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哲学史一编四章孙武
在了解客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掌握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主动创造对己有利对敌不利的形势,以取得胜利。
《中国哲学史》一编十一章:后期墨家,导图知识点有功利、认识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逻辑理论(辩论、概念、判断、推理)。
《中国哲学史》一编十章:惠施和公孙龙,汇总了惠施(十个命题、内容)、公孙龙(离坚白的内涵、观点、白马非马)。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哲学史》一编九章:庄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人生观(消极厌世,虚无主义)、认识论、世界观(强调主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一编四章:孙武
政治观
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拥护封建制度,主张进一步实行封建制的革命,以求富国强兵。
认为政权的存亡也取决于军事制度的优劣。
通过实行“富民少士”以富国强兵,通过实行经济方面制度的改革以在政治上取得人民的普遍支持。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反对相信鬼神灾异的无神论思想,主张从实际出发。
指导战争要建立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要靠人调查研究,弄清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不能靠祈求和相信鬼神,也不能依靠占卜和星象,用兵时要禁止迷信和谣言。
在了解客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全面掌握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主动创造对己有利对敌不利的形势,以取得胜利。
“避实而击虚”。找到敌人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击。
“以患为利”。变不利甚至患害的情况为有利。
军事辩证法思想。
全面观。指导战争必须从全面的观点出发。
“道“:”令民与上同意也”,指政治条件。
“天”:“阴阳、寒暑、时制”,指气候、时令等方面的条件。
“地”:指作战时的地形、地势的条件。
“将”:指选择智勇双全的人担任将领。
“法”:指各种军事管理制度。
矛盾观
从事物的内在矛盾中分析事物的性质和发展,争取矛盾的转化,“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利用矛盾相互转化的特点指导战争,“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转化以打败敌人,提出了促使敌方情势转化的措施,“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战势的奇正相生与转化(最具创造性)。
“正”即指战争态势方面的一般形式,“奇”指其多变的特殊形式,高明的将领在于识别和利用奇正的态势变化中取得胜利。
被孙膑继承。
事物的相生相克,变化万千,不能机械地以一种不变的办法去适应万变的客观现实,“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所以不能“以一形之胜胜万形”。
将形胜的思想与奇正的思想结合起来,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
用与敌人不同的态势相对抗谓之“出奇”,敌人来不及想办法,我方就能取得胜利。“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
不足
辩证法思想不彻底,最后陷入了循环论,“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不能正确地区别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了解战争的真正根源。
愚兵思想,夸大将帅作用,“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