体
透明区:含微丝和微管
功能:在凝血,止血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理性情况:数量减少时,可引起皮肤和黏膜出血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