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毛概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知识点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
编辑于2022-03-25 22:36:36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一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经济思想
主要内容: 1.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4.坚持使市场再资源配置中及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5.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6.坚持适应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7.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地位:***经济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根本立场、政治保障、制度基础、主题主线、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格局、发展路径、内外关系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
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how5 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3.加大人力资源培育力度,更加注重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4.激发各类市场主题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5.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or建设一个怎么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4.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6.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7.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时间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how3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补充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坚持依法治国,就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制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力和自由。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根本+3基本+协商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政治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是?(how4): 第一,长期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第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why5) 1.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文化事业全面领导的本质要求; 2.是恪守党的本质属性、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 3.是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4.是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进强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 5.是保证我国文化建设正确方向、更好负担起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
⭐如何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how4) 1.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 2.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3.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4.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国家、社会、公民 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how4 1.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4.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兴国兴运,文化强国强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四节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全体人民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把握好发展经济宇改善民生的关系 该神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统一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how5 第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第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 第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第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 第五,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城乡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思想what6 第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第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第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第五,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第六,共求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类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第二,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第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四,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第五,提高环境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