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
下图梳理了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知识点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发展等。
编辑于2022-04-08 18:31:58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 (陕师大2014版本)
教育法律法规
概述
解读
教师权利与义务
权利
公民权利
教师权利
教育教学权
科学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
获取报酬权
民主管理权
进修培训权
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 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制等多方面的发展。
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实 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依法从教
学生权利与义务
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
获取教育物资保障权力。
获得公正评价与相应证书的权利。
获得救济的权利。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保护权利
受教育权
财产权
人身权(体罚、侮辱、隐私)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绪论
内涵类型意义
教育研究
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教育研究问题,采用科学的研究方式和程序 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从而回答研究问题建构教育理论的理性过程。
研究类型
价值判断
事实研究
研究者对客观存在的教育事实进行现实层面的分析和解释,不做价值判断。
价值研究
在应用层面分析和讨论教育活动的价值问题往往涉及研究者的价值判断。
功能目的
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着眼于知识本身的眼镜,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建立和发展教育理论,扩充和完善教育科学体系。
应用研究
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方法范式
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采用实证主义的范式,采用实验、问卷、测量等标准方法, 将教育活动中的因素以数量化的关系表达出来,建立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法则或机制。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遵循解释主义范式或批评理论范式,采用参与式观察、访谈等非标准化方法, 将教育活动以讲故事的方法表达出来,从而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和解释。
研究意义
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
是推进教育教学科学化,创新教育教学实践的需求。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卓越教师的需求。
是连接教育理论与实践推动教育理论创新的需求。
主要方法
观察法
类型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实验观察与自然观察
优点
直接性
情景性
及时性
纵惯性
普适性
缺点
外部现象
不精确性
观察范围小
缺乏控制
设计
观察内容
时间取样
场面取样
对象编号
行为、现象表现等级
实施
确定对象
准备工作
进入观察
做好记录
整理结果
撰写报告
调查法
类型
常规调查与比较调查
事实调查与态度调查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综合调查与专题调查
访谈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与文献调查
优点
适用性广
效率高,范围广
形式灵活、手段多样
自然真实、简便易行
缺点
变量复杂,因果不定
调查者的主观干预
历史法
实施
史料收集
史料鉴别
实践运用
实验法
类别
判断行
对比性
析因性
实施
变量
对比实验
行动研究法
主要过程
成果表述
研究具体过程
问题意识
研究计划
材料分析处理
报告撰写
研究素养培养
研究价值认识
信念培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
总体概括
根本职责
教书育人
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目的
教育必须包含价值的内容或有益的影响
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来
职业特点
复杂性
劳动对象
劳动任务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无定法
教学情景
示范性
集体性
繁重性
主动性
长期性与隐效性
个体性与协作性
内涵特点
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履行的职业道德规范或准则,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相应观念和行为品质
特点
境界的高层次性
行为的示范性
意识的高自觉性
影响的深远性
功能
教育
对教育行为的示范功能
对教育质量具有保障功能
教师
对教师道德修养和专业修养具有提升功能
对于教师正确教育价值取向的确定具有推动功能
社会
对学生发展具有教育功能
对社会风气具有引导功能
原则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以人为本的精神
个人全面发展价值取向
教书育人原则
为人师表原则
《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修订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兼顾俩个主体
继承和创新结合原则
广泛性与先进性结合原则
倡导性要求与禁止性规定相结合原则
修订内容
基本要求
爱国守法
本质要求
爱岗就业
师德灵魂
关爱学生
教师天职
教书育人
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
发展要求
终身学习
《中小学生班主任工作规定》
意义
素质教育的必然所需
班主任工作的必然选择
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内容
总则
配备与选聘
职责与任务
待遇与权利
培养与培训
考核与奖惩
附则
行为准则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与恪守职业道德
关爱学生与教育惩罚
乐于奉献和与维护权利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形成师德素养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与师德修养
教师职业行为
主要内容
思想行为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指导思想,热爱教育事业。
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正直诚实,作风正派,为人师表,遵遵纪守法。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
积极参与政治学习与宣传活动,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则与传播者
教学行为
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
专研业务,熟悉教材,认真备课,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组织好课堂教学, 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
精心编排练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定时,做好教学质量的检查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缺课,不拖堂。
上课语言文明,清新流畅,表达准确简洁,板书整洁规范,内容简练精确。
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热情耐心的回答学生的提问,不能讽刺和挖苦学生。
教学计划应符合教学进度的要求,不能随意删真内容,加糖或缺课不能占用学生的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人际行为
师生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循循善诱,不偏不贪,不以师生关系谋求私利。
同事
互相尊重,切忌妒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平等相待,不卑不亢,乐于助人,关心同事。
领导
尊重领导,服从安排;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秉公办事,团结一致。
家长
尊重家长理解,家长经常家访,互通情况,密切配合,教育学生。
仪表行为
衣着整齐朴实大方,服饰要符合职业特点,体现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举止稳重大方,潇洒自然,彬彬有礼,切忌轻浮粗俗,拘谨呆板。
基本关系
教育关系
伦理关系
心理关系
行为规范
师生关系
主要问题
非人道化
功利化
专制化
冷漠化
行为规范
尊重学生
尊重人格尊严
尊重自主意识与主动性
尊重身心特点
尊重保护隐私
公平公正
平等民主
一视同仁
赏罚分明
因材施教
关爱学生
理解学生
心理关怀
严慈并济
对学生负责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尊重与严格相结合
家校关系
存在问题
缺乏相互尊重
不支持教师工作
缺乏必要沟通
行为准则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主动联系,真诚沟通
积极听取意见建议
给予家庭教育指导
同事关系
存在问题
缺乏相互尊重
缺乏深入沟通合作
存在不合理竞争
行为准则
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维护集体,团结互助
加强沟通,积极协作
合理竞争,共同进步
领导关系
存在问题
职责不同
立场不同
管理理念
执行方式
行为准则
相互尊重
理解支持
积极工作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
素养结构
专业与职业
职业
报酬
重复
简单培训
基本智力与体力
专业
精细
工作价值无法衡量
系统化长期化培训
具有专业协会组织
全面
深刻专业知识
专项专业能力
承担专业责任
具备专业道德、专业精神、专业情感
独特
常人不可替代
教师专业化
含义
教师职业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
措施
社会
建立教师专业资格证书制度
提高教师行业的任职标准
学校
建立专业发展制度
培育专业文化
强化专业组织职能
开展专业培训
个人
提高个人的专业
教师专业素养
含义
教师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内容
职业理念
学生:教书育人
专业:热爱专业
个人:终身发展
含义
是教师在教育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个人条件、 与工作要求而形成的职业奋斗目标与事业追求。
职业道德
对内
依法执教
为人师表
提高修养
对外
关心学生
团队协作
尊重家长
专业知识
教育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
德育理论知识
认知理论知识
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体系知识
学科基本内容知识
学科联系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
通识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工具性知识
时间知识
专业能力
语言
激励评价能力
沟通合作能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
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组织实施能力
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总结
反思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
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观
素质
内在性
整体性
相对稳定性
素质教育内涵
内容含义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 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方面的生动、活泼、 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一个方针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一个宗旨
提高国民素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个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处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俩个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
特点
全面性
全体性
主体性
发展性
可持续性
基础性
开放性
要求
摒弃应试教育
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科学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视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的教育功能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本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特点
完整个体
责权主体
独特个性
发展潜能
创新精神
现代师生关系
教育关系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
心理关系
体谅理解
严爱结合
伦理关系
民主和谐
平等信任
育人为本教育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全面发展理念,自觉抵制应试教育与功利主义教育观
教育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要
确保国民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满足每个学生对教育的个性化要求
幸福职业观
教师职业
承担着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社会在制等职业的特殊行业
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主业的专门工作
教师责任
塑造人类灵魂
延续文化文明
传道授业解惑
传播正向价值观
构建社会公公生活
教师新角色
个人
终身学习者
教学
教学活动的创造者
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组织者
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
专业
教学研究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教师专业发展
概述
含义
教师的专业理解、专业能力、专业情感、专业思维同步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
内容
通过学习、实践、研究、等途径,不断改进自己的专业思想、专业品行性、专业道德 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强化自己的专业情感、专业信念、专业情操, 促进自身综合专业素养不断完善,实现由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任务
理解学生的心性,特点与学情,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思维,努力形成最合理的教育策略与教育行为,培养自身的教学专长,成就名师的专业追求
形成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修养,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历程
发展自己应对具体教育情景的问题的能力与智慧,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应变能力和教学智慧
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信念与情操,努力形成积极的教育人生观与教育教育价值观,提升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认识。
阶段
叶澜:五阶梯发展阶段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阶段
连榕
新手型
熟手行
专家型
五段划分法
准备阶段
新手阶段
胜任阶段
熟练阶段
专家阶段
途径
专业学习
同行交流
教育实践
工作研究
教学反思
方法
研究
校本研究
小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
课堂
课堂观摩
同课异构
课例研究
个人
师徒制
业务培训
网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