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信息技术前沿
信息技术前沿知识梳理,包括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的概念、区块链的概念等等,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编辑于2023-03-01 07:41:09信息技术前沿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的概念
虚拟现实(VR)又称虚拟环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虚拟三维世界,为用户提供关于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模拟,使用户可以及时地感知虚拟世界并与之交互。
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
沉浸性
虚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让用户成为并感受到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造环境中的一部分。
交互性
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
构想性
用户沉浸在多维信息空间中,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获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寻求解答,形成新的概念。
多感知性
计算机技术应该拥有很多感知方式,比如听觉,触觉,嗅觉等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实验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
航天飞机与飞行环境,是飞行员在虚拟空间中进行飞行训练和实验操作。
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医学专家们利用计算机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出人体组织和器官,在其中进行模拟操作, 并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手术刀切入人体。
在影视娱乐中的应用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而建立的第一场9D VR体验馆得以实现。
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虚拟现实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VR技术在文物保护,旅游业,维修,自动驾驶等行业也已开始应用。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VR
以某种方式用模拟来取代现实世界,旨在让用户完全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中
混合现实MR
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特殊的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AR
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更注重虚拟结合
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
云计算基础知识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络计算的发展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性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服务模式,通过网络访问,用户无需掌握云计算的技术,只需要按照个人或者团体的需要租赁云计算的资源。
云计算的特点
规模大
虚拟化
可靠性高
通用型强
可伸缩性(可扩展性)
按需服务
极其廉价
云计算体系结构及服务类型
整个云计算服务集合被划分为四个层级
应用层
平台层
基础设施层
虚拟化层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把计算,存储,网络以及搭建应用环境所需的一些工具当成服务,提供给用户
平台即服务PaaS
也称为云计算操作系统,提供给终端用户基干互联网的应用开发环境
软件即服务SaaS
软件服务提供商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的软件的计算能力
云计算的分类
公有云
一种对公众开放的云服务,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各种IT资源,可以支持大量 用户的并发请求,是目前最主流,最受欢迎的一种云计算部署模式。
私有云
组织机构建设的专供自己使用的云平台
混合云
有私有云及外部云提供商构建的混合云计算模式。
高性能计算概述
高性能计算机只通常使用很多处理器(作为单个机器的一部分)或者某一集群中组织的几台计算机(作为单个计算资源操作)的计算系统和环境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基础
物联网的发展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研究人员提出将射频识别(RFID)与互联网结合,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任何物品进行标识和管理,美好前景等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 IOT )的英文名称为 The Internet of Things ,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通过使用 RFID 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当每个物品能够被唯一标识后,利用识别通信和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的连接各种物品的网络,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联网。 物联网包括了多种不同的通信模式,如物与人通信,物与物通信,其中特别强调了包括机对机通信(M2M)。M2M最早来自诺基亚,其含义有 Machine-to- Machine,Man-to-Machine,或者Machine-to-Man 。
物联网的特征
全面感知
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可靠传递
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试试准确地传递给用户
智能处理
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 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物联网的意义及趋势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目前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体系结构
感知层
实现对外界的感知、识别或定位物体、采集外界信息等。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 RFID 标签、读写器、摄像头、各种终端、 GPS 等定位装置、各种传感器或局部传感器网络等。
网络层
负责感知信息或控制信息的传输
服务管理层
对感知层通过网络层传输的信息进行动态汇集、存储、分解、合并、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智能处理等。
应用层
实现物联网的各种具体的应用并提供服务
物联网体系的关键技术
感知与识别技术
感知是物联网感知物理世界、获取信息和实现物体控制的首要环节。感知与识别都属于自动识别技术,即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识别技术主要实现识别物体本身的存在,定位物体位置、移动情况等。常采用的技术包括 RFID 技术、 GPS 定位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声音及视觉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 感知技术主要通过在物体上或物体周围嵌入各类传感器,感知物体或环境的各种物理或化学变化等。
通信与网络技术
主要实现物联网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路由和控制。
信息处理与服务技术
即综合运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库和模糊计算等技术,对收集的感知数据进行通用处理,重点涉及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信息呈现等。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的定义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的特征(IBM提出了大数据的5V特征)
体量( Volume ),即数据规模巨大,从 PB 别跃升到 EB 级别
多样性( Variety ),即数据类型繁多
速度( Velocity ),即数据的处理速度快
低价值密度( Value ),即有价值的数据占比很小。价值密度低是大数据的核心特征
真实性
大数据产生的根源(大数据的产生有两个基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大数据时代出现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是大数据时代出现的数据基础
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的概述
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通俗地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分布在多地、能够协同运转的)账本数据库系统。
区块链的起源与发展
区块链的概念源于比特币。2008年比特币面世,成为区块链应用的第一个"结晶"。
区块链1.0时代
2008年,中本聪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文中描述了一种全新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比特币,标志着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诞生代。 区块链1.0仅仅是一种可编程货币,还是一种数字货币应用。
区块链2.0时代
区块链2.0可以理解为可编程金融。
区块链3.0时代
区块链3.0可以理解为可编程社会。
区块链的分类
公有链
无官方组织及管理机构,无中心服务器,参与的节点按照系统规则自由接入网络,不受控制,节点间基于共识机制开展工作。
私有链
建立在某个企业内部,系统的运作规则根据企业要求进行设定,修改甚至读取权限仅限于少数节点,同时仍保留着区块链的真实性和部分去中心化的特性。
联盟链
由若干机构联合发起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兼具部分去中心化的特性。
区块链的特点
去中心化
不可篡改性(不易篡改)
可追溯性
去信任性
匿名性
区块链的运行规则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数据信息也是公开的,因此每一笔交易都对所有节点可见。
开放共识
区块链还是一种底层的开源技术,所有人都可以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实现各类扩展应用,也称区块链的可扩展性。
区块链的工作过程及解决的核心问题
区块链的工作过程
共识算法的种类主要有: PBFT (拜占庭容错算法)、 PoW (工作量证明算法)、 PoS (权益证明)、 DPoS (委托权益证明)、 Ripple (瑞发波)等
信息技术前沿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的概念
虚拟现实(VR)又称虚拟环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虚拟三维世界,为用户提供关于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模拟,使用户可以及时地感知虚拟世界并与之交互。
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
沉浸性
虚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让用户成为并感受到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造环境中的一部分。
交互性
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
构想性
用户沉浸在多维信息空间中,依靠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全方位获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寻求解答,形成新的概念。
多感知性
计算机技术应该拥有很多感知方式,比如听觉,触觉,嗅觉等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实验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在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
航天飞机与飞行环境,是飞行员在虚拟空间中进行飞行训练和实验操作。
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医学专家们利用计算机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出人体组织和器官,在其中进行模拟操作, 并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手术刀切入人体。
在影视娱乐中的应用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而建立的第一场9D VR体验馆得以实现。
在军事方面的应用
虚拟现实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VR技术在文物保护,旅游业,维修,自动驾驶等行业也已开始应用。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VR
以某种方式用模拟来取代现实世界,旨在让用户完全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中
混合现实MR
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特殊的增强现实
增强现实AR
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更注重虚拟结合
云计算与高性能计算
云计算基础知识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络计算的发展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性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服务模式,通过网络访问,用户无需掌握云计算的技术,只需要按照个人或者团体的需要租赁云计算的资源。
云计算的特点
规模大
虚拟化
可靠性高
通用型强
可伸缩性(可扩展性)
按需服务
极其廉价
云计算体系结构及服务类型
整个云计算服务集合被划分为四个层级
应用层
平台层
基础设施层
虚拟化层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把计算,存储,网络以及搭建应用环境所需的一些工具当成服务,提供给用户
平台即服务PaaS
也称为云计算操作系统,提供给终端用户基干互联网的应用开发环境
软件即服务SaaS
软件服务提供商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的软件的计算能力
云计算的分类
公有云
一种对公众开放的云服务,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营,为最终用户提供各种IT资源,可以支持大量 用户的并发请求,是目前最主流,最受欢迎的一种云计算部署模式。
私有云
组织机构建设的专供自己使用的云平台
混合云
有私有云及外部云提供商构建的混合云计算模式。
高性能计算概述
高性能计算机只通常使用很多处理器(作为单个机器的一部分)或者某一集群中组织的几台计算机(作为单个计算资源操作)的计算系统和环境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基础
物联网的发展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研究人员提出将射频识别(RFID)与互联网结合,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对任何物品进行标识和管理,美好前景等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 IOT )的英文名称为 The Internet of Things ,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通过使用 RFID 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采集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当每个物品能够被唯一标识后,利用识别通信和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的连接各种物品的网络,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联网。 物联网包括了多种不同的通信模式,如物与人通信,物与物通信,其中特别强调了包括机对机通信(M2M)。M2M最早来自诺基亚,其含义有 Machine-to- Machine,Man-to-Machine,或者Machine-to-Man 。
物联网的特征
全面感知
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可靠传递
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试试准确地传递给用户
智能处理
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 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物联网的意义及趋势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目前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物联网体系结构
感知层
实现对外界的感知、识别或定位物体、采集外界信息等。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 RFID 标签、读写器、摄像头、各种终端、 GPS 等定位装置、各种传感器或局部传感器网络等。
网络层
负责感知信息或控制信息的传输
服务管理层
对感知层通过网络层传输的信息进行动态汇集、存储、分解、合并、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智能处理等。
应用层
实现物联网的各种具体的应用并提供服务
物联网体系的关键技术
感知与识别技术
感知是物联网感知物理世界、获取信息和实现物体控制的首要环节。感知与识别都属于自动识别技术,即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识别技术主要实现识别物体本身的存在,定位物体位置、移动情况等。常采用的技术包括 RFID 技术、 GPS 定位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声音及视觉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 感知技术主要通过在物体上或物体周围嵌入各类传感器,感知物体或环境的各种物理或化学变化等。
通信与网络技术
主要实现物联网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路由和控制。
信息处理与服务技术
即综合运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库和模糊计算等技术,对收集的感知数据进行通用处理,重点涉及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信息呈现等。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的定义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的特征(IBM提出了大数据的5V特征)
体量( Volume ),即数据规模巨大,从 PB 别跃升到 EB 级别
多样性( Variety ),即数据类型繁多
速度( Velocity ),即数据的处理速度快
低价值密度( Value ),即有价值的数据占比很小。价值密度低是大数据的核心特征
真实性
大数据产生的根源(大数据的产生有两个基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大数据时代出现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是大数据时代出现的数据基础
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的概述
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通俗地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分布在多地、能够协同运转的)账本数据库系统。
区块链的起源与发展
区块链的概念源于比特币。2008年比特币面世,成为区块链应用的第一个"结晶"。
区块链1.0时代
2008年,中本聪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文中描述了一种全新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比特币,标志着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诞生代。 区块链1.0仅仅是一种可编程货币,还是一种数字货币应用。
区块链2.0时代
区块链2.0可以理解为可编程金融。
区块链3.0时代
区块链3.0可以理解为可编程社会。
区块链的分类
公有链
无官方组织及管理机构,无中心服务器,参与的节点按照系统规则自由接入网络,不受控制,节点间基于共识机制开展工作。
私有链
建立在某个企业内部,系统的运作规则根据企业要求进行设定,修改甚至读取权限仅限于少数节点,同时仍保留着区块链的真实性和部分去中心化的特性。
联盟链
由若干机构联合发起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兼具部分去中心化的特性。
区块链的特点
去中心化
不可篡改性(不易篡改)
可追溯性
去信任性
匿名性
区块链的运行规则是公开透明的,所有的数据信息也是公开的,因此每一笔交易都对所有节点可见。
开放共识
区块链还是一种底层的开源技术,所有人都可以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实现各类扩展应用,也称区块链的可扩展性。
区块链的工作过程及解决的核心问题
区块链的工作过程
共识算法的种类主要有: PBFT (拜占庭容错算法)、 PoW (工作量证明算法)、 PoS (权益证明)、 DPoS (委托权益证明)、 Ripple (瑞发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