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从外在共存到和谐共生
下图分析了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从外在共存到和谐共生,知识点详细且思路清晰,收藏下图了解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在逻辑: 从外在共存到和谐共生
一、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对抗性实质
这种对抗性关系在理论上表现为主客二元对立,在实践上表现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裂缝”。这种对立与分裂的总后果就是人与自然的分离、自然与历史的分离。
1.自然是作为人的外在的理论对象而存在的
开普勒—伽利略—牛顿—康德—黑格尔
然而,理性主义没有意识到的是: 从它们基于理性设定“自主的主体”开始,人与自然就处于一种绝对的主客二元对立之中了。这种主客二元对立不解决,人与自然永远也实现不了真正的“和解”。人们只不过是运用理性工具在自然外部不断地对自然进行“拆解”和“组装”。“‘分析还原和理智重建’的方式,从根上消除了自然的神性,也使人在构建自然方面获得了上帝曾经拥有的地位”。
2.人与自然在实践上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共存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仅仅是一种人对自然的需要的关系(有用性)
当人以一种外在性的实践态度对自然予取予夺,自然与人也就仅仅共存于世界之中而已
人类所取得的文明成就不过是人类对自然所蕴含的潜在价值的实现。如果没有自然,一切只能是空中楼阁
基于单纯的物质交换关系,人通过科学技术所实现的对自然界的改造也只是对自然界的损害
3.自然与历史成为互不关涉的两种东西。 对于自然的无人身式理解的必然结果,就是自然的非历史化
在机械性的理解中,自然从来没有历史,自然所具有的运动不过是昼夜更替、花开花落的同质循环
结果是;1.自然作为外在于人的客观对象,被抽象化为各个学科中抽象的和无历史的符号、概念及原理; 2.人的实践活动被抽象化为对各种物质运动的直观、测量和建模( 科学实践) ,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然的物质改造( 物质实践) 。
被驱逐出自然界之外的人类历史也就在对于物的有用性的单纯追逐中走向自身的终结
二、马克思自然观对近代机械自然观的超越
1.自然并非人的外在对象,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马克思从人对自然的现实关系出发,指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自然都成为人的活动、人本身的一部分。自然是人们生活活动的物质基础。
为马克思随即便指出,人把“整个自然界……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内在的对象】( 材料) 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是普遍的、自由的存在物,正是从这种普遍性的、自由的眼光出发,马克思看到了无机身体意义上的人与自然一体性关系,从而内在地超越了近代机械自然观。
自然界就是人本身的实现。只有通过整个自然界的外在的、无机性的、特殊性的、必然性的中介,人才能确证自身的普遍性、自由性和类性。就此而言,“人并不是在自然界之中,而自然界也不是人由于自己的本性而必须首先进入的外部世界。人就是自然界”。
无机身体意义上的人与自然一体性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双向生成
2.自然并不是单纯地与人共存,而是与人相互生成着
在马克思看来,人所具有的普遍性、自由性并不能赋予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力量,人所能发挥出的力量归根结底还是来自自然本身
人通过理性实现了对不同物种间的相互沟通和重新配置,释放出依靠它们自身难以发挥的固有的潜在能量与价值。而这种潜在能量与价值的激活就是人在自然之中的实现——使自然成为人的现实性
人所进行的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一种全面的生产(既指整个自然界都是人们活动的对象,也指的是“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
人对自然的改造实质上仍是自然对自身的改造———只不过它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
3.自然不再是与历史无关的共存对象,而是向人不断生成的无机的身体———历史的身体
马克思在对人与自然一体性关系的理解中揭示出了自然内在包含的历史维度
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并不是与人无涉的东西,即对人来 说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有用性,而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而自然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关于人的科学,其原因就在于,通过对工业的现实观照,马克思突破了以往人们对自然的物质化理解。工业作为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命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正是在工业中,人们呈现出了自己的本质规定———工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
的本质力量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生成中实现的。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1.人与自然构成了生命共同体
生命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有机性
***总书记基于马克思的论断,把握住了人与自然最本质的关系———生命关系。人来源于自然,但从未走出自然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存在要基于自然才能实现,而自然的存在只有依靠 人的活动才能彰显
马克思指出:“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无”
人与自然分享的是同一个生命本身。尽管其中会有不同的个体生命———无论是人的个体,还是自然中的个体,但是这些个体生命只是生命本身的不同表现形式。也正是这些不同表现形式构成了生命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容,从而使生命本身区别于由知性的抽象原则所主导的自然物质存在,因 此,正是在有机生命的意义上,人自然才构成一个内在的生命共同体
2.这种生命共同体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生命所具有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就是创造性。正是基于生命内在的创造性,人与自然才能在相互生成的过程中归于生命本身,从而构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一方面,“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另一方面,人在生命活动的创造之中并不是仅仅将自然据为己有,为其外在性地打上人的印记,而是“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生命的创造性活动之所以能够呈现人与自然的共生性关系,其原因就在于突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狭隘视界。在物质交换背后,更根本的是人与自然的本质交换。物质交换仅仅是本质交换的外在表现形式罢了。所谓本质交换指的是在人的创造性生命活动中,人基于自然实现了对自身本质的生成与实现。
在本质交换中,人占有了自然的本质,同时自然也占有了人的本质。正 是在这种相互占有中,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共生。
3.基于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
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首要之义。不仅如此,而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自近代以来,全部人的生命活动“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马克思所揭示的,在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自然仅仅是作为一个有用的对象呈现在人们面前,甚至这个有用的对象成为人们劳动的唯一目的。人将自己的本质丧失在了人之外的、不属于人的对象之中。
为工业所改造了的自然并不是人的自然,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真正确证,而只是外在于人的自然,是异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
与此相反,中国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工业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工业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而且这种以人为本是注重生态环境,注重自然保护的以人为本。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本质融合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