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哲学史》一编一章: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哲学史》一编一章: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夏王朝宗教、商王朝宗教、周王朝宗教、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萌芽、无神论。
《中国哲学史》一编十一章:后期墨家,导图知识点有功利、认识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逻辑理论(辩论、概念、判断、推理)。
《中国哲学史》一编十章:惠施和公孙龙,汇总了惠施(十个命题、内容)、公孙龙(离坚白的内涵、观点、白马非马)。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哲学史》一编九章:庄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人生观(消极厌世,虚无主义)、认识论、世界观(强调主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一编一章: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夏王朝宗教
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奴隶主贵族为维护和巩固地位,便加以提高和改造原始宗教,宗教开始为社会阶级压迫服务。
商王朝宗教
为论证其统治的合理性,炮制了一个天上和人间、社会和自然的最高主宰“帝”或“上帝”。
政权神赐,商王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
贵族阶层垄断了上帝和下帝及人间的联络。
周王朝宗教
奴隶主贵族承袭了商奴隶主贵族祭天祀祖、敬事鬼神和政权神授的宗教迷信思想,使宗教迷信思想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
首先把“上帝”和祖先分开,加强了“上帝”这个至上神的绝对权威,提出“天命”说,论证自己统治的合理性。
为维护统治的永恒性,提出“德”和“以德配天命”的理论。
周公旦
制礼作乐,礼成了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乐也成了为这种等级名分制度服务的工具。
人民的力量不可忽视,“天命靡常”“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保民”以“享天之命”,告诫统治者要勤于人事,要注意统治之术。
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
《易经》
对立的思想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最终归结为阴、阳两种势力的消长。
把阴阳当作一切具体事物(而不是某种具体事物)共同的、最基本的两种对立性质。
反映在某些卦象相反的卦的吉凶对立上,“泰”和“否”等。
由低向高的变化发展和物极必反(转化)的思想。
晏婴“相济相成”,把“可”“否”两种对立的意见看成是相济相成的。
史墨“物生有两”,且对立可以转化。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萌芽
五行
史伯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元素,提出“和”(以他平他)“同”(以同裨同)。
子罕认为自然产生的金、木、水、火、土对人民有重大作用。
阴阳
是在观察天文气象、时节变化的基础上萌发的。周人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阳气和阴气来解释四季的变化和万物的繁茂与凋衰。
天道
范蠡初步认识到人和自然的一些关系。
事物变化需要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时不能盲动。
人的主观努力和自然客观条件是互相为因的,必须互相配合好,也即说天时和人事的条件都具备了,事情才能获得成功。
客观条件也是在变化的,成熟可以变成不成熟,具备可以转化为不具备,因而必须及时抓住条件成熟的时机。
无神论
不否定神的存在,但已强调了人的重要性,肯定民是神的寄托之处。
1.季梁。民是神所凭借、寄托的所在,圣王应先治民后祭神。
2.史嚚(yní)。听老百姓话的国家就兴盛,听神的话的国家就要灭亡,那聪明正直的神,是按民意而行的。
把吉凶祸福的根源归结为人事,对神持有怀疑态度。 认为社会生活中的问题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天”“神”与人的关系问题。 在客观上将人从“天”、“神”权威下解放出来。
3.叔兴。把自然现象看做是自然本身产生的,它和人的吉凶祸福无关;吉凶祸福是人为的,这和神的赏罚警告毫无关系。
4.弥牟。人是神之主,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要把神完全驱逐出去以提高人的地位。
5.子产。天道虚无缥缈,人道切近具体,只有用人道来解释吉凶祸福才是合理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