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与变法思维导图:包含春秋后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法经》的制定及其意义、诸侯国法律制度、第二节 各家的法律思想和法制主张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春秋战国改革与变法
春秋时期改革
齐国管仲改革
背景
国君齐桓公、东方大国、渔盐矿藏丰富
目的
富国强兵
治国原则
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数百胜”
改革内容
政治上
采取国野分治的政策,“叁其国而伍其鄙”
军事上
实行“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军政合一制度,常备军士,定期操练
经济上
推行井田制,鼓励开垦土地
私田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
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鼓励贸易等
结果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齐国国力日益增强,连续灭小国扩充领土
意义
促使齐国富强,齐桓公成为霸主。
管仲改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样板。
鲁国初税亩
含义
鲁国实行的按亩征税的制度
内容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无论公私田,一律按亩收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
表示鲁国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
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
加速井田制的瓦解
晋国爰田制
晋国实行的田制改革(作爰田)
“自在其田,不复易居”把田地赏赐给民众
废除了周初以来土地定期重新分配的方法,承认土地私有制
晋国兵员陡增,为争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作州兵
征发州人服兵役缴赋
战国时期变法
李悝变法
魏文侯即位后,励精图治,任用李悝为相,于公元前400年左右进行了改革
(1)废除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
(2)推行“尽地力之教”
(3)实行“平籴法”
(4)制定《法经》,以加强法制
(5)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
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变法。
李悝变法为魏国确立了一套适应时代发展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体系,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先强大起来,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李悝变法为战国时期其他大国的变法实践树立了典范,奠定了基础。
吴起变法
楚国领土大,但被称为“蛮夷”,且战争屡屡失利,社会矛盾重重
人物
楚悼王时,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
(1)取消贵族特权
(2)精简官职和机构,削减高俸禄,训练军士
(3)没收奴隶主贵族的部分土地,迁地荒凉地区
(4)整顿吏治,要求官吏“私不害公“,”行义“而不计毁誉,一心为地主阶级政权效力
作用
优越性
(1)一定程度上富国强兵,加速楚国郡县化进程,促进楚国政治向封建制的转轨。
(2)一定程度上促进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
(3)军事上:楚国”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4)思想和理念间接影响秦国商鞅变法。
局限性
触动权贵利益,遭到旧贵族反对,变法成效不显著
齐韩赵燕的改革
齐国
齐威王、邹忌
(1)整顿吏治
(2)广开言路
(3)把传统的义务兵制和雇佣兵制相结合
用孙膑等
(4)发展生产
(5)设稷下学宫
赵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宽袍大袖改为胡人式样的紧身短衣
(2)束皮带,穿皮靴,马上作战
(3)模仿游牧民族骑兵训练
燕国
燕昭王改革
招贤纳士,用乐毅、邹衍等人才
韩国
韩昭侯改革
任用 申不害
以“术”为特征
(1)改组,整顿吏治,明确规定管理职权和任务
(2)对官吏加强考核,监督
商鞅变法
商鞅以“霸道”游说秦孝公
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
(1)建立什伍连坐制
(2)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3)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
(4)焚烧儒家经典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年
(1)废井田,开阡陌
(2)推行县制
(3)统一度量衡
(4)迁都咸阳
性质
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影响
对秦国的意义
秦国废除旧制度,确立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使秦国长时间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
对后世的意义
商鞅建立的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后世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社会基础
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后代王朝的基本国策,郡县制成为基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