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光疗法
康复治疗之光疗法知识导图,知识内容有光疗法的物理特性、光疗法的物理分类、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啊、紫外线疗法等。
编辑于2022-03-23 18:56:18光疗法
概述
概念
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
波长400-760nm这部分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经三棱镜分光后,成为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这条光带称为可见光光谱。其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
波长长于红光的 (>760nm), 位于红光之外称红外线,波长短于紫色光的(<400nm), 位于紫光之外称紫外线
物理特性
光的性质
光具有能量
按照光波波长的排列,光谱可依次分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三部分
波长越大,光波频率越小,光子的能量越小
远红外线的光子能量比较小,表现得比较温和,没有穿透力,不能直接产生光化学作用,只能温热体表皮肤
紫外线的光子能量比较大,表现得比较厉害,能够杀菌,大剂量照射对皮肤产生很强的破坏作用
波长在0.6-1.6µm范围内的光线能穿透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最深可达10mm, 它主要包含橙色光线、红色光线、近红外线
光的照射强度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谱
光的基本理化学效应
热效应
波长较长的光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的长波部分)
光电效应
紫外线及可见光线的短波部分照射物体时可引起光电效应
光化学效应
主要由紫外线和可见光引起
荧光和磷光
光的照射深度
光疗法的分类
红外线疗法
在光谱中,应用波长在760- 400000nm的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红外线疗法
红外线以热辐射形式作用于人体,受热后局部循环改善,水肿吸收,疼痛减轻,组织修复,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软组织损伤、劳损、骨性关节炎等
其作用机制是热效应,因此又有热射线之称
可见光疗法
应用波长在 400-760nm的可见光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可见光疗法
可见光中,红光用于中枢神经兴奋;蓝光、绿光用于镇静;蓝紫光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疗效
其作用机制是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
紫外线疗法
应用波长在 180-400nm 的紫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紫外线疗法
紫外线作用于人体,光能量引起一系列化学反应,有消炎、止痛、抗侚倓病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皮肤化脓性炎症、银屑病及玫瑰棣疹等皮肤病、各种疼痛性疾病和软骨病等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光化学效应,因此又有光化学射线之称
激光疗法
特性:有高方向性、高亮度、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等
激光的生物学效应有热效应、压力效应、光化学效应、电磁效应等
激光的治疗作用依其能量的大小而不同,低能量的激光主要有抗炎和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高能量激光由于其对组织的破坏作用,可用于切割、烧灼或焊接组织,因此又有光针之称
红外线疗法
概述
在光谱中波长范围在 760-400000nm的这一段光线称为红外线
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应用红外线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治疗方法称为红外线疗法
所有高于绝对零(-273°C) 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近红外线(短波红外线)与远红外线(长波红外线)
物理特性
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µm) 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或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热量大,干燥作用强,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 0.05-2mm, 因而只能作用起到皮肤的表层组织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 - 1.5µm) 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穿透深度可达 5-10mm, 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热作用较远红外线弱
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和光电效应,只能引起分子的振动而产生热效应,使组织温度升高
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
红外线的红斑反应
人体对红外线的反射和吸收
红外线穿透人体的深度
温热效应
器官系统的变化
治疗作用
缓解肌肉痉挛
镇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
促进组织再生
减轻术后粘连,软化瘢痕
消肿作用
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
适应症
内科系统疾病:慢性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胸膜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淋巴结炎等
外科系统疾病:术后粘连、注射后硬结、瘢痕挛缩、慢性静脉炎、皮肤溃疡、外伤感染的创面、慢性不愈的伤口、压疮、湿疹等
骨关节肌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骨性关节炎,如老年性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扭挫伤、软组织损伤等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产后缺乳、乳头裂、外阴炎、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等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皮炎、神经根炎、外周神经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痉挛性或弛缓性麻痹等
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肿瘤所致的体质消耗、重度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炎症的急性期、烧伤后的瘢痕、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注意事项
治疗时患者不得移动体位,以防止烫伤,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大量排汗等不良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受
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线可射及眼时,应用盐水纱布遮盖双眼。治疗时不可直视光源,以免损伤眼睛。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因而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
患者有意识障碍或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肢体动脉栓塞性疾病,较明显的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
急性扭挫伤的早期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而应采用冷敷10-15min 。冷敷超过 20min可引起继发性血管扩张,渗出增多,肿胀加重
治疗时可先于治疗部位涂一些活血化淤的中药(云南白药、红花油、当归),而后进行红外线照射,以提高治疗效果
可见光疗法
物理特性
波长范围为 400-760nm
可见光对组织的穿透能力以红光最强,其他光随其波长缩短穿透能力依次减弱,紫光仅为表皮所吸收
既有红外线的温热效应,又有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
波长长的以红外线作用为主,波长短的以紫外线作用为主
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
对代谢的影响
胆红素对蓝紫光吸收最佳,能加快人体胆红素的代谢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紫光和蓝光照射可降低神经的兴奋性,红光可明显提高神经的兴奋性,黄光和绿光则没有明显的影响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可见光增加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可见光被组织吸收后可产生温热效应,使组织充血、增强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具有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
治疗作用
红光疗法
红光的波长靠近红外线,其生物学作用主要以温热效应为主
,红光穿透组织较深,可使深部组织血管扩张,组织充血,血液循环增强,改善组织营养,具有促进炎症吸收消散、镇痛、缓解肌肉痉挛与促进组织愈合和外周神经再生的作用
蓝紫光疗法
蓝紫光的波长靠近紫外线,其生物学作用主要以光化作用为主
蓝紫光照射于皮肤黏膜后进入人体,使浅层血管扩张,血液中的胆红素吸收波长 400-500nm的光,其中对420-460nm的蓝紫色吸收最强
常采用蓝光或白光照射患核黄疽的新生儿皮肤,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
适应症
红光治疗仪
皮肤科疾病:带状疤疹、斑秃、下肢溃疡、压疮、静脉炎、丹毒、皮炎、毛囊炎、座疮、甲沟炎、酒渣鼻、肛门痛痒、冻疮和各种湿疹等
外科疾病:伤口感染、脓肿、溃疡、前列腺炎、腰肌劳损、肛裂、肩周炎、软组织挫伤、烫伤、注射后硬结、烧伤及手术后切口不愈合等
妇科疾病:盆腔炎性疾病、附件炎、宫颈糜烂、外阴臼斑、阴部痛痒、乳腺囊性增生症、急性乳腺炎乳头糜烂、产后感染和手术后恢复等
内科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胃炎、小儿腹泻、小儿肺炎、神经痛、面神经炎的急性期等。
耳鼻喉科疾病:慢性鼻炎、扁桃体炎、外耳道炎、喉炎等。
蓝、紫光治疗仪
蓝紫光照射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可用于治疗急性湿疹、急性皮炎、灼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等
颜色光光子治疗仪
临床实践证明它对软组织损伤、带状庖疹、结节性红斑、静脉炎、痄肿、毛囊炎、慢性溃疡、术后切口感染等多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在 94% 以上
禁忌症
炎症的急性期、有出血倾向、高热、肿瘤所致的体质消耗、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
注意事项
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线可射及眼时,应用盐水纱布遮盖双眼,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可见光吸收较强,可引起自内障。建议治疗师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佩戴防护镜,以避免眼部损伤
急性扭挫伤的早期一般不用红光照射,而应采用冷敷 10-15min
蓝紫光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大小便状况,若照射 24h 后,血胆红素不下降,症状无缓解,需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紫外线疗法
概述
紫外线的光谱范围为180 - 400nm , 是不可见光
物理特性
短波紫外线 (UVC)
波长 180-280nm, 红斑反应作用明显,对细菌和病毒有明显杀灭和抑制作用
穿透皮肤的深度较浅,主要发生在角质层
中波紫外线 (UVB)
波长 280-320nm, 是紫外线生物学效应最活跃的部分,红斑反应的作用很强,能使维生素D原转化为维生素 D, 促进上皮细胞生长、黑色素产生,抑制变态反应等
中波紫外线又被称作紫外线的晒伤(红)段,是应重点防护的紫外线波段
长波紫外线 (UVA)
波长 320-400nm, 其生物学作用较弱,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作用,但色素沉着有效性低,引起红斑反应的作用很弱
“晒黑段”
长波紫外线对皮肤的作用缓慢,虽然不会引起皮肤急性炎症,但可长期积累,是导致皮肤老化和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
①杀菌作用曲线:在短波部分,杀菌作用最强的部分为 250-260nm,而接近可见光线的长波紫外线几乎无杀菌作用。②维生素D形成作用曲线:高峰值位于波长 280nm处。③红斑形成曲线:有两个高峰值,第一个波峰是 297nm 处,第二个波峰位于 250-260nm 处
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原理
作用
消炎
镇痛
杀菌
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的杀菌效果不同,波长 220-300nm 杀菌作用较强,其中波长 254-257nm最强,而 300nm 以上的杀菌能力主要依赖光敏物质的存在,没有直接杀菌能力
抗佝偻病和骨软化症
用波长在 272-297nm 的紫外线以亚红斑量照射皮肤,可使人体皮肤内的 7-脱氢胆固醇变为胆钙化醇,再经肝和肾的轻化作用而转化为维生素 D3
脱敏
紫外线红斑量多次局部照射具有脱敏作用,组胺在过敏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促进伤口愈合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光敏作用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开放性和闭合性的皮肤创伤、局部化脓性感染、静脉炎、肋软骨炎、急性神经痛、急性关节炎、伤口愈合不良、侚倓病、软骨病、银屑病、白瘢风、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带状庖疹及其后遗痛等
禁忌症
禁用于恶性肿瘤、出血倾向、脏器衰竭、活动性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的动脉硬化、红斑狼疮、急性湿疹、光敏性疾病、应用光敏药物的患者。
注意事项
紫外线辐射可使空气产生臭氧,因而治疗室应通风良好。照射部位涂有药物时,应先清除,以免发生光敏反应;照射创面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时,应先清洁创面;照射头部时,宜把头发剃光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用同一灯管照射。采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照射部位,并将非照射部位用不透光的布巾遮盖,加以防护
对初次接受治疗者,事先应说明照射后的反应,告知照射后局部可有发红、痛痒,不要沾水和用手挠
患者和操作者均需戴防护眼镜或患者用盐水纱布遮盖眼部,以免发生电光性眼炎
应预约患者统一时间照射,以减少开闭灯管的次数。电压波动影响紫外线的强度和灯管的使用寿命,所以应配稳压器
灯管置于照射部位的垂直位置,准确测量灯管与被照射部位的距离。用秒表准确掌握照射时间。照射完毕,将灯头移到另一适当位置后,再打开布巾,嘱患者离开
注意保持灯管清洁,防止灰尘积存,勿用手摸灯管壁,以免污染管壁而影响紫外线透过,每用前宜用 95% 乙醇棉签或干细绒布擦拭管壁一次。应经常检查水冷式体腔紫外线灯的水冷系统是否良好,如有故障不得开灯
若紫外线照射剂量过大可使患者产生疼痛、痛痒、兴奋不安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照射或让患者服用苯海拉明减轻不良反应
激光疗法
物理特性
高亮度性
高单色性
高方向性
相千性好
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原理
光化学反应
热效应
压强效应
电磁场效应
对器官系统的影响
作用
激光的生物刺激和调节作用
促进代谢和组织修复
抗炎
镇痛
调节血液和内分泌功能
调节神经功能
光针的作用
激光手术
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
禁忌症
恶性肿瘤(光敏治疗除外),皮肤结核,活动性出血,心、肺、肾功能衰竭等;癫痛病、糖尿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孕妇;皮肤癌患者,与黑色素瘤有关的皮肤病变;瘢痕体质;皮肤急性炎症;光敏性皮肤或正在服用光敏性药物;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抗凝剂者
考试大纲
掌握:光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临床应用
熟悉:可见光疗法治疗作用、临床应用;紫外线疗法生物剂量测定,紫 外线疗法的操作技术
了解:光的物理学基础、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