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客观要件之因果关系
价值判断层次(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结果归责于谁更公平合理,三项判断条件详见“判定”;问题意识:因果关系解决的是实害结果的归属问题。
刑法总论之共同犯罪(犯罪之参与)知识总结,包括共同犯罪的理论根由、共同犯罪的一般原理、正犯与共犯、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等内容。
特殊侵权责任体系思维导图:包含特殊的过错责任,网络侵权责任,经营者违反安保义务的责任,教育机构违反安保义务的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等等
下图是犯罪形态的思维导图。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这四节作了阐述,建议收藏起来学习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客观要件之因果关系
基本原理
问题意识:因果关系解决的是实害结果的归属问题
1、故意犯罪的既遂与否
2、结果加重犯的成立问题
3、过失犯罪的成立问题
考察层次
事实判断层次(归因)
价值判断层次(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结果归责于谁更公平合理,三项判断条件详见“判定”
判断
一、关于行为的要求:行为对法益制造了法律不允许的危险
二、关于过程的要求:危险现实化为实害结果(危险的现实化理论)
故意的作为犯
1、重叠的因果关系:50%+50%=100% 二因一果
2、双重的因果关系(择一的竞合):100%+100%=100% 二因一果
不作为犯与过失犯:要求具有结果避免可能性,否则结果不能归属于义务的不履行
三、关于结果的要求:结果符合一定价值评价的要求
(一)现实发生的结果:不包括假定的因果关系
(二)规范保护范围内的结果
1、具体罪名的罪状规范保护范围内的结果
2、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规范保护范围内的结果
(三)行为人管辖范围内的结果:即行为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防止发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