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学历史
干货思维导图分享不要错过!一图带你们了解中医学历史,这是份中医学基础绪论的思维导图。这份导图整理了中医学的5个时期:先秦、秦汉、晋唐隋、宋金元、明清、近代和现代的内容。建议收藏学习!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级中医学实验班中医学基础精气血津液思维导图!气血津液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脏腑支配,同时它们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气血津液发生病变,它不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反之,脏腑发生病变,必然也会影响气血津液的变化。气血津液辨证可分为气病辨证、血病辨证和津液病辨证。干货满满,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下图讲述了中基阴阳学说的含义、阴阳学说的特征、阴阳学说的学说、阴阳学说的应用。如果本图有帮到你,记得点赞支持哦!
五行学说为中医哲学思想五行理论在医学上的应用,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病因病机等,为中医基础学术理论。中医学实验班学生自用整理中基五行学说思维导图,逻辑清晰,内容详尽,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中医学
1.先秦、秦汉——形成时期
医家
秦越人(扁鹊)
《难经》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六经辨证
论著
《黄帝内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基础
《素问》
《灵枢》
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
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中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伤寒论》
外感疾患
《金匮要略》
内伤杂病
2.晋隋唐——发展时期
晋 王叔和
《脉经》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唐 政府
《新修本草》
中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中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经络学说
中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所论医德,开中国医学伦理学先河
3.宋金元——突破性发展时期
南宋 陈言(字无择)
《三因方》
三因学说
外因——六淫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内因——七情(五志)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五志:喜、怒、思、悲、恐
不内外因(如饮食劳倦、仆伤虫毒)
刘完素(字守真,后人尊称刘河间)
河间学派
火热论(“六气皆由火化”“五志化火”)
寒凉派
《素问玄机原病式》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
攻邪派(“邪非人之所有,邪去则正安”)
《儒门事亲》
治病八法:(发)汗、(涌)吐、(泻)下、清(解)、 消(导)、温(散)、补(益)、和(解)
李杲(字明之,号东桓老人)
补土派(“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
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滋阴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金元四大家
4.明清——集大成时期
张介宾(字景岳)
补养肾阳(”阳非有余“)
补养肾阴(“真阴不足”)
《景岳全书》
《类经》
赵献可(字养葵)
强调“命门之火”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意义
命门学派
吴有性(字又可)
《温疫论》
“戾气”说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
《温热论》
卫气营卫辨证

薛雪(字生白)
《湿热条辨》
吴瑭(字鞠通)
《温病条辨》
创立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温病学派
以发热为主的病或传染病为温病
王清任(字勋臣)
《医林改错》
发展了瘀血理论
《四库全书》子部
《医宗金鉴》
5.近代和现代——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
”汇通“指中西医各自为政,”结合“指中西医相互促进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