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外交史
中国外交史思维导图详细归纳了新中国初期、70年代外交和新时期的外交三个部分的内容,需要的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中国外交史
新中国初期
面临的形势
两大阵营对抗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包围政策
国内形势尚不稳定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名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楚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
外交成就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开放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
包容性:适用不同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参加亚非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原则
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日内瓦会议(1954.4):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
70年代外交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亚非拉联合反霸的需求
美国霸主地位削弱
意义
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中美建交
美国:争霸处于守势,孤立中国失败,经济发展缓慢
中国:收复台湾的需要,综合国力上升,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
经过
1971:乒乓球外交
1972: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中美正式外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影响
促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改善
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推动
1972,中日正式外交
1973年初,互设大使馆
对亚洲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之间打开了和平友好的新篇章
新时期的外交
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具体表现为不结盟
以当今世界的主题为和平与发展为依据
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大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十国签发《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中国东盟框架协议》
2009年,首次召开金砖国家会晤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次年设立丝绸之路基金
2019年,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改善同大国之间的关系
同美、日、俄、法等国改善关系
巩固加强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与不结盟运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保持与“七十七国集团”的合作关系
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赢得安定的外部环境
原则
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