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目的
考研教育综合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思维导图,包括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理论、我国的教育方针、我国的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他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期盼和结果
具体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作用
奖励作用
评价作用
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我国教育目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
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
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主张社会本位论的人,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确定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主要责任, 但是,否定个体兴趣,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对教育目的的作用,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容易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个人本位论
从个人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积极意义:强调个性发展,自由的人,自我实现的人。
不足:以人性代替理性,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过分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的发展作用,忽视学习和社会影响的作用,导致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倾向。
生活本位论
教育准备生活说
斯宾塞第一次提出
教育应当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为完美的生活做好准备
教育适应生活说
美国教育家杜威不满斯宾塞的观点,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提出,《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他就是它自身的目的,
我国的教育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
1957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教育工作方针…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81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1985年培养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这些人才,都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精神,科学精神,四有两爱两精神。
1993年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5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社会性質,办学方向,…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教育方向,培养目标,实施途径,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德智体全面发展,坚持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谐发展
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
人的片面发展由旧的生活分工所造成的,
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是教育。
德育的意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思想品德,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基本组成部分,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要求
了解马克思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热爱党人民祖国劳动科学
建立民主法制意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
形成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智育
含义
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
意义
社会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作用
基础地位
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积极的心理品质。
体育
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体育课就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健康发展,增强体质。
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整个国家和名族的强弱盛衰。
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
美育
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
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正确审美观
促进智力,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促进体育的发展,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促进劳动教育,体验到劳动创造带来的喜悦
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分辨美与丑…
形成创造美的能力,该项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劳动技术教育
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形成劳动的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全面发展不可或缺
利于优良品德的发展,利于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
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时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知识技能
五育之间的关系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高了方向性的保证。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体育提供物质基础。
美育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可以综合德智体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