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史纲1
这是一篇关于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被打了、要反抗、找原因、支棱起来。
这是一篇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等。
这是一篇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的思维导图,内科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4、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的梦等内容。
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深刻分析国际局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被打了
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 :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社会结构 :族权与宗权相结合(宗族家长制)
文化 :儒家思想
世界
资本输出
殖民扩张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开端
子主题
鸦片战争的后果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虎口南(难)”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望黄浦江”
侵略特权
领土完整
领海主权
司法主权
关税自主权
4/4“双领法关”
单国情(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社会形成的原因
“双领法关”被破坏,中国丧失独立地位导致被殖民化
中国长久以来一直是统一的大国,人民的反抗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并不能瓜分中国
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
洋货的流入迫使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
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条件
民资发展缓慢,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主要形式
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现象依然存在并有明显优势
阶级关系
2/4旧阶级
地主
农民
2/4新阶级
工人(先出现)
资产
民资
革命性
动摇性
软弱性
妥协性
官僚
2/4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VS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VS人民群众
2/4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为2扫除障碍和创造前提
推翻“双半”,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实现国家富强、人们幸福
是1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目的
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
主题、内容、实现方式都不一样
要反抗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抗英):1841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
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
意义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局限性
Diss感性认识
笼统的排外主义
蒙受封建统治者欺骗
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存在迷信落后的倾向
爱国官兵
一鸦:关天培、陈化成、统海龄(天海成)
二鸦:史荣椿、乐善
中法战争期间:镇南关 老将冯子材大败法军——不败而败
中日甲午战争:(致远)邓世昌、(经远)林永升
找原因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和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腐败
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支棱起来
民族意识觉醒
甲午前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地理大全》(翻)《四洲志》
魏源:《夷情备采》(翻)《筹海篇》《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郑观应:《盛世危言》——民族、工商业商战,设议院,“君民共主”
甲午后
严复:《救亡决论》(1895)《天演论》(1898)(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康有为:1898保国会 (《时局图》)
孙中山:振兴中华、民主共和——切扶大厦之将倾
为什么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最终破产?
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重要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相互制约
“双半”的基本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妄图支配中国
封建势力衰弱遂勾结资本压迫人民
政治
自然经济被破坏但地主剥削农民依然存在
民资发展缓慢仍需依靠外资力量(资本/封建)
经济
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造成割据局面导致发展不平衡
帝国和封建(+官僚)压迫人民
社会
陷阱
1895《马关》设厂
1901《辛丑》驻军
甘当洋人的朝廷
3/4 割让香港
1840《南京条约》香港岛
1856《北京条约》九龙半岛
1898-1997《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
“南北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