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的生理概述
血液的生理概述,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理化性质分为血液的渗透压和血浆的酸碱度。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血液
概述
作用
运输·功能·
缓冲功能
防御保护功能
血液生理概述
血液组成
血浆
水
溶质
血浆蛋白
成分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
功能
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2.与激素结合,防止经肾脏排出
3.运输作用
4.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过程
5.抵抗病毒微生物
6.营养功能
电解质
有机物
气体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比容
概念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意义
反应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
男性:40%-50%
女性:37%-48%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
数量和形态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
正常的成熟红细胞为内凹圆饼状
生理特征和功能
生理特征
可塑变形性
指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
决定因素
几何形状
红细胞内的粘度
红细胞膜的弹性
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红细胞沉降率(ESR)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未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ESR越快,则悬浮稳定性越小
红细胞叠连
血浆的成分决定叠联的快慢
ESR↑-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
ESR↓-白蛋白↑、卵磷脂↑
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运输O2和CO2(主要)
缓冲物质
免疫作用
生成
部位
骨髓是成人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
原料及辅助因子
重要原料(蛋白质和铁) 重要辅酶(叶酸和维生素B12)
铁摄入不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内因子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进红细胞生成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
直接
雄激素
刺激EPO的产生而促进红细胞生成
抑制红细胞生成
血液的理化性质
血浆的渗透压
分类
晶体渗透压(主)
80%来自NaCl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次)
75~80%来自蛋白
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等渗和等张溶液
血浆的酸碱度
正常值
7.35~7.45
缓冲对
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