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心理学概论和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人类心理现象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系统
个体心理: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的组成
心理动力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言语
情绪过程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态度
意志过程
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介于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之间。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于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
心理特征
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一般特性
能力
气质
性格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能为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梦境。
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第二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
(一)唯理论
笛卡尔,“天赋观念”
(二)经验论
洛克,“白板说”
外部经验:感觉
内部经验:反省
二、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冯特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一)构造主义
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
主张:研究意识经验,所有复杂心理现象都是由感觉、意向、激情三种元素构成。
(二)机能主义
创始人: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
主张:研究意识
(三)行为主义
创始人:华生;代表人物:斯金纳
主张:否认意识,研究行为,反对内省。
(四)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主张: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主张整体研究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注重对异常心理、异常行为的分析研究,强调研究无意识状态。
三、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认知心理学
形成标志:1967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张:以人为本,主张研究人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廖世成《教育心理学》:1924年出版,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①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②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③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④教育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
第三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角色
角色:
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角色期望:
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1、角色认知阶段
2、角色认同阶段
3、角色信念阶段
第二节 教师的能力素质
一、教学效能感
效能感: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师教学效能感: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影响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
社会风气
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
人际关系
教师自身因素
价值观
自我概念
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
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二、教学反思
定义: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的过程:
1、具体经验阶段
2、观察与分析阶段
3、重新概括阶段
4、积极的验证阶段
教学反思的成分:
1、认知成分
2、批判成分
3、教师的陈述
教学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
2、详细描述
3、实际讨论
4、行动研究
三、教学监控能力
定义:
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一是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分类:
根据教学监控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
根据作用范围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
特征:
1、能动性
2、普遍性
3、有效性
发展及趋势:
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达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
提高及技术:
1、角色改变技术;2、教学反馈技术;3、现场指导技术
四、教育机智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
1、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这是前提。
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善于因势利导
2、善于随机应变
3、善于对症下药
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第三节 教师威信和师爱
一、教师威信
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教师威信的形成:
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
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
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
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
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
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二、师爱
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师爱的特征:
1、职业对象性;2、原则性;3、广博性
师爱的心理功能:
1、激励功能
2、感化功能
3、调节功能
4、榜样功能
师爱的表现形式:
1、关怀和爱护学生; 2、尊重和信任学生; 3、同情和理解学生; 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