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综合素质1职业理念
教资职业理念篇+视频图片知识点整理,包括:素质教育的内涵、新课改的教学观、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教育公正与中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职业理念
教育观
提素个性创两全,学习过人
素质教育的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全班,不抛弃,不放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灵魂统率),智,体,美,劳 全面≠平均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特长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新课改的教学观
不占课,不灌输,不只看成绩
从“以教育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学习方法
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学生观
两独一发加两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潜力,进步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不一样 因材施教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潜力 可以进步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犯错 容错
学生是独特的人
因材施教,换位思考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
生,大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自主 想法不被左右
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
全面发展
教育公正与中小学生的共同发展
全体学生 机会公平(6周岁 过程公平
教师观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复杂性
多
目的的全面性
任务的多样性
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
变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
连续性
时间
广延性
空间
长期性
周期
间接性
不直接
主体性
学生主体 老师主导
示范性
师德是一面镜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个体性
工作
群体性
归功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建研放促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知识,德行 进步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编教材,二度开发教材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学习最新最新最新理论 形成规律性认识 论文,课题研究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学校:开放图书馆 小区:老师作讲座指导
教师行为的转变
你它我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尊重、赞赏
能忍,会夸
在对待教学上,帮助、引导
进步了
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反思
反思不足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合作
请教,共同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
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修养
学科专业知识
数学
通识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任教学科专业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科学文化知识
文化素养
教育学科知识
科二 教育学,心理学
能力素养
心理素养
阶段
关注生存--“环境”是否喜欢自己
人际关系
关注情境--学生成绩提升
成绩
关注学生--学生差异与需求
个体差异
途径及方法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开展微格教学
进行专门训练
反思教学经验
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行动研究
一线老师 搞研究 研究 教学中的问题 目的是 致进之后的教学
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重视沟通,提升交往与合作能力
勇于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浮动主题
注意:关注情境与关注学生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