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健康心理
健康心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编辑于2022-05-11 21:18:15健康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
情绪适中
意志品质健全
人格稳定协调
自我意识正确
人际关系和谐
第一,了解和理解他人。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了解他人的认识和情感需要,了解他人的个性、兴趣和品质,善于发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能够善意地指出他人的问题。
第二,乐于接受他人与被他人所接受。心理健康的人喜欢他人,接纳他人,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喜爱和欢迎。
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
自我概念发展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
亲子关系方面
师生关系方面
同伴关系
异性交往方面
学业发展问题
学习动力问题
第一,缺失内部学习动力。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相当普遍。他们认为学习是为父母、为家人而学。
第二,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一提到学习就觉得痛苦,觉得学习是一件毫无乐趣可言的事情。
第三,逃避学习。厌学行为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愿花时间写作业、不愿意参加考试,严重厌学的学生经常逃学,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辍学等。
学习能力问题
第一,学习计划性差。
第二,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
第三,呈现出无意义学习状态。
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
抑郁症
抑郁症的含义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焦虑症。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景的最先反应。知果一个人确信这种情景不能改变或控制时,抑郁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
抑郁症的表现
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颠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抑郁症的形成原因
抑郁症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有各种不同理论的解释。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经治疗或不经治疗能逐渐恢复正常,但有人有复发的倾向。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对于有抑郁症状的学生应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也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已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恰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的更为积极的看法。
恐惧症
恐惧症的含义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恐惧症的分类及表现
单纯恐惧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景的恐惧)
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
社交恐惧症(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在会场上讲演、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担心自己会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恐惧症的治疗方法
①情景治疗
让学生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不断地鼓励学生面对这种场面,让学生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②认知疗法
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不断告诉学生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焦虑症
焦虑症的含义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体不适感。
焦虑症的表现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焦虑症的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焦虑症的原因
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使学生缺乏内在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
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这些人格倾向可称做焦虑品质。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对这些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等进行早期干预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
强迫症
强迫症的含义
强迫症即强迪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强迫症的表现
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强迫症的原因
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包括学习过度紧张、家庭要求过于严格、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个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等。
强迫症的治疔方法
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
“暴露与阻止反应”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的含义
中学生网络成瘾是指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网络成瘾的表现
网络成瘾者自身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心烦、胸闷气憋、紧张性兴奋、懒散等,并且与家长、朋友打电话或与朋友聚会次数减少,下网后变得空虚、失落,不愿与人交流。
网络成瘾的原因
①网络自身的诱惑
②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③家庭环境的影响
④上网者自身因素
网络成瘾的治疗方法
①强化干预
②厌恶干预法
A.橡皮圈拉弹法
B.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
C.内隐致敏法
③转移注意力法
④替代、延迟满足法
⑤团体辅导法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心理辅导概述
心理辅导的含义
心理辅导是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在适应与发展上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目标
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
第二是寻求发展
心理辅导的途径
(1)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
(5)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习辅导
人格辅导
生活辅导
生涯辅导
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原则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强化法
系统脱敏法
一是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
二是建立焦虑层次(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
三是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的含义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
认识治疗特别注重改变不良的认知,即不合理的歪曲的、消极的信念和想法,认为不良的认知是引发自我挫败行为的根本原因,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
认知疗法的四个基本辅导过程
第一,建立求助的动机
第二,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
第三,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
第四,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新的特点体现在
1.充分相信人的潜力,认为来访者有能力找出更好的应付现实生活的方法,而无需治疗者来干涉。
2.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员不是指导者,也不是权威或专家,而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
3.强调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应建立融洽的关系。
4.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咨询者不给予指导,这也是来访者中心疗法与其他心理疗法最根本的区别。
5.关于咨询的内容,不是把重点放在来访者的过去,不一定要追究来访者的病史,而是直接处理来访者现在的情况,尤其是当前的情绪困扰。
6.成功的咨询表现为来访者生活能力不断提高,能妥善处理生话中的问题;缓解了情绪困扰与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变得更有信心;与他人的关系更融洽,行为也更成熟。此外,来访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也增强了,能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
理性一情绪疗法
概述
理性一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上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的。理性一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理论基础
理性一情绪治疗(RET)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作ABC理论。
工作程序
心理诊断阶段
领悟阶段
默兹比5条区分含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是:
①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不合理信念包含主观臆测。
②合理的信念能保护自己,愉快的生活;不合理信念则产生情绪困扰。
③合理信念能使人更快达到目标;不合理信念则因为达不到目标而苦恼。
④合理信念可使人不介人他人的麻烦;不合理信念则难以阻止人介入他人的麻烦。
⑤合理信念可阻止和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信念使人情绪困扰很长时间并产生不适应反应。
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①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②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③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修通阶段(最主要阶段)
本阶段的方法与技术:
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三步骤
第一,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不良情绪的情境中,体验情绪反应
第二,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体验适度的情绪反应
第三,停止想象。
③布置家庭作业,促使学生在面淡咨询结束后,继续进行思考。
再教育阶段
治疗的最后阶段,为了进一步帮助病人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还要探索是否还存在与本症状无关的其他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使病人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用理性方式迸行思维的习惯,这样就达到建立新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