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频电疗法
康复治疗之中频电疗法知识导图,讲述了中频电疗法概述、等辐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等。
编辑于2022-03-23 18:55:08中频电疗法
概述
概念
临床上应用频率为1000-100000Hz 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MFE
中频电疗法分类
采用中频电流的不同产生方式、波形与频率
干扰电疗法
静态干扰电疗法
动态干扰电疗法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等幅中频电疗法
音频电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
音频电磁场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低、中频电混合疗法
音乐电疗法
波动电疗法
物理特性
中频电流的频率(1000-100KHz) 高于低频电流,并且是交流电
人体组织对中频电流阻抗低
随着电流频率的增高,人体的电阻逐渐下降。因此,中频电流较低频电流的阻抗低
频率较高的电流较容易通过电容,中频电流的电容抗低于低频电流
中频电疗法所应用的电流强度较低频大,可达 0.1-0.5mA/cm2, 所能达到人体组织的深度也较低频电流深
无电解作用
中频电流是频率较高的交流电,是一种正向与负向交替变化较快的电流,无阴阳极之分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中频电流能够产生兴奋作用是综合多个周期的连续刺激,达到足够强度并处于神经肌肉绝对不应期以外的时期才能引起兴奋
对感觉神经的作用
中频电流较小的电阻可使其作用到组织深处,在引起强烈肌肉收缩的同时皮肤无明显刺痛
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各种中频电流作用后 10-15min, 局部毛细血管开放,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
对生物膜通透性的作用
可以提高活性生物膜的通透性
治疗作用及原理
促进血液循环
是中频电流治疗的作用基础
即时充血反应
多次治疗后血液循环的改善
镇痛
即时镇痛作用
长期镇痛作用
消炎
对一些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机制可能是由于中频电流刺激能扩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使粘连的结缔组织、肌纤维、神经纤维等活动而后得到分离
神经肌肉刺激作用
中频电流有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引起正常骨骼肌和失神经肌肉收缩、锻炼肌肉、防止肌肉萎缩的作用,并有提高平滑肌张力、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词整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等幅中频电疗法
物理特性
采用频率为 1000- 100000Hz, 波形为等幅正弦的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等幅中频电疗法
等幅正弦中频电是一种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形呈正弦波形的中频电流
应用频率为 1000- 20000Hz 音频段的等幅中频电疗法又称为音频电疗法
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
提高细胞膜通透性
神经兴奋与调节作用
治疗作用
镇痛
音频电流可使皮肤痛阔上升
消肿
对外伤后血肿、瘢痕引起的肢端水肿均有良好的效果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消炎散结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可以促进汗腺、乳腺的分泌,增进食欲,降低血压,增强全身状况,对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均具有调节作用
兴奋神经肌肉
音频电流叠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治疗作用
音频电流可以增加生物膜的通透性
治疗技术
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其频率为 1000-5000Hz, 临床常用的为 2000Hz, 或为 2000Hz-4000Hz 两种频率
临床应用
适应症
组织增生:瘢痕、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粘连、关节纤维性强直、外伤后或术后皮下浸润粘连、血肿机化、注射后组织浸润、浅静脉炎后残留硬索状肿块、声带肥厚、乳腺小叶增生、外伤后或术后肠粘连、内脏粘连、腔道内粘连狭窄等。
疼痛:肌肉、韧带、关节劳损、颈肩背腰腿痛、狭窄性胞鞘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炎症:治疗非特异性炎症,如周围神经病(神经炎、神经痛等)、慢性炎症如盆腔炎性疾病、附件炎、前列腺炎、腹腔盆腔感染后残留炎性包块等
平滑肌张力低下:运用音频电疗法,可以改善尿游留、便秘、肠麻痹等平滑肌张力和运动减弱的疾病等
禁忌症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前区、孕妇腰腹部、植入心脏起搏器者等
注意事项
患者治疗时不可接触机器,不可随便活动
治疗时,患者治疗部位的金属物品(如手表、发夹、首饰等)应除去,体内有金属异物(如骨科金属固定物、金属碎片、金属节育环等)的部位,应严格掌握电流强度,<0. 3mA/cm2 方可避免组织损伤
电极不能在心前区及其附近并置和对置治疗;心脏病患者,电流不宜过强,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治疗;孕妇忌用于下腹部、腰祗部及邻近部位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者禁用中频电疗法
治疗期间,治疗师应该注意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或其他异常反应。如有头晕、头痛、胸闷、嗜睡等症状发生,应及时调节电流强度或停止治疗。如在治疗中患者感到电极下疼痛时,应立即终止治疗。皮肤局部出现斑点状潮红时,应立即涂烫伤油膏并及时处理,并向患者解释清楚
治疗结束后,注意观察治疗区域的皮肤有无发红、烧伤等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并向患者解释清楚
调制中频电疗法
物理特性
MMFCT又称脉冲中频电疗法,是一种使用低频调制中频电流的方法,输出的中频电流幅度随着低频电流的频率和幅度的变化而变化
低频调制波频率多为1-150Hz的低频电流
中频载波频率多为 2-8kHz中频电流
调制中频电具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和治疗作用
以低频正弦波调制的中频电流称为正弦调制中频电流
应用多种低频脉冲电流调制的中频电流,称为脉冲调制中频电流
分类
连续调制波
断续调制波
间歇调制波
变频调制波
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
兼具中频、低频特点
电学参数多变,不易产生适应性
治疗作用
镇痛
由于频率多变、机体组织不易适应、作用深等特点而较普通的中频或低频电流止痛效果好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淋巴回流作用
电刺激锻炼肌肉作用
对失用性肌萎缩、部分失神经肌肉、完全失神经肌肉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中枢及外周神经伤病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治疗技术
普通调制中频电
电脑调制中频电
调制中频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临床应用
适应症
疼痛:由于肌肉扭伤、肌纤维组织炎、健鞘炎、滑囊炎、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导致的疼痛
中枢与外周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小儿脑瘫、外周神经损伤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等
泌尿系统疾病: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张力性尿失禁、尿谛留、慢性前列腺炎等
禁忌症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前区、孕妇腰腹部、植入心脏起搏器者等
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处方
连续采用两个治疗处方治疗或使用一个治疗处方而需更改电流处方前,应先将电流输出调回"0" 位,不要在治疗中途更换电流处方
其他注意事项与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相同
干扰电疗法
物理特性
又名交叉电疗法,是将两组或三组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交叉地输入人体,在体内发生干扰后产生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
传统干扰电疗法(静态干扰电疗法)
是将两路频率分别为 4000Hz (4000±100) Hz 的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4 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场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 0-100Hz 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
干扰电疗法产生的低频电流不是由仪器直接输入的,而是中频电场内部作用产生的,这种深处“内生”的低频调制的脉冲中频电刺激克服了低频电流不能深入组织内部的缺陷
这是干扰电疗法最突出的特点,所以它兼有中频和低频电疗法的特点
动态干扰电疗法
被波宽为 6s 的三角波所调制,两组电流的输出强度发生6s为周期的节律性变化
动态干扰电流的强度不断发生节律性动态变化,机体组织不易产生适应性,并能使深部组织获得更加均匀的作用强度,有助于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3路中频电交叉输入机体
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
干扰电流兼有低频电流与中频电流的特点,最大的电场强度发生于体内电流交叉处,作用深、范围大
不同差频的干扰电流的治疗作用有所不同
90-100Hz的差频电流可抑制感觉神经,使皮肤痛阈升高,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50-100Hz 的差频电流可使毛细血管与小动脉持续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使渗出物吸收
10-50Hz的差频电流可引起骨骼肌强直收缩,改善肌肉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也可以提高平滑肌张力,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内脏功能
治疗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镇痛
消肿
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
调节自主神经与调整内脏功能
促进骨折愈合
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
适应症
骨关节与软组织疾病:肩周炎、骨关节炎、慢性颈腰疼痛、软组织扭挫伤、肌筋膜炎、肌肉劳损、狭窄性膊鞘炎等骨关节、软组织疾病导致的疼痛或功能受限;注射后硬结、手术或外伤后软组织粘连、缺血性肌痉挛;骨折延迟愈合等
神经系统疾病:外周神经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神经麻痹和肌肉萎缩等
消化系统疾病:术后肠粘连、术后肠麻痹、内脏平滑肌张力低下(胃下垂、弛缓性便秘)、胃肠功能紊乱等
泌尿系统疾病:儿童遗尿症、尿潴留等
循环系统疾病:可通过作用于颈、腰交感神经节改善血液循环,治疗雷诺病、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肢端发组症等
肌力低下、肌肉萎缩:有人发现干扰电流可刺激肌肉收缩,产生的肌肉收缩可达到主动收缩时最大扭力的1.5倍。因此,用于肌力低下和肌肉萎缩的治疗较为有效
其他慢性炎症:妇科的慢性炎症,如盆腔炎性疾病等
禁忌症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前区、孕妇腰腹部、植入心脏起搏器者等
注意事项
电极放置的原则是两组电流一定要在病变部位交叉。同组电极不得互相接触
在调节电流强度时必须两组电流同时调节,速度一致,强度相同
使用抽吸电极时,要注意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每组频率不超过 l0min, 以免发生局部淤血而影响治疗;有出血倾向者不得使用此法
治疗时注意星状电极的各个小极应与皮肤接触良好,以使三路电流都能充分进入人体
电流不可穿过心脏、脑、孕妇下腹部及体内有金属物的部位
其他注意事项与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相同
音乐电疗法
物理特性
将音乐的音调及节奏转变为波动的低、中频电流,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音乐电疗法
音乐电流输出功率10W, 音乐电压峰值为 0-80V, 音频电流0-50mA
音乐电流的频率为 30-18000Hz,是一种节律、频率和幅度随音乐不断变化的不规则正弦电流,以低频为主,中频为辅,兼有低频电流和中频电流的作用,而又不同于一般的低、中频
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
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
治疗作用
锻炼肌肉
音乐电流可以用于刺激肌肉收缩、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的治疗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镇痛
神经节段反射作用
对穴位和经络的作用
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
适应症
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神经衰弱、失眠、血管性头痛、情绪不安、精神抑郁症、孤僻症等。采用旋律优美、速度和力度适中的乐曲,或按同质原理选择合适的乐曲,电极采用额-枕对置法。本疗法能缓解头痛、头昏,改善睡眠,降低焦虑和抑郁的水平
内科系统疾病:高血压、胃肠功能紊乱、胃溃疡等。选用放松性乐曲,病灶处用电极法或在有关穴位上以电针法治疗,能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心率、皮肤电阻都降低,改善头痛、头昏、胸闷、心悸和失眠等症状。对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的疗效优于一般针刺疗法
软组织损伤:音乐电疗法治疗软组织扭挫伤、肌纤维组织炎等。采用节奏强、旋律轻快活泼的乐曲。有研究认为,音乐电疗法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优于红外线、激光和感应电
骨关节疾病: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采用节奏快、力度大的乐曲,电极置于患处或穴位上,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禁忌症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前区、孕妇腰腹部、植入心脏起搏器者等
注意事项
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意义,交代治疗时的感觉,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选好录音磁带;要求患者集中注意力,静听音乐,尽快进入状态
室内要求舒适美观,严防噪声干扰
其他注意事项与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相同
考试大纲
掌握:中频电疗法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熟悉: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临床应用、 操作方法
了解:调制中频电疗法输出波形的种类、调幅度的变化、调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