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21考研政治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编辑于2022-05-12 19:15:4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一节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 坚持***经济思想
1.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心工作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高速---中高速 初级---中高端
4.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改革关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5. 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给侧
6.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7.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经济关系(选择)
(1)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 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2) 需求侧管理(对于消费者)是总量问题 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来刺激或抑制需求
(3) 供给侧管理(对于生产者)是结构性问题,也是主要矛盾 激发经济增长动力,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实现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名词解释)
(1) 含义: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2) “结构性失衡”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 (选择) 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 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1) 推进增长动能转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智取胜的转变
(3) 加大人力资源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4)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5)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三去: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一降:降成本
一补:补短板
三去一降一补的目的:为了优化存量资源配置 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三、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地位: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第一,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第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三,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要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四,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第五,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第六,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第七,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系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选择)
2.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 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照搬, 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了解)
3. 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了解)
二、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安排
第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
我国要巩固和发展的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 如居民委员会协调会制度,听证会制度,评议会制度,居民来访制度
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我国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些环节,保证了人民有序政治参与,集中反映了全过程民主的具体形式(选择)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
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必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选择)
三、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 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1. 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简答)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
(3)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4)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5) 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
(6) 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
(7) 坚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
(8) 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
2. 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简答)
(1)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民主党派)
(2)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
(3)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
(4) 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统战)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1. 为什么要坚持?(选择)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 明确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
2. 如何坚持?(简答)
(1) 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
(2)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3)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4)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三个层面 从国家层面而言,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而言,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个人层面而言,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1) 相同点
1| 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2| 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3| 都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4| 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2) 区别和联系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3.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答)
(1)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 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3) 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4) 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四个伟大精神)
三、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简答)
1.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厚的自信,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四节 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 基本点(选择)
(1)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2) 要把握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前提, 只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为改善民生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3) 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统一
2.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路径(简答)
(1)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是基础工程
(2)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人民生存的经济基础和基本保障, 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3)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4)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健全 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5)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人民健康长寿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二、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了解)+(选择)
1. 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 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2. 城乡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 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落实到城乡社区
4.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要坚持完善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
5.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形成 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
6.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方面 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7. 改善民生不能脱离国情, 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第五节 建设美丽中国
一、 坚持***生态文明思想(选择)
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2.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3. ***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 ***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简答)
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4.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5.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6.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三、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基本点(选择)
(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简答)
(1)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2) 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3)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4) 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5) 提高环境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