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四体
四体知识整理,即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的共同特性、生物学性状、致病与免疫、诊断与防治。
编辑于2022-04-30 17:42:09四体
支原体
一类缺乏细胞壁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
细胞膜含有固醇
能通过0.45um滤菌器
含有DNA和RNA
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微生物
繁殖方式多:二分裂,分节,断裂,出芽,分枝
对人致病主要是:肺炎、人型、生殖器、穿透支原体,溶脲脲原体
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
原核中最小
外层细胞膜
外:蛋白质
内:蛋白质
中:脂质
无细胞壁
高度多样性
部分有荚膜
部分存在顶端结构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比细菌高
加入10~20%血清,提供胆固醇和其他长链脂肪酸
菌落荷包蛋样
生化反应
根据对葡萄糖、精氨酸、尿素分解能力不同鉴别
抗原构造
组成:蛋白质,脂质
特异性抗体鉴别
生长抑制试验,GIT
代谢抑制试验,MIT
抵抗力
(无细胞壁)对理化因素敏感
对化学消毒剂敏感,但对结晶紫、醋酸铊、亚碲酸钾有抵抗力
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天然耐受,但对干扰蛋白合成的多西环素、交沙霉素,阻碍DNA复制的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敏感
致病与免疫
致病性
顶端结构粘附引起细胞损伤
大多不致病
对人致病的致病机制
黏附素:与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黏蛋白受体结合,引起宿主细胞损伤
肺炎支原体,生殖支原体
生物被摸:具有抗吞噬作用,形成多重耐药性
毒性代谢产物:神经毒素、磷脂酶C、核酸酶、过氧化氢、超氧离子,引起宿主黏膜上皮细胞或红细胞病理损伤
脂蛋白:被单核,巨噬,自然杀伤细胞识别经信号转导上调细胞因子表达,促炎细胞因子损伤组织
自身免疫病
黏附侵入CD4+T淋巴细胞
穿透支原体;协同HIV致病
免疫
SIgA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所致疾病:上呼吸道感染、非典型肺炎、支气管炎、肺外症状(皮疹、心血管,神经系统)
飞沫传播
夏末秋初多发
以间质性肺炎为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微生物检查法
分离培养
血清学检查
快速诊断
防治原则
减毒活疫苗
(多)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有耐药株
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
溶脲脲原体
不孕
性接触传播
微生物检查法
病原体检测
核酸检测
防治原则
加强性卫生教育
对高危人群及其性伴侣监测
大环内酯类、奎若酮类、多西环素类;有耐药株
人型支原体
附睾炎、盆腔炎、产褥热、慢性羊膜炎、新生儿肺炎、脑炎、脑脓肿
生殖器支原体
尿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不育
与细菌L型比较
相同点
缺乏细胞壁呈多样性
菌落荷包蛋
不同点
支原体
细胞壁缺乏原因:基因遗传,不可再生
细菌L型
衣原体
一类严格寄生在真核细胞,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共同特征
革兰阴性
圆形或椭圆
有细胞壁
含DNA,RNA
有核糖体和复杂酶类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生物学性状
独特发育周期,两种不同颗粒结构
小,致密,原体
大,疏,网状体
形态染色
球形,椭圆,梨形
Giemsa染色呈紫色,Macchiavello染色呈红色
原体有强感染性;在宿主细胞外稳定,无繁殖能力
二分裂
培养特性
专性细胞内寄生
在6~8日龄鸡胚卵黄囊中繁殖
基因组
环状闭合的双链DNA
质粒不通过接合传递、不编码耐药基因、无整合功能,能适应不同宿主
抗原结构
属特异性抗原
位于细胞壁的共同抗原是脂多糖
类似革兰阴性菌的脂蛋白—脂多糖复合物
可用于补体结合试验进行检测
种特异性抗原
大多数是主要外膜蛋白(MOMP)
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进行检测
型特异性抗原
根据MOMP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不同
血清型
生物型
检测方法:单克隆抗体微量免疫荧光试验
抵抗力
耐冷不耐热,60℃存活5~10分钟,-60℃感染性保持5年,液氮保存10年以上,冷冻干燥保存30年以上仍可复苏
对消毒剂敏感,0.1%甲醛溶液24小时,2%氢氧化钠或1%盐酸2~3分钟,75%酒精溶液1分钟灭活
紫外线消毒迅速灭活
红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氯霉素:抑制衣原体繁殖
致病与免疫
致病机制
产生类似内毒素,抑制细胞代谢,直接破坏宿主细胞
外膜蛋白阻止吞噬体和溶酶体融合
免疫性
不强
容易持续感染和反复感染
细胞免疫为主
主要致病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根据侵袭力和疾病部位
沙眼生物型
生殖生物型
性淋巴肉芽肿型(LGV)
生物学性状
圆形或椭圆形
Giemsa染色紫红色
致病
沙眼
由沙眼生物型A,B,Ba,C血清型引起
主要通过眼-眼,眼-手-眼传播
早期流泪、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晚期出现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引起角膜血管翳,损害角膜,致盲
沙眼衣原体感染上皮细胞,在其繁殖并在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引起局部炎症
包涵体结膜炎
由沙眼生物型B,Ba性血清及生殖生物型D,Da,E,F,G,H,I,Ia,J,Ja,K血清型引起
分为
婴儿结膜炎
产道感染
引起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包涵体脓漏眼)
不侵犯角膜,能自愈
成人结膜炎
两性接触、眼-手-眼或污染的游泳池水
引起滤泡性结膜炎(游泳池结膜炎),类似沙眼、但不出现角膜血管翳
数周或数月痊愈,无后遗症
泌尿生殖道感染
性接触传播
由生殖生物型D~K血清型引起
男性多表现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尿道炎、宫颈炎
婴幼儿肺炎
生殖生物型D~K血清型
性淋巴肉芽肿
沙眼衣原体LGV生物型L1、L2、L2a、L3血清型引起
性接触传播
侵犯男性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常形成瘘管
侵犯女性会阴、肛门、直肠,引起会阴-肛门-直肠组织狭窄
免疫
细胞免疫为主
微生物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衣原体抗原或核酸检测
防治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
MOMP选择疫苗抗原
肺炎衣原体
生物学特性
梨形
Giemsa紫红色
抗原
脂多糖(LPS)抗原
蛋白抗原
致病性
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
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咽炎,鼻窦炎
免疫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但免疫力不持久,可重复感染
微生物检查法
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
微量荧光试验
PCR
鹦鹉热衣原体
生物学性状
球形或卵圆
碘染色呈阴性的包涵体
致病
呼吸道吸入,破损皮肤、黏膜或眼结膜感染
临床表现非典型肺炎
免疫
细胞免疫为主
微生物检查法
病原体分离
血清学诊断
防治原则
加强鸟类与禽类管理
立克次体
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共同特性
专性细胞内寄生
二分裂
有DNA,RNA
多种形态,例如球杆,
革兰阴性
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
对多数抗生素敏感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多形态性,以球杆状或杆状为主
革兰阴性,但不容易着色
结构与组成
细胞膜和细胞壁
与一般革兰阴性菌相似,但无鞭毛和菌毛
大多数有微荚膜样蛋白层,由多聚蛋白mpA或OmpB组成,具有黏附宿主细胞和抗吞噬作用
培养特性
大多数只能活细胞内生长,可用细胞培养法,鸡胚卵黄囊培养法和动物接种法进行培养
专性细胞内寄生
二分裂繁殖
抗原结构
群特异性抗原
属菌体脂多糖
种特异性抗原
外膜蛋白构成,外斐反应辅助诊断
抵抗力
磺胺类药物可促进生长繁殖
大多数抵抗力较弱,56℃30分钟被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20℃或冷冻干燥可保存约半年,在节肢动物粪便可存活数月
致病与免疫
感染途径
节肢动物叮咬
致病机制
物质
内毒素
凝脂酶A
特点
两次立克次体血症
主要侵犯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和释放的内毒素引起生理损伤
免疫性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细胞因子激活和增强吞噬细胞的杀灭坐一起,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所致疾病
人畜共患病
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皮疹,肝脾大
主要致病立克次体
普世乐克次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虱传斑疹伤寒)
致病与免疫
流行环节
子主题病人是储存宿主和传染源,人虱是传播媒介
致病性
微荚膜黏液层
子主题
免疫性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微生物检查
低剂量就有高度感染性
三级实验室进行
标本采集
分离培养
血清学检测
子主题
防治原则
预防原则
治疗原则
抗菌首选多西环素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
致病与免疫
流行环节
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免疫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微生物检查法
间接荧光法进行血清学检测
防治原则
灭虱,灭鼠
使用四环素类药物进行抗菌治疗
恙虫病东方体
致病与免疫
流行环节
鼠类感染无症状,但长期携带病原体,为主要传染源
恙螨是恙虫病东方体的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
致病性
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叮咬部位的焦痂或溃烂,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外周血液白细胞减少
免疫
细胞免疫为主,病后获得较为持久的免疫力
微生物检查法
三级实验室
分离培养,鉴定,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防治原则
灭鼠,灭螨
首选四环类抗生素,多西环素疗效最佳,阿奇霉素稍次
噬吞噬细胞无形体
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主要寄生在中性粒细胞的胞质
硬蜱是该菌的主要传播媒介
经验用药是关键,采用多西环素或四环素
查菲埃里希体
引起人单核细胞埃里希体病
经蜱叮咬传播
诊断与防治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病人血液
培养:接种到易感动物体内
血清学检查:外斐反应
防治原则
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和储存宿主
抗生素治疗
磺胺类药物无效,还能促进生长
螺旋体
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基本特性
二分裂
对抗生素敏感
致病性与免疫
致病物质
难以检测
透明质酸酶,外膜蛋白
所致疾病
人类梅毒
获得性梅毒
免疫性
感染性免疫,无持久力
微生物检测
血清学诊断
防治原则
卫生教育
青霉素
对人类致病
密螺旋体属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梅毒螺旋体)
人类梅毒病原体,对人类危害较大的性传播疾病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镀银染色呈棕褐色,暗视野显微镜
革兰阴性,但不易着色
培养特性
不能在无生命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抗原构造
外膜蛋白
鞭毛蛋白
基因组
环状DNA
抵抗力
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抵抗力极弱
对化学消毒剂敏感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荚膜样物质
黏附因子
侵袭性酶类
透明质酸酶
粘多糖
所致疾病
梅毒
获得性
性接触传播
临床分三期
I期梅毒
硬下疳
II期梅毒
梅毒疹
III期梅毒
结节性梅毒疹
树胶肿
先天性
胎盘传染给胎儿
导致流产,早产,死胎
新生儿可有皮肤病变,马鞍鼻,,,梅毒儿
微生物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试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防治原则
加强性卫生教育,注重性卫生
青霉素类药物治疗3个月至1年
无梅毒疫苗
其他密螺旋体
苍白密螺旋体地方亚种(地方性梅毒)
苍白螺旋体极细亚种
品他密螺旋体
品他病
与病人病损皮肤直接接触感染
皮肤出现瘙痒性小丘疹
青霉素治疗有效
疏螺旋体属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的病原体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两端稍尖,有内鞭毛
镀银染色,Giemsa,Weight染色效果较好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
微需氧,5%CO2促进生长,最适温度32~35℃
抗原构造
多种主要表面蛋白抗原
基因组
线状DNA
抵抗力
弱,69℃加热1~3分钟死亡,0.2%甲酚肥或1%苯酚处理5~10分钟被杀灭
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敏感
流行环节
储存宿主:野鼠,鹿
主要传播媒介:硬蜱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侵袭力
抗吞噬作用
内毒素样物质
所致疾病
莱姆病分三期
早期局部感染
慢性移行性红斑
早期播散性感染
继发性红斑,面神经麻痹,脑膜炎
持续性感染
免疫性
感染后出现特异性抗体,但抗体出现较晚
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原则
避免蜱叮咬
回归热螺旋体
反复周期性急起急退高热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Giemsa紫红色,Wright棕红色
3~10个不规则螺旋
培养特性
微需氧,最适温度28~30℃
在含有血液,血清或动物蛋白的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抗原构造和分类
类属抗原
特异性抗原
流行环节
软蜱,虱叮咬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感染后潜伏3~10天,然后突发高热,持续3~5天退热,约一周又出现高热,反复3~10次
反复周期性高热,全身肌肉酸痛,肝脾大,重症病人出现黄疸和出血
免疫性
感染后产生特异性抗体
微生物学检查
采集发热期的外周血标本,直接涂片Giemsa染色,光学显微镜可见
防治原则
进入疫区人员避免蜱和虱叮咬
青霉素,红霉素,多西环素治疗有效
目前无疫苗
奋森疏螺旋体
引起奋森咽峡炎
钩端螺旋体属
人畜共患病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镀银染色最好,菌体被染成金黄色或棕褐色
菌体折光性较强,暗视野显微镜观察
培养特性
需氧或微需氧
EMJH培养基
最适生长温度28~30℃,最适PH7.2~7.4
抗原构造和分类
属特异性蛋白抗原
糖蛋白或脂蛋白
群特异性抗原
脂多糖多糖复合物
型特异性抗原
多糖与蛋白复合物
分类
显微镜凝集试验
凝集吸收试验
基因组特点
问号钩端螺旋体
大(4332241bp)
小(358943bp)
抵抗力
弱,60℃1分钟死亡
对青霉素敏感
在酸碱度中性的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
流行环节
黑线姬鼠,猪,牛为主要储存宿主
特征及差异分类
稻田型
雨水型
洪水型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黏附素
内毒素
溶血素
侵袭性酶类
其他
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 农民及临时进入疫区工作旅游者为易感人群
发热,寒战,乏力,头痛,肌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
免疫性
主要依赖特异性体液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
发病7~10天取外周血,两周后取尿液
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诊断
MAT
TR
间接凝集试验
防治原则
防鼠,灭鼠
首选青霉素,少数病人出现赫氏反应(抽搐,休克,呼吸和心跳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