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再生产理论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再生产理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五章: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再生产理论)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及其运动
社会资本
概念: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既要注意总量,又要注意结构,及各个资本间的相互关系)
特点:广泛性、系统性(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社会资本运动
概念: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的运动
1.社会资本运动的过程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并且要在运动中变换资本的职能形式 2.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对投入品的耗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即最终消费,购买产品以完成劳动力的更新)表明运动的用途;不仅包括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表明运动的性质或目的;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表明资本某一部分的运动特征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
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品: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值: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有商品才有价值)形态 w=c+v+m c: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死劳动凝结的价值) v: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可变资本的价值) m:产品中的由工人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从生产产品的用途分类)
第一部类(Ⅰ)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资本流通)
第二部类(Ⅱ)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商品流通)
总结:1.两大部类划分是从产品最终用途出发所作的高度抽象 2.按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把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和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成三个部分,是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是科学地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重要理论钥匙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物质补偿——社会总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生产要素的补偿)
2.价值补偿——社会总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基础(实现了价值的回收,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了商品中)
(必须要得到,能不能再生产取决于此)
有了价值补偿,但可能收到物质补偿的限制,即具体劳动对抽象劳动的限制
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实现条件
社会简单再生产:指社会剩余产品是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积累的,生产在维持原来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将生产用于了最终消费而非积累)
社会简单再生产两大部类内部的实现条件 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是 Ⅰ(c+v+m)=Ⅰc+Ⅱc 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是 Ⅱ(c+v+m)=Ⅰ(v+m)+Ⅱ(v+m) 故得:基本实现条件 I(v+m)=Ⅱc 即,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用以满足第二部类劳动力再生产和资本家消费需要, 同时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用以满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补偿。 第一部类的m+v来自第二部类,第二部类的c来自第一部类
I(c+v+m)物质形态,生产资料(用于第一部类) I(c+v+m)价值形态
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基本实现条件
实现过程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Ⅰ:4000c+1000v+1000m=6000 两部类总共9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注:假定两大生产部类Ⅰ、Ⅱ均有 c:v=4:1;m′=100%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通过市场三方面的交换关系而实现 ①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自己部门内的补偿) 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的更新) ①Ⅰc的供给与需求在实物形态上均是生产资料,它的价值补偿有可能有两个方向,即Ⅰ和Ⅱ,但实物替换必须在Ⅰ内部实现 ②Ⅱv+m的供给与需求在实物形态上均是消费资料,它的价值补偿有可能有两个方向,即Ⅰ和Ⅱ,但实物替换必须在Ⅱ内部实现 ③Ⅰv+m的供给在实物形态上是生产资料,需求在实物形态上是消费资料,它的价值补偿有可能有两个方向,即Ⅰ和Ⅱ,但实物替换必须在Ⅱ实现; Ⅱc的供给在实物形态上是消费资料,需求在实物形态上是生产资料,它的价值补偿有可能有两个方向,即Ⅰ和Ⅱ,但实物替换必须在Ⅰ实现。 关键之处在于Ⅰv+m 和Ⅱc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它涉及到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
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概念: 社会生产在社会总资本运动中不断扩大规模,它可以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外延式再生产,粗放型)或生产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内涵式再生产,集约型)或两者同时发生而得到实现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外延式)
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即 Ⅰv+m>Ⅱc
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即 Ⅱc+m-m/x > Ⅰv+m/x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实现过程
(1)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的图式 Ⅰ 4000c+1000v+1000m=6000 Ⅱ 1500c+ 750v+ 750m=3000 注:假定条件: Ⅰc:v=4:1;m′=100% Ⅱc:v=2:1;m′=100% 其中Ⅰ1000v+1000m>Ⅱ1500c,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可能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通过市场三方面的交换关系实现 ①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 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2.实现条件
1)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Ⅰ(c+v+m)=Ⅰ(c+⊿c)+Ⅱ(c+⊿c)
(2)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Ⅱ(c+v+m)=Ⅰ(v+⊿v+m/x)+Ⅱ(v+⊿v+m/x)
(3)社会扩大再生产基本的实现条件 Ⅰ(v+⊿v+m/x)=Ⅱ(c+⊿c)
3.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及其原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要依赖和受制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供求平衡与不平衡
1、社会总产出实现的理想状态是供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2、在现实的市场运行中,供求不平衡是绝对的,供求平衡才是相对的,后者是作为市场供求波动的平均值而得到体现
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1、卖方市场—— 因产品短缺而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此时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买者之间的竞争
2、买方市场—— 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此时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卖方之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