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底层思维
价值观,像是把唐僧的伟大梦想,悟空的顽强拼搏,八戒的矛盾化解,老沙的勤奋踏实,统一一体,梦之路在脚下。
编辑于2019-10-22 03:28:2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观
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他的物质性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
想办事,实际,主客观,还要重视意识
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规律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不以人的意识转移
既不被创造也不可被消灭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
想办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反对
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
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
反对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物质和运动辩证原理
世界观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机械唯物)都是错误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认识论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目的与归宿、来源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方法论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
反对
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
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
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只承认时间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唯心主义错误
真理的属性原理
世界观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范围的,相对于特定的过程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方法论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
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世界观
认识是
不断变化发展的
反复性,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
波浪式
螺旋式
上升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世界观
事物之间,内部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是事物的本身属性
方法论
客观性告诉
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部分相互转化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最优目标,
搞好局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使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原理
世界观
整体部分
系统与要素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
综合的思维来认识事物
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完全而准确的认识。
注意
整体与部分并不是与系统与要素完全一样
发展观
运动和静止
世界观
运动
无条件
绝对的
永恒的
静止
有条件
相对的
暂时的
方法论
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观
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
用静止观点看问题
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内外因辩证关系
世界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一位
事物的内部原因
发展的根据
第二位
事物的外部原因
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结合起来
反对
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
否认因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世界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上升和曲折性,迂回的统一
方法论
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质变后开辟新的量变
方法论
重视量的积累,要学会优化结构
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坚持适度原则
辩证的否定
世界观
辩证的否定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自己否定自己
自己发展自己
既肯定又否定,及克服又保留
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保留旧事物中积极的内容
实质
扬弃
方法论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的
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
不仅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反对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世界观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去考虑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他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故步自封的观念 和行为
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矛盾观
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世界观
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互相连接的属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方法论
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坚持两点论
反对
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矛盾的特殊性
世界观
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种物质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事物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
具体问题不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
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互相连接,一定条件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
我们要遵从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
从特殊性总结普遍性,在普遍性的指导下解决特殊性,
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世界观
主要矛盾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要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反对
办事不分主次,
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世界观
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主要方面
支配地位
主导作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主要,次要方面相互排斥,依存,转化
方法论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反对
把矛盾双方同等对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的反对
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
世界观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原理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有两点的重点
方法论
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和主流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子主题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源泉
动力
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原理
世界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反作用社会存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
方法论
从客观的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世界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方法论
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世界观
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
实践的主题
社会物质的创造者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坚定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互结合的路线
价值观与人生观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世界观
人的价值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
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世界观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凡是符合发展规律,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表现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世界观
人生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劳动
奉献
条件
客观
社会
主观
主观能动,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个人与社会统一原理
世界观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
方法论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如何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的利益关系
必须满足最大多数的利益要求
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没有冲突时,两利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向横取其轻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