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的发展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的发展,知识点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的发展,内容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二章 学生心理的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基本发展观
智力的本质
·智力是有机体适应周围环境的基本生命机能(认知的本质就使适应)
·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他们的动作或行为。
·智力的发展是认知失衡引起有机体主动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结果
♪认知失衡即儿童已有的认知模式与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它会促使儿童进行心理调适,借以解决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失衡状态,以重新恢复认知平衡。
♪认知平衡即已有的认知模式与环境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
♫提出认知发展观:发展是一溯建构的逆租,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
作用中实现的
认知结构及其获得
认知结构(图式):指由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三种认知结构
动作图式(感知运动图式):动作图式是较早出现的一种组织化的行为模式,儿童通过他对外部客体或内部经验进行表征或作出反应。对事物和事件的理解仅局限于可以通过外显行为进行表征的方面 皮球就是滚来滚去活能蹦蹦跳跳的东西,而不是一个有正规名称的圆形玩具
符号图式:是经验在头脑以心理符号(表象或语言符号)的方式被表征。儿童可以在没有直接操作的前提下去解决问题或思考 儿童时候学会动作
运算图式(7岁以后):指儿童未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所进行的内部心理活动 表现为对思维对象的内部操作 7岁的儿童不会认为展开橡皮泥比球形的要多
儿童是如何建构他们的认知图式?
·皮亚杰认为,所有对图式形成的各种理解,都是由“组织”和“适应”这两种与生俱来得心理过程来完成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的共同作用促进了认知的发展,进而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以达到个体图式与经验之间的平衡。
·组织:是一种加工过程,儿童通过它把已有图式组织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智慧结构。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
同化:是利用已有图式解释新经验的过程。
顺应:是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刺激的过程。
构建主义的发展观一一发生认识论
图式: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知识、认知结构。
同化(量变):把新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质变): 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
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均衡,即适应。取得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即为适应的本质。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觉和动作分化
思维萌芽:主客体分化(镜像反应、点红实验18个月)
客体永久性(物体恒存)
目标定向行为(容器玩具):因果性认识
【目标定向行为:婴儿最初的动作都没有目的。在婴儿的动作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逐渐产生了动作与由动作造成的对客体影响的结果这两者之间的分化,这意味着因果认识的产生。】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早期符号功能
自我中心性(中心化)三山实验
集体的独白(语言自我中思维的片面性(单维度)
泛灵论
思维不可逆
缺乏守恒(据表象做反应)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建立守恒概念
皮亚杰认为,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能力依赖其对三个概念的理解(合格运算的三个特征):
·同一性:总量不变。例:没有东西增加或被拿走,总量是不变的 ·补偿性:总量不变,一方面多,则另一方面少。例:水位高,则杯细 ·可逆性:能在心理上设想一个动作的倒转顺序,无需具体执行该动作。
抽象概念,思维可逆
去自我中心
去集中化(群集运算)
具体逻辑思维
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主要发展抽象思维
命题,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
假设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问题
可逆且补偿
灵活性
反思能力——组合推理
教育教学启示:
1.教育应当适合儿童当前的发展阶段
教师应仔细观察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正确判断儿童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相应地调整教学,使之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教育应当促进儿童内部的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
①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建构知识
②提供一定难度、制造认知矛盾,促进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3.教育应当确定个体的发展水平差异
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来确定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保证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活动论
符号中介论
内化论
中心言语:皮亚杰认为这是一种非社会性言语,是2~7岁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的表现。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苏联心理学家则认为这是一种社会性言语。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两种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动物进化的结果):简单知觉,无意注意,自然记忆
高级心理机能(历史发展的结果):类别知觉,逻辑记忆,有意注意,抽象思维
高级心理机能使人区别于动物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教育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前面,落在最近发展区内, 带动发展。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比较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当前的心理发展阶段;维果茨基强调教育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去促进儿童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支架式教学
这种指导和支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交互式教学
同伴合作模式
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个性与社会发展
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
信任对怀疑
自主对羞愧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个性和社会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