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周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除嗅觉外,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再导向大脑皮层,从而产生视、听、触、味等感觉。
编辑于2022-03-20 17:55:18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
躯体神经系统
脊神经 31对
发自脊髓,穿椎间孔外出。
分类
颈神经 8对
胸神经12对
腰神经 5对
骶神经 5对
尾神经 1对
组成
脊髓前根神经纤维
运动性
脊髓后根神经纤维
感觉性
机能成分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
皮肤
骨骼肌
腱
关节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
内脏
心血管
腺体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作用
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作用
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脑神经 12对
由脑部发出。 一、第1对、第2对和第8对为感觉神经,分别传递嗅觉、视觉、听觉的感觉信息。 二、第3对、第4 对、第6对、第11对和第12对为运动神经,分别支配眼球活动、颈部和面部的肌肉活动以及舌的运动。 三、第5对、第7对、第9对和第10对为混合神经,其中: 第5对三叉神经负责面部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 第7对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舌下腺、泪腺及鼻黏膜腺的分泌,并接收味觉的部分信息; 第9对舌咽神经负责味觉和唾腺分泌等; 第10对迷走神经支配颈部、躯体脏器的活动,包括咽喉肌肉、内脏平滑肌及心肌的运动,同时,还负责一般内脏感觉的输入。
按顺序
1||| 嗅神经
2||| 视神经
感觉神经
3||| 眼动神经
4||| 滑车神经
运动神经
5||| 三叉神经
混合神经
6||| 外展神经
运动神经
7||| 面神经
混合神经
8||| 听神经
感觉神经
9||| 舌咽神经
10||| 迷走神经
混合神经
11||| 副神经
12||| 舌下神经
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或很少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表现为人不能随意地控制内脏的活动。
生物反馈又称为内脏学习,是有机体运用操作条件反射的方式,学会控制心率、血压、腺体分泌等生理变化的过程。 生物反馈的研究说明,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随意地调节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同时也扩展了人们关于意识调节范围的概念。
交感神经
一、交感支从脊髓的全部胸髓和上三节腰髓的灰质侧角内发出。 它借助短短的交通支(节前纤维)和脊髓两侧的交感干联系,然后由交感干神经节发出节后纤维,以支配胸腹部的脏器和血管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
二、副交感支发自中脑、桥脑、延脑及脊髓的低部。 它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中交换神经元,然后由此发出节后纤维,至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副交感神经节一般位千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
拮抗性质
应急
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脑
脑干 brain stem
延脑 medulla
位置
在脊髓上方
背侧覆盖着小脑
形状
狭长,全长4cm左右
地位
“生命中枢”
作用
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
桥脑 pons
位置
在延脑上方,位于延脑与中脑之间
地位
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之间传递信息的必经之地
作用
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中脑 midbrain
位置
丘脑底部,小脑和桥脑之间
形状
形体较小,结构较简单
横切面
1||| 中央灰质
位置
环绕大脑导水管
构造
腹侧有眼动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两侧有三叉神经中脑核
作用
分别支配眼球、面部肌肉的活动
2||| 中脑四叠体
位置
中央灰质背面
作用
上丘是视觉反射中枢
下丘是听觉反射中枢
3||| 大脑脚
构造
黑质
作用
若黑质损伤,手脚的动作协调会受到破坏,面部表情显得呆板;
红核
作用
若红核损伤,病人将出现舞蹈症等。
作用
与调节身体姿势和随意运动有关
网状结构/网状系统 reticular system
位置
脑干各段的区域,主要包括延髓的中央部位、桥脑的被盖和中脑部分
形态
由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
按功能分类
上行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与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上行网状结构受到破坏,动物将陷入持续昏迷的状态,不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下行网状结构(下行激活系统)
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即加强或减弱肌肉的活动状态
间脑
丘脑 thalamus
位置
脑干上方、大脑两半球的下方
形态
两个,鸡蛋形的神经核团
地位
中继站
构造
丘脑后部有内、外侧膝状体
作用
分别接受听神经与视神经传入 的信息
除嗅觉外,所有来自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再导向大脑皮层,从而产生视、听、触、味等感觉。
下丘脑 hypothalamus
位置
丘脑正下方
形态
比丘脑小
地位
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和主要皮下中枢
作用
1. 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有重要意义
一、例如,下丘脑前部对体温的升高很敏感,它可以发动散热机制,使汗腺分泌、血管舒张。相反,下丘脑后部对体温的降低很敏感,有保温、生热机制, 使血管收缩、汗腺停止分泌。
2. 在情绪产生中也有重要作用
二、用微弱电流刺激下丘脑的某些部位,可产生快感; 而刺激相邻的另一区域,可产生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绪。
小脑 cerebellum
小脑在人出生前三个月才开始发育,出生后一年才能完成发育。
位置
在脑干背面
形态
分左、右两半球
构造
小脑皮层
小脑表面的灰质,表面积约1000平方厘米
髓质
内面的白质
地位
与延脑、桥脑、中脑均有复杂的纤维联系
作用
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
一些复杂的运动,如签名、走路、舞蹈等,个体一旦学会,似乎就被编入小脑中,并能自动进行。小脑损伤会出现痉挛、运动失调,丧失简单的运动能力。
在某些高级认知功能(如感觉分辨)中有重要作用
小脑功能缺陷还可能导致口吃、阅读困难等。
边缘系统 limbic system
从进化的观点看,边缘系统比脑干、丘脑、下丘脑、小脑出现得更晚些。在种系发生的阶梯上,哺乳动物以下的有机体没有边缘系统。
位置
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
构造
扣带回
海马回
海马沟
附近的大脑皮层(如额叶眶部、岛叶、颞根、海马及齿状回)
丘脑
丘脑下部
中脑内测被盖
作用
1. 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关
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可能由边缘系统支配。没有边缘系统的动物,上述这些行为只能通过刻板的行为方式实现。
2. 好像能抑制某些本能行为的模式,使机体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更好地反应。
3. 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海马损毁的病人, 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将受到破坏。他们不能回忆刚看过的东西的位置,也不能回忆刚学过的词的顺序。
4. 边缘系统与情绪也有密切的关系
表清面孔、彩色清绪图片或情绪词等都能引起边缘系统中杏仁核(amygdala) 的显著激活。
5. 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在有意注意时, 当执行有冲突的任务或任务难度增加时,扣带回都会有显著的激活。
脊髓 spinal cord
位置
脊椎管内
形状
略呈圆柱形,前后稍扁
界限
上接延髓
下端终止于一根细长的终丝
组成
中央“H”型
灰质
主要成分
神经元的胞体
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
前端扩大
前角
前角运动细胞
大型多极神经元
轴突组合
脊髓前根
直接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后端
后角
感受细胞
小型多极神经元
接收进入脊髓后根的纤维,把外界信息传送给脑。
灰质外面
白质
纵横排列的神经束
胸髓和上三节腰髓的前后角之间
侧角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胞体
小型多极神经元
轴突从前根出来,经交通支进入交通干。
作用
1. 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
一、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各种刺激, 只有经过脊髓才能传导到脑, 受到脑的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 而由脑发出的指令,也必须通过脊髓, 才能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
2. 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二、如膝跳反射、肘反射、跟腿反射等。在正常情况下, 这些反射可以不受脑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