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第二章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实践的本质
直接现实性
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都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
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结构
主体
客体
中介
物质性工具系统
语言符号系统
实践主客体的关系
实践基本结构的变化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物质生产实践
定义
作用:
形式:物质财富的生产
4、物质生产实践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社会政治实践
定义: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作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形式:社会交往和政治活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实践主要采取阶级对立的阶级斗争的形式
科学文化实践
定义: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
作用:解决人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形式:科学、文化、教育等
实践的新形式——虚拟实践
定义
作用
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实践活动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
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认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回答
离开了实践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突出的特点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的特征
反映性
创造性
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非理性因素
12、简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从认识到实践
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从认识到实践的中介环节
确定实践的目的
形成实践理念
制定实践方案
进行中间实验
对人民群众进行组织和宣传,让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11、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与条件
2、认识 3、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5、如何让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7、简述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8、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运用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13、自由
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
含义
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的一元性
15、真理的客观性。 16、为什么说真理具有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根源于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
17、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真理与谬误
谬误的含义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相互对立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
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是全面的
14、真理
真理的检验标准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本性
实践的特点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价值
价值的基本特性
主体性
客观性
多维性
社会历史性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二者的含义
二者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二者的含义
二者的关系
对立的
统一的
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意义:三个有助于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二者的含义
二者的辩证规律
自由的条件
认识条件
实践条件
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的过程性
自由是历史的、具体的
自由是相对的
必然与自由的关系贯穿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始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