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李嘉图模型思维导图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思维导图,包括比较优势的概念、单一要素经济、单一要素中的世界贸易、对比较优势的误解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关键术语
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派生需求 贸易利得 一般均衡分析 非贸易品 机会成本 局部均衡分析 贫民劳动论 生产可能性边界 相对需求曲线 相对供给曲线 相对工资 李嘉图模型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提要
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比较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优势程度不同,另一国家绝对劣势,前者专门生产优势最大商品,后者专门生产劣势小的商品,通过贸易双方都获利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产品之间的替代。
举例:美国生产计算机和玫瑰。玫瑰的机会成本用计算机来表示,就是生产一定数量玫瑰的资源所能生产的计算机的数量。
注意:劳动生产率(Production per unit of Labor):1单位劳动可以生产多少产品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单位生产劳动投入是劳动生产率的倒数。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绝对劣势小,绝对优势大
单一要素经济
在李嘉图模型中,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aLW和aLC分别为本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L为本国的全部资源,即劳动总供给, Qw和Qc分别为本国的葡萄酒和奶酪产量, aLWQw和aLCQc分别为本国用于生产葡萄酒和奶酪的产量, Pw和Pc分别本国为葡萄酒和奶酪的价格, w为本国小时工资率; 在表示外国指标时,适用于本国相同但带有星号(*)的符号。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lity frontier):表示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不同产品组合。
单一生产要素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
aLCQc+aLWQw≤L
假定该国的劳动总供给是1000小时,1小时劳动可以生产1磅奶酪,2小时劳动可以生产1加仑葡萄酒。用葡萄酒衡量每磅奶酪的机会成本是aLC∶aLW,即1∶2=0.5 该机会成本是生产可能性边界斜率的绝对值。
相对价格:一种产品的价格与另一种产品的价格之比。
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他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当一个国家的奶酪的相对价格高于它的机会成本是,该国就专门生产奶酪;当奶酪的相对价格低于它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就专门生产葡萄酒。
Pc∶Pw>aLC∶aLW,奶酪部门的工资率较高,人们愿意在工资率比较高的部门工作,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 Pc∶Pw<aLC∶aLW,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较高,人们愿意在工资率比较高的部门工作,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 Pc∶Pw=aLC∶aLW,该国会生产葡萄酒和奶酪两种产品。
单一要素中的世界贸易
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话产品时,我们说该国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举例:如果aLC<a*LC,本国比外国在生产奶酪上效率更高。本国有生产奶酪的绝对优势。
单凭绝对优势无法确定贸易模式。
因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机会成本,由图可知,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毕本过得要陡峭,即aLC∶aLW<a*LC∶a*LW,所以,本国在生产奶酪上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RD(relative demand curve)是相对需求曲线 RS(relative supply curve)是相对供给曲线 RD与RS的交点为世界相对价格。
贸易后相较于贸易前, 出口品相对价格上升,进口品相对价格下降。
贸易利得(gains from trade)
相对工资(ralative wage):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的比值
对比较优势的误解
生产力和竞争力
错误见解一: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单一要素模型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一个产业的绝对生产率优势既不是产生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该部门相对于别国同一部门的生产率,也取决于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工资率。
贫民劳动论
错误见解二: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
对本国来说,关键的事实只是:用本国自己的劳动力来衡量。
剥削
错误见解三: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的工人低很多,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并使其福利恶化。
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模型
贸易模式取决于本国与外国的工资比率
waLi<w*a*Li,或a*Li∶aLi>w∶w*,在本国生产i的成本更低,在本国生产 waLi>w*a*Li,或a*Li∶aLi<w∶w*,在外国生产i的成本更低,在外国生产
相对工资
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
当本国对外国的工资率之比上升时,对本国劳动的派生需求就会减少
Why? 一:由于本国劳动相对于外国的价格升高,本国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 也会相对更高,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 二:本国的工资上升后,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就会减少,外国生产的 产品种类就会增多,这进一步减少了对本国劳动的需求。
RD曲线为什么是阶梯性的? 只要本国工人对外国工人的相对工资率提高,对本国产品的相对需求就会减少, 对本国劳动的需求也随之减少。此外,每当本国的相对工资上升到使得某种产 品的生产在外国成本更低从而转移到外国时,对本国劳动的相对需求就会陡然 下跌。所以, RD 曲线在两种形态之间进行切换:在专业化生产布局不变时, 曲线就会平缓地向下倾斜;在生产布局发生变化导致相对需求突然下跌时,曲 线就是一条水平线。
两国的相对规模决定了RS曲线的相对位置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了RD曲线的形状和位置。RD曲线和RS曲线的交点确定了均衡相对工资。如果RD曲线和RS曲线的交点正好在其中的某一段水平线上,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这段水平线所对应的产品。
对李嘉图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