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设计概论
艺术设计概论大纲包括:第一章 艺术和设计的概念与特征;第二章 艺术设计的发生与发展;第三章 艺术设计的思维与表达;第四章 艺术设计的形式与类型;第五章 艺术设计的方法与管理;第六章 艺术设计的主体及素质;第七章 艺术设计的批评与作用;第八章 艺术设计的发展及未来。
编辑于2022-04-10 02:53:55艺术设计概论
第一章 艺术和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定义
①是基于人类现代生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②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记录形式,必定要反应现代与过去的联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
二,设计的本质
①设计是人类合目的性的审美创造活动
②设计是一种问题求解活动
③设计是一种文化创造形态
三,设计的目的与作用
1、设计的目的
为人服务,适应生活的需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承继历史文化的积淀,创造出更加理想的生存方式,从而改变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确证人类文明之所在。
2、设计的作用
①设计是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手段,是创造财富的一种社会生产力
②设计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创智活动
四,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怎样注重设计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艺术性特征
本质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存在的,是衡量设计物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实现设计创造性的主要途径。
2、科技性特征
反映在两方面
①设计主要涉及材料、工艺及艺术
②设计采用的科技手段
3、人文化特征
表现在两方面
①受文化影响
设计作为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一种手段,也反映特定的文化精神。
②针对文化的创新
艺术设计对未来的前瞻性想象可以引导人们的文化生活与生活时尚。
艺术设计具有具有特定的文化教育功能。
4、经济性特征
现代设计与市场、生产等商业活动的联系更加密切,体现出明显的经济性。
设计不仅在生产中带来经济价值,而且,设计本身其过程也必不可少要考虑成本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以及提高实用审美价值等可能的经济因素。
第二章 艺术设计的发生与发展
一、设计的发生
1、人类早期的设计活动
旧石器时期:打制(黄河流域 山西“丁村人”“三棱尖状器”)
新石器时期:磨制法
陶器出现:
2、原始设计
生存说
强调物质动力
巫术说
强调精神动力
二、中国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
先秦时期
彩陶
以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尖底瓶:最具有设计思想。有着十分流畅的外观造型和很强的实用性。
建筑设计
干栏式建筑样式(河姆渡文化)、地穴式建筑样式(半坡文化)
商周时期
青铜
高技巧,领先西方
车辆和道路
出现轮子的设计与应用
建筑
夯土墙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已初步形成
《考工记》
我国最早关于设计与制作的专著
秦汉至隋唐时期
文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
建筑
秦始皇陵,咸阳宫,阿房宫等
木结构
抬梁式
穿斗式
交通工具
灯具
《长信宫灯》
两晋南北朝
制瓷业
“南青北白”“南秀北雄”
隋唐
唐代“唐三彩”,金银器
古代桥梁设计杰作
赵州桥
五代至明清时期
五代两宋 建筑
李诫《营造法式》
宋代
商业广告
中国历史第一个商标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北宋 毕昇 活字印刷术
瓷器
五大名窑
钧、官、定、汝、哥
元代
当时世界最大都市
元瓷
青花瓷,釉里红瓷器
服饰
明清
建筑
子主题
家具设计
明代
种类繁多,用材考究,巧妙的设计与精美的制作,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我国家具史的巅峰之作。
清代
继承明式,体量更加庞大、厚重,后走向繁琐、雕琢。只注重技巧,反而破坏了美感,背离了家具设计简练、实用的原则。
现代时期
公司央美、清美成立
三、西方设计的发展脉络
古代时期
古巴比伦
古埃及
金字塔
古希腊
雅典卫城:多立克柱式
帕提农神庙
古罗马
《建筑十书》
万神庙(穹顶)
中世纪时期
受宗教影响而倾向于精神性的表现
哥特式建筑
巴黎圣母院,科隆教堂
挂毯、制陶、兵器、木器等
古典时期
展示设计:橱窗陈列,邮寄广告
文艺复兴后
对称式建筑
卢浮宫、凡尔赛宫
洛可可式(法国)
文艺复兴后期
家具
简介单纯、实用和谐
多功能家具(意大利)
近代设计
英国
工艺美术运动(莫里斯)
新艺术运动
主张从自然中寻找灵感
美国
“芝加哥学派”
现实主义
现代设计
“现代运动”
反对装饰
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口号)
法国 勒•柯布西埃“新精神”
房屋:供人居住的机器
荷兰“风格派”
俄国“构成主义”
德国 工业同盟
包豪斯学校(重要象征)
创建:格罗皮乌斯
发展阶段
魏玛时期
德绍时期
柏林时期
工业设计的摇篮
美国 “有机功能主义”
功能性设计
德国 “新功能主义”
乌尔姆设计学院
波普艺术
反主流设计
“吹气椅”
后现代主义
“孟菲斯”
风格
“高技派”
“高情派”
“软高派”
解构主义
可持续设计
第三章 艺术设计的思维与表达
一、艺术设计与创意
1、艺术设计的思维
重要性
1·设计的过程首先是思维的过程,人类首先有了思维,才有了健全的社会活动。
2·设计的思维是伴随设计的活动充分地展开,并使设计文化得以完成的思想过程。
分类
逻辑思维
以推理为表征把建立在已知条件基础上,利用已被证明的抽象概念、规律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
指向是单一的、递进的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发挥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想象、联想甚至幻想、虚构来达到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直觉思维
潜藏于人们思维深处的活动形式
灵感
聚合思维
从思维活动的指向上进行内聚式的、求同的思维过程
发散思维
从思维活动的指向上进行多角度、反方向的、立体的思维过程
2、关于设计创意(p36)
创意
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过程
过程
萌芽
需要独到的、敏锐的观察力
实用
需要设计者具备逻辑分析、归纳推理、综合创造的能力
基本方法
1·头脑风暴法
1 有明确的议题
2 不受任何约束,异想天开
3 评估筛选
2·超序创意法
有意打破事物的有序组合,从“打散重构”中寻求新的思路
3·影像创意法
脑海中进行形象勾画
4·联想创意法
借助想象,把两个相似、相关、相对或在某一点上有相同之处的事物,选择连接点加以连接
二、艺术设计的形态
外在形态
表现为物理形态或物化形态,是设计的物质基础
1形态
主要通过对设计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心理体验产生影响
基本要素
点、线、面
2功能
是产品的设计效能,是设计的目的和“美的尺度”
3结构
是组成整体的各局部之间的组织、搭配和安排形式
4材质
供设计使用的物理材料
5色彩
视觉审美的核心
内在形态
技术性
人在生产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劳动技能给人的审美享受
文化性
一方面,设计受文化影响,是历史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设计对文化有反作用,就是设计对既有文化再创新,促使时代文化发生变化
还体现在,设计者和设计产品两方面
审美观念、审美创意、境界等
三、艺术设计的表达
设计表现手法
发展趋势
1、激烈的市场竞争促成设计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
2、对时代的审美适应驱使设计表现方式发展、变化
3、艺术的渗透、融合丰富了设计表现手段的多元化
多样化(p45)
写真 简洁、对比、幽默、寓情、隐喻、虚幻、字体、解构、意境
第四章 艺术设计的形式与类型
一、视觉传达设计
定义
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 或说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的设计,它将一些复杂的精神内容赋予视觉语言并体现在物质形式中。
基本要素
文字
图形
色彩
领域
平面视觉传达设计
标志设计
特征
1、识别性
2、象征性
3、审美性
设计原则
1、独特性
2、注目性
3、通俗性
4、通用性
5、文化性
6、艺术性
7、时代性
包装设计
发展特点
1、绿色包装
2、人性化包装
3、简约化包装
广告设计
基本功能
1、传播功能
2、诱导、说服功能
构成
1、平面广告
2、立体广告
3、动态广告
空间视觉传达设计
动态视觉传达设计
二、产品与产品设计
定义
对产品的结构、造型、功能和色彩、材料、工艺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设计
基本要素
功能
造型
物质技术条件
分类
1、手工艺设计
2、工业产品设计
构成要素
1 目的
2 功能
3 形式
4 技术
5 市场
分类
1 交通工具设计
2 家具设计
3 生活用品设计
4 信息产品设计
5 服饰设计
6纺织品设计
7医疗机械设计
三、环境艺术设计
概念
是根据场所及空间环境的使用性质、所处背景及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美学艺术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需求的空间环境的过程。
基本要素
三个适合
1、适于人
2、适于空间
3、适于时间
目标
1、人对环境的作用
体现在保全及创造作用方面。
2、环境对人的作用
表现在亲切感、认同感、指认感、文化性、适应性上。
专业类别
建筑空间设计
室内设计
即对建筑内部进行的设计。具体地说,是根据对象空间的实际情形与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完善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功能、装饰等,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与心理需求的设计。
1、居住空间
2、工作空间
3、公共空间
景观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第五章 艺术设计的方法与管理
一、设计方法学
概念
是设计学科的科学方法学,是“关于认识和改造广义设计的根本科学方法的学说,是设计领域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特点
1、宏观性
2、系统性
3、交叉性
4、优化性
5、现代性
种类
1、优选法
2、离散法
3、形象法
4、逻辑法
现代设计的程序
1、设计问题的提出
2、设计目标的定位
3、针对问题搜集信息
4、分析资料并寻求设计方案
5、孕育设计创意
6、设计的评估和选择
7、展开设计
8、设计方案的最终审定
9、设计实施监督
设计的全程管理
二、设计管理
定义归纳
设计师角度 认为设计管理是指对管理的设计,这种设计实际上包括了对企业整个运行机制、管理机制进行的设计。
企业层面的设计管理 即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认为设计管理是企业领导从企业角度对设计进行管理,是以企业理念和经营方针为依据,使设计更好地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主要内容
1、企业必须具备自己的设计战略
2、明确设计的目标
3、设计程序管理
4、企业设计系统的管理
5、设计质量管理
6、知识产权的管理
第六章 艺术设计的主体及素质
!!设计师的含义
是指专门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拥有设计知识与理解力,具有设计技能,能创造性地完成设计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
一、设计师的知识与技能
1、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1 造型基础技能
2 形态表现技能
3 专业设计技能
4 艺术与设计理论知识
2、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结构
二、设计师的素质与社会职责
素质
1、良好的精神品格
2、紧跟时代的设计观念
3、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艺术素养
4、良好的分析和创造能力
5、合作与协调能力
6、阐释能力
社会责任
1、设计师对社会环境的关注与控制
1 能源的消耗
2 材料的再利用
3废弃物的处理
2、设计师直接控制与自我控制的因素
3、设计师对人文环境的尊重
三、设计师的类型
横向
1、按工作内容性质分
1 视觉传达设计师
2 产品设计师
3 环境设计师
2、按从业方式分
1 驻场设计师
2 职业设计师
3业余设计师
纵向
四个层次
1 总设计师
2 主管设计师
3 设计师
4 助理设计师
团结协作
未来对设计师的基本要求
责任感,宽学识,强能力,善创新
第七章 艺术设计的批评与作用
含义
设计批评是设计及使用设计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对设计作品、设计物所做出的价值判断。
一、设计批评的对象及批评者
对象
设计批评的对象既可以是设计现象,又可以是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想、设计流派以及设计批评自身。
广义
设计现象
设计行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
二、设计批评的类型与作用
类型
1、理论批评
2、应用批评
3、实践批评
作用(p111)
七种基本功能
1、说明与分析
2、解释
3、判断
4、预测
5、选择
6、导向
7、教育
意义(p112)
设计批评有助于人类社会中设计的进步与发展,有助于提高受众的欣赏水平,有助于升华设计师的设计创造实践。
三、设计批评的标准
1、设计评价体系的参照标准
1 科学性
技术、材质、性能、品质等
2 适用性
实用,舒适、合用、成本合理等
3 艺术性
创造、美学、视觉、个性等
4 环境性
安全、绿色、可循环等
2、设计批评标准的相对性
3、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
四、设计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1、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
2、公正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人—物—环境—社会”
方法
1、逻辑法
1 归纳和演绎结合的方法
2 分析和综合统一的方法
2、比较法
1 整体性比较
2 专题性比较
3、交叉法
1 美学的方法
2 心理学的方法
3 工程学的方法
4 环境学的方法
第八章 艺术设计的发展及未来
一、走向未来的设计
1、设计必须适应信息科技进步
2、设计必须符合社会文化背景
3、设计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可持续性设计(p120)
思想
人类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维护自然生态循环是维护人类自身生存的前提,只有把经济发展变成地球生态循环的一部分,这种发展才能持久下去。
内涵
在生态哲学的指导下,着眼于人和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设计行为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把设计活动的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相结合,每一个决策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
内容
1、生态设计
2、循环设计
3、模块化设计
核心
“3R”
底消耗(Reduce)
可回收(Recyle)
再利用(Reuse)
发展及未来
子主题
三、非物质设计
概念
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
特点
1、基于服务的设计
2、手段不断更新的设计
3、满足个性化的设计
4、更注重消费交流的设计
5、更重视人文精神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