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概论思维导图
文学概论绪论思维导图:包含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文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文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等等
编辑于2022-05-10 10:23:18文学概论
绪论
第一章 文学的性质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的认识性
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
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把握
文学的倾向性
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
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文学的实践性
文学对政治实践的影响
文学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
文学对人的精神和观念的影响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
文学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我协调运动的过程
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和交流的内心情感体验
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文学的形象性
形象性是文学之美的重要体现
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文学的超越性
对人与自然的超越
人在文学中能动地刻画自然并表达自身感受
人在文学中实现对自然状况的精神超越
人在文学中同自然成为知己
对人与社会现实的超越
对人自我的超越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的间接性
文学的精神性
文学的蕴籍性
第二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价值与价值观
文学价值极其生成
文学价值与文学评价
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
文学价值的多样性
文学的主导价值
文学的真善美价值
文学价值中的真善美
文学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对文学真善美价值的评定
文学的功能
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
文学的教育功能
文学的审美和娱乐功能
文学的审美功能
文学的娱乐功能
第三章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过程
创作动因
创作动机的构成
1、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
2、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
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
1、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
2、影响作家对创作技巧的选择
3、影响文学作品的风格
创作冲动的定义和特征
1、创作冲动的定义
2、创作冲动的主要特征
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
是一种复杂的和升华了的情绪
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的过程
1、形成作品整体构架
2、设计具体艺术形象
3、安排情节的演变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艺术综合
艺术简化
艺术变形
语言呈现
文学创作中语言应用考虑如下几点
恰如其分
富有表现力
追求独创性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艺术直觉
什么是艺术直觉
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
艺术直觉与创作灵感
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与日常情感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1、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构成了文学创作的主要动力
2、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文学创作的核心
3、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成分
艺术想象
艺术想象的特点
超越时空的特性
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
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艺术想象的类型
再现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
相似性想象
艺术理解
艺术理解与创作动机
艺术理解与选材
艺术理解与构思
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
作家与生活体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
作家的思想道德及人格修养
作家的文化艺术素养
作家的独特素质
第四章 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语言的基本性质
表达目的不同
真实性标准不同
意义生成方式不同
文学语言的特征
自指性
新异性
生动性
韵律性
文学作品的形象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交融
虚构性与真实性的结合
合理
合情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并存
文学形象的主要形态
文学象征
暗示性
哲理性
多义性
文学意境
情景交融
景中含情
情中见景
情景并茂
虚实相生
韵味无穷
文学典型
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
具有生命的斑斓色彩
具有灵魂的深度
蕴含深刻的历史真实
作品的意蕴
意蕴及其构成的方式
作品意蕴的层次
审美情韵层
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
意蕴层次的有机系统性与丰富性
第五章 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的分类与发展
文学体裁的发生与发展
文学体裁的分类
三分法
四分法
文学体裁的主要类型
诗歌
诗歌的艺术特征
强烈的情感
跳跃性的言语结构
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凝练的意象
诗歌的类型
抒情诗与叙事诗
格律诗、自由诗与歌谣体诗
小说
小说的基本特征
叙事性
故事性
虚构中的现实
小说的类型
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剧本
剧本的艺术特征
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
高度集中的戏剧结构
以对话为主的戏剧语言
剧本的类型
悲剧
喜剧
正剧,又叫悲喜剧
散文
散文的基本特征
感受新颖,情感真挚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自由,形散神聚
散文的类型
记叙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
文学体裁的融合和新变
文学体裁的融合
不同语域的混用
不同艺术媒介的融合
文学体裁的新变
数字文学的问世
非虚构文本的挑战
文学体裁的不变与变
大体须有
定体则无
第六章 文学风格、流派与思潮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特征
独创性
稳定性
多样性
文学风格的形成
文学风格的分类
二分法
八分法
九分法
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的形成
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
相近的文学观念
相近的体裁
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
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
自觉结成的文学社团
大众传媒和现代教育
文学流派的多样性
文学流派影响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和走势
不同的文学流派相互竞争推动文学的发展
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的形成
文学思潮的特征
文学思潮的多样性
西方现代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小说革命潮
五四文学潮
左翼文学潮
新时期文学潮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的关系
第七章 文学接受
文学接受的构成和作用
文学接受的构成
读者与作品的互动
读者与作品的互动关系体现为作品对阅读的规范和召唤
没有被接受的文学作品只是潜在的存在
文学作品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含蓄性,留有空白,等待读者去解释与填补
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文学接受的作用
读者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活动
读者的阅读欣赏是对作品价值的检测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者的文学创作与生产
文学接受是读者进行文学欣赏、理解,满足自身审美需要的过程
文学接受的过程
阅读准备
读者的素养
接受动机
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
文学审美感受的独特性
审美评价
审美评价的特点
一般审美读者的审美评价
批评家的审美评价
文学接受的创造性与文学经典
文学接受与二度创造
二度创造的定义
二度创造的内容和形式
二度创造与文学活动的完成
开放与持续的文学接受活动
二度创造的历史继承与发展
文学接受的差异性与共通性
差异性与共通性的表现
对文学语言的把握具有共通性
对文学形象的把握具有共通性
对文学的意蕴诠释和价值评价具有共通性
共通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何为文学经典
文学作品的优胜劣汰
经典对于文学接受的影响
第八章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和功能
文学批评的性质
文学批评是对于文学现象的科学分析
文学批评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文学批评具有意识形态性
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标准
美学的和历史的原则
文学是对 社会生活的一种“诗意的裁判,因而要求文学批评运用同样的“诗意”的或审美的尺度
文学与在历史中演进德尔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思想标准
艺术标准
语言形式的创造性
艺术形象的概括性
阅读余味的醇厚性
文学批评的功能
对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建议或引导作用
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对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甄别作用,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表达出特定的价值观念与理想
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
文学批评的类型
鉴赏型批评
认知型批评
功用型批评
新闻逸事型批评
文学批评的方法
传记批评方法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感兴批评方法
形式批评方法
心理批评方法
读者反映批评方法
意识形态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互动
文学批评实践
文学批评的主体
审美感受力
理性分析能力
文学史眼光
社会关怀意识
文学批评的写作
文学批评文体类型的选择
以诗论诗式
评点式
评传式
序跋式
随笔式
论文式
文学批评写作步骤
阅读本人文,获得艺术发现
选取批评切入点,提炼核心观点
条理化布局及文字表述
第九章 文学的历史演变
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产生
劳动与文学的发生
关于原始艺术发生的两种杰士邦
游戏说
巫术说
劳动与原始艺术发生
语言、审美意识与文学的发生
劳动对语言的作用
训练了人的发音器官和大脑思维
劳动的实践需要促进了语言的产生
语言能力与文学的萌芽
文学萌芽状态的语言同音乐、舞蹈交融在一起
文学萌芽状态的语言以口语语言的形式存在
审美意识与文学的发生
是非自觉的审美意识阶段
自觉的审美意识阶段
文学的早期形态
文学早期形态形成的社会条件
从口头语言到文学语言
文学早期形态的特点
文学历史的发展
文学发展的动力
文学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直接具有平衡性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以继承为基础
以创新为导向
百花齐放与推陈出新
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时代性
当代文学生产的新特点
当代文学生产规模和受众群体日趋扩大
当代文学需要依托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运作
文学生产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倾向日益明显
当代文学消费的新特点
文学消费的扩张性和快餐化日益明显
文学消费出现“夸示式消费”现象
当代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变迁
当代文学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两重性
文学生产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一节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
现代传播与文学发展
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传播与文学发展
传播媒介对文学发展的作用
电子媒介与文学发展
电子媒介的传播特点
电子媒介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电子媒介的图像化与当代文艺
网络文学:当代新文学的新形态
网络文学的特点
突出的类型化特征
令人痴迷的虚拟性
明显的游戏性
便捷的互动性
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
开拓文学活动的共享空间
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文学需求
对当代文学产业的繁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
一些网络现流露出原理现实、逃避社会的偏向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过于强化商业化、娱乐性而忽视思想性、艺术性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格调低俗、立意单薄、价值观错乱
全球化与当代文学
全球化与民族文学的发展
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进程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全球化与文学的跨文化交流
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
世界文学理念与文学的跨文化交流
文学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和原则
外来文学影响与民族文学发展
我国跨文化文学交流的目的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