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体育概论第三版第四章
体育概论第三版第四章体育过程,讲述了第一节体育过程概述、第二节体育过程的类型、第三节体育过程的控制等。
编辑于2022-04-29 16:16:37第四章 体育过程
第一节 体育过程概述
一、体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体育参与者
体育锻炼者
以增进健康为动机
运动员
以提高竞技成绩为动机
体育学习者
以培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动机
体育指导者(体育指导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
教练员
体育教师
体育媒介
从内容上看
体育运动项目
体育材料
体育设施与器材
从形式上看
体育手段
体育方法
体育组织形式
体育参与者、体育指导者、体育媒介这三个要素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育实践活动系统。
二、体育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体育过程的实践性
(二)体育过程的直观性
(三)体育过程的层次性
三、体育过程认识的发展
(一)基于体育教学认识的发展阶段。
(二)基于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互动认识的展阶段。
(三)基于教学锻炼与恢复养护联动认识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体育过程的类型
一、体育教育过程
(一)体育教育过程概述
1、体育教育过程的概念
体育教育过程是指为实现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体育与健康学科学科素养的过程。
2、体育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既是体育教育的对象,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
体育媒介(完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二)体育教育过程的特点
1、学生身体活动的直接参与性
2、立德树人与育人价值的独特性
3、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的融通性
4、运动负荷安排与调节的适应性
5、课程实施与教学组织的复杂性
6、体育教育过程规律的多样性
(1) 运动技能学习规律。
(2) 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
(3) 体育知识学习与运动认知的规律。
(4) 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
(三)体育教育过程的内容
特点
身体运动性
健身性
趣味性
可替代性
内容(基础教育阶段)
身体基本活动类(田径类)
球类
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
游泳与冰雪类
体操类
新兴体育类
二、竞技运动过程
概述
在竞技运动过程中,育人与传授技能同等重要。
特点
1. 目标的专一性
2. 内容的专一性
3. 负荷的超越性
4. 过程的个体性
5. 过程的连续性
6. 过程的适应性
7. 过程的综合性
内容
1. 选材阶段
选材是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将要从事运动项目的要求,测得运动员身心素质的数据,预测其运动潜力,从而确定培养对象的过程。
主要对象:少年儿童
目的:充分认识和挖掘少年儿童运动潜力
原则:专项性,定量性,综合性。
方法:经验选材法、遗传选材法、定量选材法和综合选材法。
2. 教学阶段
教学是运动员在教师或教练员的指导下,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本质:“授技育人”
包括
基础理论教学
运动技术教学
基本原则:坚持以德智体合一、直观性、适宜符合与个体实际相结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提升素质相结合,创新性、精益求精等
方法:语言法,直观法,纠误法,范例法和信息技术教学法。
3. 训练阶段
训练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和有关人员的共同配合下,按人的发展和比赛的要求,提高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员既具有个性又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本质:提高运动成绩,促进人的发展。
基本因素:身体训练,心理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人格修炼。
原则:自觉积极、全面训练、周期性、不间断性、适宜负荷、练赛结合和个体性等。
方法: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竞赛训练法,高原训练法和心理训练法等。
目标:“育人夺标”
4. 竞赛阶段
竞赛是以比赛项目为内容、以运动规则为尺度、以夺标育人为目的的两人以上的竞争活动。
主要表现: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促进人、经济、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
特点:公平性,竞争性,社会性,综合性和市场调节性
方法:心理激活、表象演练、心理认可、过度兴奋调节、协作和比赛育人等。
5. 恢复阶段
恢复是运动员在接受运动负荷及其他环境因素作用后,由于身心能量的暂时减少,诱导机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再合成新能源、不断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过程。
本质:补充物质能量和提高竞技能力。
方法:营养补偿、药物预防、机械按摩、物理疗法,并施以自我心理调节、心理咨询、音乐调节发泄等手段
6. 评价阶段
评价过程是从运动训练的数量和质量上描述其结果,从而认定其价值,督导其目标实现的过程。
类型:个体评价、群体评价及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
原则:系统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育人性原则。
三、健身休闲过程
(一)健身休闲过程概述
1. 健身休闲过程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健身休闲过程的原则
(1) 全面发展原则
(2) 循序渐进原则
(3) 个性化原则
(二)健身休闲过程的特点
1. 健身休闲方式多种多样。
2. 对技术和体能要求不高。
3. 活动场所可以自由选择。
4. 活动时间灵活机动。
5. 活动过程心态愉悦。
(三)健身休闲过程的内容
1、观赏性活动
2、健身休闲过程的运动性活动
(1) 眩晕类运动。
(2) 命中类运动。
(3) 挑战探险类运动。
(4) 户外运动。
(5) 技巧类运动。
(6) 游戏竞赛类运动。
(7) 水上、冰雪类运动。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控制
一、体育过程控制的原则
(一)身体协调发展原则
(二)同化优势原则
(三)适宜运动负荷原则
(1)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适宜负荷的运动有利于提高心脏和运动器官的机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 从训练学角度来看,组成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适当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并出现超量恢复。
(3)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运动负荷适宜时,人的情绪常变得高涨,心理得到满足,行动变得轻快,目标容易实现。
(4)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体进行群体性舒适愉快的体育健身活动,既有利于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又有助于提高人的群体素质(能协调人际关系、团结互助)。
二、体育过程控制的类型
(一)按时间分类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事后控制
(二)按活动的主客体分类
自我控制
他人控制
社会控制
三、与过程控制的要求
(一)学会选择符合体育目标的体育手段
(二)注重发挥同化作用的优势
1.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2. 足够的营养供给
3. 控制一定的体力消耗,避免过度疲劳
4. 必要的休息是保证同化优势的重要条件。
(三)善于调控体育过程的运动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