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目
龟科
头顶或至少头背前部被鳞,颢区有凹陷,具坚硬龟壳、外被表皮性角质盾片,头、颈、四肢和尾均可缩入壳中,四肢粗壮、爪钝而强。
平胸龟科
头大颌强上喙钩曲呈鹰嘴状、尾长与腹甲等长、头和尾不能缩入壳中、龟壳扁平。
海龟科
背甲扁平心脏形、肋骨长、四肢桨状指趾骨扁平而长,1-2爪
棱皮龟科
背甲由几百枚多边形小骨板镶嵌而成、外被革质皮肤、背甲上有7条纵棱、四肢桨状无爪
鳖科
中小型淡水生种类、背腹面革质软皮、吻端尖出成可动吻突、四肢具蹼、内侧3指趾具爪
蜥蜴目
壁虎科
皮肤柔软、体表颗粒状小鳞片、头部鳞片不对称、眼大、无活动眼脸、指趾端具膨大吸盘、尾易折断。
鬣(lie)蜥科
头部无对称大鳞、体表鳞片具棱、覆瓦状排列、头或体背有一行或多行竖起的鳞片、尾不易折断
避役科
树栖、变色、身体侧扁、体被粒鳞、背部有脊棱四肢长、前后肢五指趾形成相互对生的两组、眼大而凸出、各眼能独立向各方观看、尾长、舌长。
蜥蜴科
四肢发达,各具5指趾尾长而尖,易于折断头具对称大鳞、腹部鳞片较大,呈方形、鼓膜外露或下陷、舌宽、扁平,鳞片状的突起
石龙子科
体被覆瓦状圆鳞、尾粗而圆,易于折断、头顶具对称排列大鳞、侧生齿
巨蜥科
原始的蜥蜴类、体型巨大、体躯和四肢粗壮、颌长,尾长而侧扁、体被颗粒状细鳞、头顶具细鳞、舌长而细,分又、侧生齿
鳄蜥科
体形似鳄,躯干粗壮、四肢发达,指趾末端具锋利的爪尾长而侧扁。背部粒鳞杂由大型棱鳞,形成棱嵴。侧生齿。卵胎生。仅中国广西一属一种。
蛇蜥科
体蛇行、后肢骨残余覆瓦状圆鳞、眼小、活动眼脸、体侧有凹入纵沟、尾长易断、侧生齿
鳄目
身体五部分分区明显槽生齿,较进化次生腭发达、心室几乎完全分隔四肢强健、指间具蹼单个交接器
蛇目
蟒蛇科
包括体型最大无毒蛇、背鳞小而光滑、腹鳞大而宽,一列、上下颌全具齿、具后肢的残余(角质爪)、成对的肺(其他蛇多右肺)
盲蛇科
外形似蚯蚓的小型蛇、体被光滑圆鳞、背、腹部鳞片无区别、方骨不能活动,ロ不能张大、无明显颈部、眼睛退化、隐于皮肤鳞片之下,故称盲蛇。
游蛇科
现代蛇类中最大的一科,包括约1500多种身体大多为中型、多数是无毒蛇、背鳞小,腹鳞宽大、头顶被少数大型对称的盾片无腰带及后肢的残余
中国水蛇、铅色水蛇、乌梢蛇、黑眉锦蛇、滑鼠蛇、三索锦蛇
蝰科
上颌骨宽短且能活动、张口呈直立状、上颌的前面具一对管状的大型毒牙,称管牙、全为卵胎生
1、约3200种、我国203种
2、身体细长、四肢、胸骨、肩带均退化,以腹部贴地爬行、围颢窝的骨片全部失去、
脊椎骨数目多,可达500多块、犁鼻器发达。
约3750种,我国150种头、颈、躯干、尾、四肢具发达四肢,趾指端具爪少数种类四肢退化、活动的眼脸鼓膜内陷为外耳。
1、现存爬行类中最古老的类群,仍保留一系列最原始的特性,仅留1属
1种喙头蜥(楔齿蜥)。
2、喙头蜥:鸟喙状头部、顶眼、双颢窝、体被细小鳞片、端生齿、头颈背中央具有一列鬣鳞、双凹型椎体、雄性无交配器。
特征:
1、体扁平,头、颈、躯干、四肢、尾。
2、套封式函甲(背甲和腹甲)。
3、肩带位于肋骨腹部、胸廓不能活动。
4、颈椎和尾椎是游离的,头和尾可以自由伸缩。
5、无齿,而以角质的颌鞘取食。
6、山瑞鳖、甲鱼、海龟、平胸龟、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