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教育史——东西方最早启发式的异同
《外国教育史》思维导图笔记,告诉你学习者的不同境界、打造学习力的三个维度以及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等等。
编辑于2022-04-07 14:01:30《外国教育史》 思维导图笔记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古巴比伦
巴比伦时期
苏美尔时期
古印度
婆罗门
前16世纪
古埃及
古王国
宫廷学校
中王国
僧侣学校
职官学校
文士学校
古希伯来
第一时期
第二时期
古中国
第二章 从“读书”到“拆书”
职场人应该怎样学习
张瑞敏在海尔公司推行的“日清工作法”,成功拯救公司的业绩。 这种工作法是收到书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启发, 要求公司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事事人人管,人人都管事, 形成目标、日清与激励的良性循环体制。 得出结论,职场人要主动学习对自己工有实际用处的知识。
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
①自我导向,即要从依赖型→自我导向型
②要学会关联以往经验;
③强调实践,做事的“准备度”分为能力水平和意愿水平; 选择学习内容的判断:是否用得上;学习效果的判断:是否用得上。
④要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未来应用→立即应用。
⑤关于内在驱动的比较,内在因素驱动型的学习会更开心, 外在因素驱动型的学习比如考试考证,这会不快乐。
为什么培训比书贵?
培训=图书+X,X=A1+A2+A3,(A1,方式判断;A2.规划应用;A3.规划演练), X是拆为己用,这是真正帮助学习者把核心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元素。
“拆为己用”才是真的学习
培训师往往进行安排游戏、笑话、故事、视频等多个板块, 以使学习者调用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思考和记忆.
RIA=阅读拆页+讲解引导+拆为己用
RIA=阅读拆页(书籍)+讲解引导(师者)+拆为己用(学者)
片面追求“干货”是一种“病”
知识同水,而不像钻石,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RIA现场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三章 学习者的不同境界
你是哪类学习者?
初级学习者:原始人的学习状态
①把书本当做权威,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从材料中找到答案;
②为了考试,为了拿到证书而读书;
③把书籍阅读数量直接视为收获,崇拜获得各种竞赛奖项的人;
④瞧不起致用类的书籍;
⑤睡觉和起床不够早,玩手机较多。
高级学习者:将推理用于个人生
①判断学习的目标、读书的类型
②把知识类书籍当作老师;兴趣类书籍当作导游;致用类书籍当作医生;
④不对书本负责,只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身能力;
⑤拥抱新知,到会辨别而信,并整理分析接收到的信息,能够经常追问和反思。
学习促进者: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人
拥有最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 他们是身边人的福音,说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积累竞争的职场中最稀缺的人才。
如何正确地提问?
善于学习的人,擅长在反思和追问时,尽量用“如何”而不用”为什么“。
做一个有价值的学习促进者
作为学习促进者,现场学习最主要是要主动创造信息, 以提问为主,把大部分时间给学习者,让他们在提问后 有时间创造信息和讨论表达。有价值的笔记应该是自己 创造的信息,且具备高度的个人相关性。
第四章 便签学习法:培养全新的思维模式
明确目标:提升学习力
随处可见的辅助工具
拆解原则:反求诸己
作为成人的学习法,应该更注重反求诸己, 以自我为中心的应用型学习,求取书籍有帮助的部分, 并用3张便签法进行实现。
“拆书”七步曲
快速阅读并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整理为I便签, 贴在书籍当页;将这块知识与自己切身的经历相对照,并写成A1便签, 贴在I便签旁边;最后要产出A2便签,也就是自己通过I知识, 想要做的改变,还有未来的规划和行动记录下来,贴在冰箱上, 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做到。
便签使用贴士
切勿陷入误区
比如附会旧知,泛泛而谈,决心泛滥和感慨万千。 因此需要实际锻炼,通过调整和磨合,以熟练掌握对便签的使用。
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第五章 打造学习力的三个维度
学习力是元能力
日本作家《即战力》影响着许多国内的年轻人,要把理财当作第一。 但是这并不符合我们的国情,实际上近十几年的股票收益波动过大 ,其收益增长率还未必比一个人自我投资成长的收益来的多。 因此分析得出,每个人最需要的能力是自我学习能力。
解读知识:为信息添加上下文
信息>知识,知识包含于信息,知识的内容是有“前因后果” 和“适用边界”,在判断一项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这8个字 去判断这个知识的价值,懂得取舍,并可以过滤掉没有价值 的知识。便签可以帮助辨别。
I便签:辨别知识和信息
不要急于质疑和挑战
如何借助A1、A2便签来追问和反思?
用便签法升级学习力
类有两套学习机制吗,分别是从知识中学到的知识(K知识)和 经验中学到的知识(E知识)可以用便签法,将两项知行合一。,
为什么追逐“干货”是伪学习?
"干货"其实是一种伪学习,失去了其学习本身的韵味。
第六章 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管理:被加工的碎片化信息
第一阶段是花时间对各类知识分门别类,但并没有什么 卵用;
第二阶段是能够联系经验,加工知识,触类旁通,能够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类就牛了,可以将知识内化后能够输出,变现知识或者解决复杂问题。
学习不是照搬他人的体系
①系统化的信息不一定比碎片化的更有价值
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定更好 ;
③即的知识和书籍中的知识体系并非同一回事 ;
④看书不一定就比看手机更容易构件自己体系。
知识体系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构建知识体系对自己是有益处的,可以让自己的有更好的成长思维, 积极去面对挑战和新鲜环境;另外就是可以具备批判思维, 谨慎思考,不会随波逐流;最后就是可以收获系统的思维, 能够整理出过往经验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构建出一套系统、 立体和动态性的思维模型。
便签法:聚沙成塔的好工具
搭建体系的三种思路
第一种,从问题出发
第二种,从点到网
第三种,从网到点
第七章 知识体系如何搭建?
拆出你的沟通力
在这个质疑主义盛行的时代,作者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验证“拆书法” 是经得住实践的检验,比如他自己曾经写了一本书关于《拆出你的沟通力》, 就将知识体系划分为4个章节(塔楼),并有不同层次的楼层(进阶级) ,他用拆书法将几十本书中的知识分解出来,将这些知识石砖用于 构造关于沟通力这座知识大厦。
拆书家成长体系
拆书学院:为职场赋能
第八章 主动学习的境界
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
所谓核心能力,是一组特别的知识体系。每个岗位都需要核心能力, 知识配比不用;核心能力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知识有人认识不到
选择比勤奋重要
经验和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做一个有梦想的行动家!
第九章 拆书家——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
一种新的“专家”:拆书家
没有拆书家拆不了的书
拆解:如何提高职场力?
拆解:如何管理下属?
像拆书家一样学习
浮动主题
古巴比伦
苏美尔时期
学校:泥板书舍
教育内容:读写算
教育方法:抄写、背诵、体罚
特点:学校开始成为世俗机构
最古老的学校
教育目的:书吏
古巴比伦时期
学校:寺庙(高级、初级)
教育内容:读写(初级)算文法(高级)
教育方法:师徒传授、体罚
教育目的:官吏
意义:人类最初学校的摇篮,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楔形文字
古印度
婆罗门时期(前16世纪之前)
家庭教育(贵族性)
教师:古儒
学生:刹帝利、吠舍、婆罗门
教育内容:《吠舍》经
教育方法:灌输、背诵、体罚、口授
前16世纪
女子教育(平民性)
教师:僧侣(比丘)
学生:僧徒(比丘尼)
教育内容:佛教经典
教育地点:寺院
教育方法:讲道、个人钻研
地方语教学
特点
以种族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
创造了导师制
贵族性、等级性
古埃及
古王国
宫廷学校
埃及最古老学校
培养对象:官员
教育对象:皇子皇孙、朝廷子弟
教育方法:灌输、体罚
教师:法老设立
中王国
教育方法:灌输体罚
僧侣学校
教育内容:科技知识
教育目标:学术人才
职官学校
教育内容:普通文化、职业技能
教育目的:专项官员
文士学校
教育内容:书写计算
教育目的:文字计算人才
特点: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脱节,轻视劳动,等级森严
古希伯来
第一时期
民主色彩
教育内容:《圣经》
教育方式:家庭教育
教育方法:说服、感化(亲情)
第二时期
专门的学校教育
初级教育:读写算(鼓励)
中级教育
高级教育:宗教理论
人人都要受教育,但女子不能
教师:拉比
古希腊
荷马时代
教师:长者
教育目的:战士、演说家
教育内容:军事、道德、演说
教育方法:训练、说服
教材:《荷马史诗》
非制度化的教育
古风时代
城邦
斯巴达
专制
教育目的:军人
教育内容:军事体育、道德
教育管理:国家
教育过程:0-7:父母养育 7-18:军事训练馆 18-20:青年军事训练馆 (埃弗比) 20-30:服役 30:公民资格
教师:长老
特点:阶级性、重女子教育、
雅典
民主
教育目的:从政人员、商人
教育内容:有公有私
教育过程:0-7:父母养育 7-13:文法学校(读写算)、玄琴学校(加艺术) 13-16:体操学校(角力学校) 16-18:国立体育馆 18-20:青年军事训练团 20:公民
特点:阶级性、重德智体美、针对男性
不同点
背景
斯巴达:平原,农业为主,国家管理教育,军事独裁(专制)
雅典:港口,商业为主,不完全国家管理,民主温和(民主)
教育内容
斯巴达:军事体育、道德、女子教育
雅典:艺术体操、读写算、男子教育
教育方法
斯巴达:体罚、鞭策
雅典:体罚、温和
教育目的
斯巴达:军人
雅典:商人、公民
教育对象
斯巴达:男女
雅典:男子
教育体制
教育过程的不同
政治经济地理
毕达哥拉斯
美誉:黑格尔:第一个民众教师,亚里士多德:第一个试图讲授道德的人
教育观
灵魂论:灵魂不死,灵魂轮回
教育目的:求知,无功利性
教育内容:数学为中心
评价:和谐教育的渊源
相同点:1.奴隶制城邦2.教育为国家服务3.重体育4.有时间划分5.强调体罚
古典时代
智者
论辩家
定义:古希腊古典时期的,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活动:云游四方,传播知识获得报酬
教育目的:培养政治家
贡献:扩大教育对象,推动文化传播,促进社会流动、教师职业化,丰富思想,完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怀疑主义、感觉主义
评价:体现了当时全部教育方向和线索
希腊化时代
初级学校重知识
学校教育制度得到推行
高等教育哲学为主(雅典大学)
智者与士阶层的异同
相同点
产生背景:社会动荡,各国争霸
办学:私立,收费,传播文化,教育成为一种职业
教育思想:重政治道德
学术思想:著书立说
政治参与:统治阶级智囊团
不同点
含义不同
智者:收费授徒巡回讲师,学派方式传播文化
士:学术下移,赚生活费
思想不同
智者:文法修辞辩证法,重科技知识
士:百家争鸣,轻视科技
影响不同
智者:衰落
士:至今
希腊三哲
苏格拉底
有全面教养的人,受过当时一切的教育
教育意义
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
教育目的
治国人才
智育
实用知识:天文几何算数音乐
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法=产婆术=助产术=问答法
讥讽:不断追问,对方回答不出
助产术:帮助得到答案
归纳:找到共性
定义:得出普遍概念
评价
优点
启发式教学
个别到一般
问答形式
缺点
受教育者自愿
有知识基础
幼儿无法进行
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
体育
锻炼
德育
德智统一观
德智密不可分
知识即美德
教人知识就是教人道德
正确行为基于正确判断
道德可教
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途径
教人学会做人
寻求道德一般(真理)
身教
德育内容
智慧勇敢正义节制
评价
积极
最近教育性教学的雏形
进步性
消极
忽视了道德中的其他:行为、感情等
柏拉图
简介:《理想国》西方三大教育名著之一
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理论基础
学习即回忆
教育目的
世俗:哲学王
哲学:灵魂转向
教育作用
国家管理教育,培养精英人才
教育内容
七艺:天文几何音乐算术文法修辞辩证法
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公养公寓,寓学习与游戏中
普通教育:男女平等,重音乐和体育
高等教育:
意志教育,发展智慧,继续教育,哲学王
教育实践
学园
评价
最早强迫义务教育
最早提出教育效法自然
最早男女平等教育
最早考试选拔人才
最早教育寓于游戏中
归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拒绝变革(不让音乐体育翻篇)
先进性
最早的教育平等和全民教育思想
最早的早期教育和游戏教育思想
最早的完善总结和谐教育思想
最早的终生教育思想
最早的设想完整的公共烤鱼制度和普及教育的思想
七艺完善者
亚里士多德
学园的精英
理论基础
营养的灵魂——植物的灵魂——体育——身体发展
感觉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德育——感性发展
理性的灵魂——人的灵魂——智育,美育——思维判断
教育作用
成为人的三要素:天性、习惯、理性
教育制度:国家管理教育
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文雅教育
教育对象:自由民
教育目的:发展理性
教育内容:各方面
和谐教育论
德育教育
伦理学是基础
实践形成美德
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知行合一)
自然教育论
0-7:家庭教育,体育游戏
7-14:自由教育
14-21:中等高等教育:哲学,后四艺
世界上首次提出教育效法自然
实践
吕可昂学园
简介:高等学府
内容:哲学为主
建设: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
评价
辉煌
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
东西方最早启发式的异同
相同点
主张启发,引发思考
不同点
教育对象
孔子:任何人
苏格拉底:有知识基础+会思考之人
教育方法
孔子:启发式提问——留白——自省
苏格拉底:无穷追问,再总结
思维方式
孔子:演绎法:一般——个别
苏格拉底:归纳法:特殊——一般
师生对话
孔子:教师被动
苏格拉底:教师主动
总结
孔子:以学为教,学为主
苏格拉底:以教为学,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