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产褥期管理
产褥期管理
母体变化
生理
生殖系统
子宫复旧:产后6周恢复正常大小。
时间 子宫位置变化功夫(宫底)重量 分娩完毕 脐下一指 1000g 产后1日 略上升至平脐 产后1周 约500g 产后10日 降入骨盆腔内 产后2周 约300g 产后6周 50~70g
产后宫缩痛:因宫缩引起的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 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无需特殊用药 哺乳可引起反射性疼痛
子宫颈变化:初产妇由圆形变为“一”字形横裂
恶露
来源: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的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
性状:血腥味,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为250~500ml
恶露的类型 持续时间 颜色 大体与镜下成分 血性恶露 产后3日内 红色 大量血液,坏死蜕膜及少量胎膜 浆液性恶露 产后4~14日 淡红色 较多坏死蜕膜组织,宫腔渗出液,宫颈粘液,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菌 白色恶露 产后14日内 白色 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
乳房
激素: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下降→催乳激素抑制因子↓→乳腺细胞分泌乳汁
泌乳
作用:有利于产妇生殖器官及相关组织的恢复
分类
初乳:产后七日内
过渡乳:产后7~14日内
成熟乳:14日以后
血液及其循环系统: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产后24小时易出现心力衰竭
泌尿系统:妊娠期体内潴留大量液体在产褥早期由肾脏排出,产后1周内尿量增多。 尿潴留会影响子宫收缩
内分泌系统
哺乳产妇:月经复潮延迟,平均在产后4~6月恢复排卵
哺乳期妇女虽不来月经但有排卵
不哺乳产妇:产后6-10周内恢复月经,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
生命体征
P略慢,每分钟50-60次
T:产后24小时内稍高,一般不超过38℃
R:深慢,每分钟14-16次
RP:正常
褥汗:夜间睡醒和初醒时明显
心理
依赖期(产前后3日)
依赖-独立期(产后3-14日)
独立期(产后2周至1个月)
护理
诊断
尿潴留
母乳喂养无效
舒适度改变
体温升高
潜在并发症
措施
一般
每日测量生命体征
饮食:产后1小时,流食或半流食 往后普食 多营养多热量多水分多维生素铁剂
排尿
产后4~6h自解小便
热水熏洗,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肌内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1mg;导尿管
活动:自然分娩产后6-12h可下床轻微活动,第二日可室内随意移动。避免负重劳动或蹲位活动,防止子宫脱垂
专科
产后2小时易发并发症,严密观察
同一时间手测子宫底高度了解复旧情况
会阴:用0.05%聚维酮碘液擦洗外阴部,每日2-3次,勤换卫生垫 3~5天拆线,健侧卧位 伤口异常:会阴或会阴伤口水肿用50%硫酸镁湿热敷
乳房:1、早接触,早吸吮(产后半小时) 2、经常清洗,保持干燥。有结痂,油脂浸软,后温水清洗,禁酒精清洗 3、每次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 4、吸空乳房,剩余用吸乳器吸出,预防乳腺管阻塞及两侧大小不一样 5、棉质乳罩,大小适中 6、乳房胀痛:外敷,按摩,药物(B6,中药) 7、乳腺炎:湿热敷3~5min充分休息,饮食清淡 8、乳头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严重者,挤出后涂抗生素软膏(金黄色葡萄球菌不会在胃肠道内感染) 9、催乳护理:按需哺乳,夜间哺乳,调节饮食,注意产妇情绪 10、退乳护理:停止哺乳,不排空乳房,少进汤汁,可口服阵痛药物
母乳喂养:产后1周内哺乳次数频繁,每1~3小时哺乳1次,开始3~5min,往后逐渐延长,一般不超过15-20min 哺乳结束后抱起婴儿轻拍背部1~2min,排出胃内空气,防吐奶
健康教育
环境:清洁通风
皮肤
活动与休息
计划生育:产后242天内禁止性交,一般哺乳用工具避孕,不哺乳药物避孕
产后检查:3、14、28日
产后健身操:
蛋白质含量逐渐↓ 脂肪乳糖含量逐渐↑ 大量免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