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关于生理学第一章中有关细胞的基本功能总结,内容有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等。
编辑于2022-03-25 21:48:01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的脂质
特点:流动性
意义:流动性使细胞膜能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变形而不破裂
细胞膜的蛋白质
存在形式
表面蛋白
占20%~30%,主要附着于膜的内表面
整合蛋白
占70%~80%,以肽链一次或多次穿越膜脂质双层为特征。如载体、通道、离子泵、G蛋白耦联受体等
膜蛋白的功能
1.物质跨膜转运
2.信号跨膜传导
3.与能量转化有关,如ATP酶、腺苷酸环化酶等
细胞膜的糖类
主要是一些寡糖和多糖链以共价键的形式与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或糖蛋白,膜上的糖链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外侧。
糖链的作用
免疫标志
传递信息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小分子物质或离子
脂溶性较高的分子
被动运输
单纯扩散
O2、N2、CO2、乙醇、尿素等
易化扩散
经载体
高度特异性
有饱和现象
有竞争抑制性
经通道
Na+、K+、Ca2+等离子
特点
离子选择性
Na+通道-河豚毒素(TTX)
K+通道-四乙胺(TEA)
Ca+通道-维拉帕米
转运速度快
门控特性
电压门控通道
化学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水的跨膜转运
主要通过水通道
由渗透压驱动
脂溶性较低的分子或离子
主动转运
原发性(直接耗能)
离子泵分解ATP产生能量
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继发性(间接耗能)
根据转运方向分为同向或反向
钠钙交换
钠氢交换
肠及肾小管吸收葡萄糖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胞纳、胞吐
大分子的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进行转运的方式
神经末梢突触囊泡内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出胞
持续性
调节性
入胞
吞噬(转运物为固体)
吞饮(转运物为液体)
物质完成扩散的条件
先决条件
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动力
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
带电离子还受膜两侧的电场力影响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
跨膜信号传导方式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G蛋白耦联受体
G蛋白
鸟苷酸结合蛋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G蛋白效应器
G蛋白直接作用的靶标
作用:效应器酶:催化生成或分解第二信使门控离子通道,调节离子通道活性
第二信使
一般是由G蛋白激活的效应器酶分解细胞内底物而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包括:cAMP cGMP IP3 DG NO和Ca+等
蛋白激酶
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跨膜信号转导的一般步骤
特定的细胞释放信息物质
经扩散或血循环到达靶细胞
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信号进行转换并启动细胞内信使系统
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
核心:特定信号通路进行生物信息的细胞内转换与传递过程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腺细胞分泌
神经递质释放
肌细胞收缩
膜电位
静息电位
去极化、极化、超极化、复极化、超射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基础——先决条件
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静息时对K+通透性高
对Cl-和Na+通透性很低
对氨基酸和蛋白质不通透
前提——动力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同
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K+在膜内外的不均衡分布及由此产生的电化学驱动力
静息时主要对K+有通透性
钠泵的作用
静息电位与K+平衡电位
K+平衡电位=静息电位
钾离子在建立静息电位中的作用
静息电位是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Nernst公式:Ek=60lg[K +]0/[K+]i
动作电位
AP特点
全或无特性
给予阈下刺激时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动作电位,电位幅度不会随刺激增加而增加
不衰减传导
向远处迅速传导;动作电位的幅度、波形不变
脉冲式发放
由于不应期的存在所以成脉冲式发放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细胞外高Na+浓度
浓度梯度使Na+向细胞内扩散
电场力将Na+拉向细胞内
静息时膜对Na+相对不通透
Na+通道的状态
失活
备用
激活
动作电位的引起
刺激
刺激强度
阈强度
刺激时间和强度变化率保持不变,仅改变刺激强度,则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又称为刺激阈或阈值。
刺激持续时间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阈电位
去极化达到临界膜电位
AP的过程
局部电位
阈下刺激引起较小的去极化膜电位波动
机制
少量Na+内流,引起轻度去极化
特点
电位幅度小且呈电紧张性扩布
非全或无
无不应期,可总和
时间总和
空间总和
传导机制——局部电流
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
影响兴奋传导因素
细胞直径
髓鞘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锋电位
细胞膜上的钠通道进入失活状态
负后电位
相对不应期
部分钠通道已恢复备用状态但尚未完全恢复
超常期
钠通道已基本恢复至备用状态,膜电位更靠近阈电位水平
低常期
钠通道已完全复活,膜电位处于轻度超极化状态
肌细胞的收缩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神经-肌接头的微细结构
接头前膜
ACh(乙酰胆碱)
接头间隙
胆碱酯酶
接头后膜(终版膜)
N2ACh受体阳离子通道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时间延搁
易受药物及内环境的影响
影响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因素
抑制ACh的释放:肉毒杆菌毒素
阻断胆碱能受体通道:筒箭毒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机磷农药、新期的明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肌原纤维和肌节
肌小节=1/2明带+暗带+1/2明带=2条Z线间的区域
肌管系统
横管(T管)
功能:将肌细胞膜兴奋时产生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
纵管系统(肌浆网)
纵管和终池的功能:
通过对Ca+储存、释放及再积聚,触发和终止肌细胞的收缩过程
三联管
肌管的作用:
横管:传AP至细胞深部
纵管:贮存、释放、聚积钙
三联管: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
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
肌丝滑行学说
肌丝的分子组成
肌原纤维
粗肌丝
横桥:拉动细肌丝滑动的直接发动者
肌球蛋白(肌凝蛋白)
细肌丝
肌动蛋白(肌纤蛋白)
收缩蛋白质
原肌球蛋白(原肌凝蛋白)
肌钙蛋白(T、C、L
调节蛋白质
肌丝滑行的过程
子主题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结构基础:三联体
兴奋-收缩耦联的步骤

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过程
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耗能,都是主动过程
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肌肉收缩效能表现为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和肌肉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度
等长收缩
张力不变,长度缩短
等张收缩
长度不变,张力增加
前负荷
决定了收缩前的初长度
后负荷
肌肉收缩开始后及过程中承受的负荷
肌肉收缩能力(内在特性)
决定内在特性的因素
兴奋收缩耦联期间胞浆内Ca+的水平
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收缩总和
根据刺激频率不同
单收缩
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
完全强直收缩
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
浮动主题
整体内,骨骼肌的收缩都属于强直收缩
一不均、二选择、三钠泵
细胞膜=半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