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学习笔记整理,包括实践与认识、真理与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习笔记整理,包含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的学习笔记整理,包括世界多样性与物质性的统一、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与认识
实践
本质
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观
错误的实践观
中国古代哲学
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
正确的实践观
感性的、对象性、物质活动
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结构
主体
实践主体的能力
自然能力
精神能力
知识性因素
非知识性因素
实践主体的类型
个体主体
群体主体
人类主体
客体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
价值关系
中介
物质性工具系统
语言符号工具系统
基本类型/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劳动)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虚拟实践
认识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观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先验论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
缺陷
离开实践
离开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特点
引入实践的观点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
唯一正确的认识观-能动的反映论
反映性
创造性
不可分割
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关系
相互区别
对象
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内部联系
形式
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推理和判断
直接性、具体性&间接性、抽象性
相互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在认识的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辩证统一(实践)
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经验论、经验主义
片面强调理性认识-唯理论、教条主义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飞跃的基本条件)
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对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
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实践)
“更重要”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影响因素
理性因素
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
作用-指导、解释、预见
非理性因素
人的情感和意志
作用-激活、驱动、控制
协同作用
两大规律
反复性
无限性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手段和条件
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知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
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
规律
真理与价值
真理
概念
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内容
标准
一元性
真理的内容是一元的,真理的形式是多样的。
绝对性
片面强调绝对性-绝对主义、教条主义、思想僵化
相对性
片面强调相对性-相对主义、怀疑主义/不可知论、诡辩论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辩证转化
具体性
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逻辑证明
重要补充
谬误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
真理&谬误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价值与价值评价
价值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构成
主体的需要
客体的特性
基本特性
主体性
多维性
价值评价
基本特点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善、美)
知识性认识-以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为对象(真)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受相关意志的影响
知识性认识-不以主观意识为转移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是否符合群众利益和历史发展趋势
知识性认识-标准是正确与否
作用
激励、制约、导向
真理&价值
真理尺度
价值尺度
辩证统一
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
人生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
必然-自由
必然
自由
认识条件
实践条件
片面强调自由/能动-唯意志论
片面强调必然/规律-宿命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断的动力源泉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良性互动
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获得方式
感觉器官直接感受
运用抽象思维
事物的现象、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
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以及规律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直接性、形象但不深刻
抽象性、间接性、深刻但可能脱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