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法总论
刑法总论第一章到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包括刑法概说(概念、性质、渊源、指导思想)、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刑法总论
刑法概说
刑法的概念,性质,渊源
概念
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广义刑法
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狭义刑法
刑法典
性质
阶级性质
刑法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 ,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法律性质(区别于其他法律的四大特别性质)
规定内容的特定性
保护社会关系范围的广泛性
强制方法的严厉性
谦抑性
渊源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与任务
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根据
法律根据
宪法
实践根据
我国在同犯罪作斗争中积累的非常丰富的经验
我国的实际情况
任务
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创制
197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一致通过,7月6日正式公布,1980年1月1日施行。至此,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刑法典正式诞生,这是我国刑法规范基本具备的标志,我国刑事法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完善
局部
使用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进行补充
全面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10月1 日起施行
适时
1个单行刑法和11个刑法修正案通过
刑法的体系与解释
体系
总则(编)
分则(编)
附则:452条
解释
依据
主体
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学理解释(专家,学者)
解释方法
文理解释(平义解释,文义解释)
论理解释
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区别)
限制解释
当然解释
刑法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意义
保障人权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思想基础
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
主要任务
保障人权
派生性原则
排斥习惯法(成文)
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确定)
禁止有罪类推(严格)
禁止重法溯及既往(事前)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为司法原则,不是立法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重罪重罚,轻罪轻罚)
刑法的其他基本原则
罪责自负原则(与株连无辜原则相对立)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刑法的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
原则
属地原则(犯罪发生地为标准)
关于领域
领域的含义
领域的拟制
领域的虚拟
注意
关于使领馆问题
关于犯罪地问题:采取“遍在地说”
关于法律特别规定
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香港,澳门,台湾的特殊情况
民族自治地方的特别规定
特别刑法的特别规定
属人原则(犯罪人国籍为标准)
保护原则(侵害本国国家和本国公民的利益)
普遍管辖原则
有限的普遍管辖权
有连接点
绝对的普遍管辖权
折中原则(属地原则为基础,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为补充)
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生效时间
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在公布后过一段时间才开始生效
刑法的失效时间
明示废止
默示废止
刑法的溯及力
从旧原则
从新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大多数)
从新兼从轻原则
章,节,条,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