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母爱的羁绊
健康母女关系中,母亲是养育孩子的一方,女儿的需能够依赖母亲得到照顾,而不是反过来。这一过程中,母亲和女儿不应该成为朋友或同伴。
编辑于2022-05-03 07:28:49母爱的羁绊
发现问题:解读母性自恋
情绪的重负
我为什么如此缺乏自信
过于敏感、优柔寡断、自我意识过度强烈、对自己缺乏信任,和异性的关系不顺利
为何聚焦母女之间
自恋母亲会将自己的女儿,而非儿子,视为自我的反映和延伸,而不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她者
母亲给女儿压力,使女儿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模式与母亲保持一致,而非出于女儿自己的考虑
女儿在早期母女关系中得不到肯定,她会认为她对这个世界并不重要,她的努力没有效果,她不值得被爱
为了和母亲建立亲密的关系,她必须时刻注意母亲的需要,不断地取悦她
什么是自恋
1.对自身的重要性有一种不切实际的理解,比如夸大自己的成就、才能和专长,使自己显得高人一等,例如:母亲只谈论自己和跟自己有关的事,从不询问女儿对她的看法
2.专注于那些关于无止境的成功、权力、才华、美貌和理想爱情的幻想,例如:母亲相信她的家政工作会通过她那些有名望的客户的力量给她带来广泛的赞誉
3.相信自己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只能被其他特别的人、地位高的人或社会名流所理解,也只应和他们这样的人在一起,例如:母亲带家人出去吃饭,会像对待个人王国里的农奴一样对待接待人员
4.需要过度的崇拜,例如:母亲希望她对你做的每件事都得到你的赞美、感激和恭维
5.觉得自己享有特权,比如不理性地期望自己受到特别优厚的对待,希望别人自动遵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例如:母亲觉得自己非常重要,以至于凡事都要走VIP通道
6.关于进行人际关系上的剥削,比如利用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例如:母亲只结交那些对实现自身目的有用的朋友
7.缺少同情心:不愿了解或认同他人的感觉和需要,例如:对女儿说的任何事情,母亲都会立即重述一遍,指出讲这件事的“正确方式”
8.常常妒忌别人,或觉得别人在妒忌她,例如:母亲会说她没有女性朋友是因为“大多数女人都妒忌我”
9.表现出傲慢、目中无人的行为或态度,例如:母亲觉得自己的孩子比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优秀得多,不应该和他们一起玩
如果母亲不跟女儿建立亲情关系
孩子相信母亲会满足她的身体需要,给她情商的温暖、同情、赞许,使她得以发展自立能力
缺乏同情心的母亲无法和女儿建立情感纽带,只给女儿提供母亲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女儿由此懂得--母亲是靠不住的。她在不安中长大,担心遭到遗弃,认为处处都有欺骗
迎接希望,告别否定
文化塑造--母亲把一切都奉献给她的孩子,母亲无条件地、充满爱意地照顾家庭,毕生都维持一种吃苦耐劳的情绪表现,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乐于助人,值得信赖
文化将母亲碰上英雄的宝座,抑制批评的声音。让诚实地审视或讨论自己母亲的孩子或成年人承受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如果母亲丝毫不符合神圣慈母原型,对女儿来说,尤为困难
将任何负面特性归到母亲身上,会扰乱我们的内在文化标准。好女孩学会否认或忽视负面情感,以遵从社会和家庭的期许。没人鼓励她们承认对母亲的负面情感
没有一个女儿愿意相信自己的母亲冷漠无情、伪善不诚实,或自私自利
每个女认都应该相信自己是值得爱的。你有力量从对理想母亲形象的渴望中解脱出来,你将获得成长,并喜欢上新的自己
空白的记忆:妈妈和我
十根毒刺
1.你发现自己常常想得到爱、注意和赞许,却从来没法取悦母亲
不管女儿年龄多大,都希望取悦母亲,受到母亲的赞许。早年生活中,获得注意、爱和赞许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这种赞许应该针对她们真实的自我,而不是父母希望她们成为的样子。而自恋母亲对她们的女儿非常挑剔,从不接受她们真实的一面
2.你母亲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事情让你感觉如何。
对母亲而言,最重要的是事情在朋友、亲戚、邻居眼里看起来很棒而不是自己感觉很好。自恋母亲会把女儿看成她的附属部分,如果你很优秀,那么她自然也是。她之所以重视你的言行举止,只是因为反映了她微妙的自我价值。你的内心感受对她而言,并不注意
3.妈妈妒忌你
自恋母亲会把女儿当作一种威胁。一旦你把别人的注意力从母亲身上引开,就会遭到报复、压制和惩罚。它包含着双重信息:做好一点能让妈妈自豪,但不要做得太好,以免把妈妈给比下去
4.妈妈并不支持你进行健康的自我表达,尤其当这些表达和她自己都需要相冲突,或威胁到她的时候
自恋母亲控制孩子的兴趣和活动,使孩子围着母亲认为有趣、方便、安全的事情转。她们不鼓励女儿真实的需要和欲求。这甚至会扩展到女儿是否要生育下一代的决定上
5.在家里,所有的事都围着母亲转
自恋母亲以自我为中心,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尤其是孩子造成的影响
6.你的母亲没有同情心
女儿在一个没有同情心的自恋母亲身边长大,女儿会觉得自己不重要,她的感受无足轻重。她们经常会再也不讨论自己,或索性放弃调整自己的情绪
7.你母亲没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自恋的人不喜欢面对情绪,包括他们自己的。女儿在成长过程中都否认或压制自己的真实情感,以表现出妈妈喜欢看到的样子。谈到情感,她们说自己的妈妈“像石头一样冰冷”或“会渐渐销声匿迹”,或智慧表达愤怒
当母亲的情绪只局限在冷酷、中性或愤怒中,而她又不允许自己或女儿表达真实情感时,两人的关系将会流于表面,极少有情感纽带。女儿和母亲的感情距离。无法跨越
8.母亲爱挑毛病,指责别人
对成年人而言,老被别人挑毛病,被当小孩对待,不是件舒服的事。我们会变得对每件事都过于敏感
自恋母亲对自我的觉知很脆弱,她们喜欢挑剔、指责别人。她们把女儿当作自己不良情绪的替罪羊,会因自己的不快和不安全感而责怪女儿。孩子甚至成年后的女儿,不懂得母亲爱挑毛病是因为她对自己感情不好,所以她们对这些批评照单全收,无法意识到它们是不客观的,是母亲心情沮丧的结果
我们早年接收到的这些负面信息渐渐内化--我们相信这是真的--这给我们今后的生活带来重重障碍。自恋母亲的这些挑剔和批评,让女儿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这种信念难以动摇
9.你妈妈把你当朋友,而不是女儿对待
健康母女关系中,母亲是养育孩子的一方,女儿的需能够依赖母亲得到照顾,而不是反过来。这一过程中,母亲和女儿不应该成为朋友或同伴
自恋母亲自己就没有得到过恰当的照料,所以她们内心深处都是些饥渴的孩子。女儿是她们的俘虏观众,天生就是她们所渴望的注意力、情感和爱的来源。她们往往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朋友,而非后代,借她们来支持自己,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对女儿而言,获取母亲积极回应的唯一方式,就是做母亲忠实的朋友。女儿会心甘情愿陷入朋友的角色中,很长时间都意识不到这种关系存在问题
许多成人话题不该让儿童知道。应该允许孩子就做个孩子,关心那些跟他有关的事,而不要用承认的烦恼给他们增添负担。自恋的家长会让孩子提早进入成人的世界
自恋母亲经常向女儿泄露夫妻关系问题时,她不知道这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女儿知道,她和爸爸妈妈都有共同之处,批评父亲的同时,似乎也在批评女儿
对女儿而言,父母都应该是可以信赖的人,但当妈妈和女儿分享成人的烦恼时,健康的信赖关系就难以建立:由于没有可以信赖的父母,女儿会觉得孤独,没有安全感。她也因为不能解决父母之间或母亲自己的问题而感到内疚
女儿再次受到这样的内部信息--我不是个好孩子(因为我无法帮妈妈解决问题)
10.你在妈妈面前没有界限,没有隐私
和母亲产生情感上的疏离,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
自恋母亲不允许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女儿得满足母亲的需要和愿望,这给女儿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她的家庭生活没有界限和隐私。
妈妈对她无话不谈,完全不考虑是否合适,同时也把女儿的事情都告诉别人,不管多尴尬。自恋母亲通常根本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对女儿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
对自恋母亲而言,孩子只是自身的附属部分。自恋母亲自己的不成熟和不满足,妨碍了女儿的自我成长,进而妨碍了情感发展
我在镜中何处
当自恋母亲的女儿想在镜中寻找自己的形象时,会发现依稀难辨。她对自我的觉知,只是母亲对她的看法的反映,而这一形象,常常呈现负面色彩
在成长的每个阶段,女儿都会不由自主地将自恋母亲常年来传递的负面信息和感觉加以内化。你可能已经忘了具体的事情或是情感伤害,但很可能还记得那些自我否定的信息
女儿带着它们进入成年生活,它们造就的潜意识的情绪和行为模式,给女儿的人生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了解了它们的来源和影响,你就能消除它们,开始建立关于自我的健康信念
母性自恋面面观
事必躬亲型母亲
心不在焉型母亲
事必躬亲和心不在焉行为的混合
自恋母亲的六张面孔
1.浮夸外向型
2.成就导向型
3.心身疾病型
4.成瘾型
5.不怀好意型
6.情感饥渴型
爸爸在哪里:自恋温床的其余部分
爸爸在哪里
兄弟呢
极端的姐妹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形象就是一切:小脸笑一笑
形象比感受更重要
展现“正确”的形象:母亲的倒影
展现“正确”的形象:文化的倒影
真正的倒影
自恋母亲如何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这么努力!高成就动机型女儿
这有什么用:自我破坏型女儿
不切实际的想法:妈妈没能给我的爱,要在其他地方得到
救命!我变成了我妈妈:当女儿做了妈妈
终结遗传
感受比外表更重要
亲近与独立: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
做一个本真的女人:命中注定的女儿
轮到我了:在治疗中与母亲相处
填补空虚之镜:结束自恋母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