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本主义流派
人格心理学(许燕版本)第六章人本主义流派思维导图:按照现象学的说法,每个人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知觉构成了他的现象场,即这个人的主观世界。其中关于自我各个方面的印象,就是他的自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人本主义流派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理论观点
人性观
人性本善
人格动力
需要种类
基本需要(缺失性需要)
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人和动物共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和需要)
心理需要(成长性需要)
可以产生成长性动机(自我实现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核心)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15种
高峰体验
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是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体验
2种类型
普通高峰体验
自我实现高峰体验
研究方法
整体分析法
把人格看成一个复杂的结构整体,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整体各个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的整体的关系
问题中心法
反对以方法为中心,强调要以问题为中心
自我实现哦哦测量方法
个人取向量表
时间能力
内部指向趋势
四个因素
自我引导、自我接受、情绪接受能力、人际交往关系中的信任度和责任心
理论应用
教育中
以学生为中心
使学生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创造好的环境
管理中
考虑员工多方面需要
选用恰当的激励手段,选取多种激励方式,是员工发挥全能,达到自我实现
理论评价
贡献
人本主义心理学士发起人,做出来无法比你的贡献
理论包含层面非常广泛(反对以研究病患为基础,和反对幼儿和动物简单行为为基础)
研究人类积极本性和心理学
不足
是经验的概括和构想,缺乏严格的实证研究
整体研究方法不够科学,不精准,样本太小,缺乏严谨的论证,不可能经受一般都实验分析
人性本善的假说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丑陋现象
四个要点
心理学史上的被称为第三方势力的是人本主义流派
1962年,美国心理学会的成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人本主义的四要素:个人责任、此时此地、个体的现象学、个体成长
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存在主义哲学作为理论的渊源,以现象学作为方法论的基础
卡尔·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人性本善,而且是朝向自我实现、成熟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的
现实场
每个都有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个体都能感知过,经验过得事物赋予一定意义,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并构成个人的闲象场
包括意识和无意识感
人格界定
每个人都有一种力求使自己得到最大发展的心理倾向(生物进化过程中所遗传的内容)
人格结构
自我
按照现象学的说法,每个人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知觉构成了他的现象场,即这个人的主观世界。其中关于自我各个方面的印象,就是他的自我。
“自我”是人格的主要结构
现象学强调个人的经验,认为个人的世界是经验的世界,经验就是现象,而且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整个意识范围
现实自我和真实自我
现实的我或真实的我
此时此刻真实存在的我
我目前的状况的
理想自我
象征看歌曲最喜欢拥有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有潜在关联的,被个体赋予很高的价值的和含义
真实自我
真实的我和和谐的我都真实统一
心理健康者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是相当接近或相互符合的
人格发展
影响因素
积极关注的需要
价值的条件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论孩子是怎样的都能获得父母的全部的、真正的爱,父母会无条件地尊重孩子
人格适应
自我的一致性
自我的一致性,采取开放的态度,接受自己所有的经验,能够将他的经验同化到自我的结构中
自我不协调
当自我概念和实际经验之间出现差距的时候,处于一种内心紧张、纷乱的状态
是造成适应不良和病态行为的根源
机能完善者的特征
经验开发性
自我与经验和谐
信任机体评估过程
更富自由感
高度创造力
与人和睦相处
2个理论假设
人的行为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自我倾向引导着
所以人都要积极的看待,或需要正向关怀
自我实现倾向受阻与恢复正常的5阶段
威胁的经验
防御过程
心理调整
瓦解和崩塌
重新整合
Q分类法
一种自我评定测验的方法
语义分析法
运用语义量表来研究事物意义的一种方法,最早是用来测量态度和概念的意义的,后来成为人格测量的工具
个案研究法
罗杰斯是第一个对个案进行有计划研究的人,也是第一个对治疗的有效性或无效性进行测量的治疗师
理论应用
来访者中心的心理治疗
治疗目标
帮助当事人减少人格内部冲突,整合自我与人格,发展积极的生活方式,变成一个功能完善的人
治疗技术
从现象学出发,心理治疗的中心是当事人,强调要相信当事人的人格力量,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个性
基本假设:来访者是自己最好的专家,他们有能力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
治疗条件
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的心理气氛
3个条件
真诚一致
设身处地的理解
治疗结果
剥下平时应付生活的各种伪装、假面具或者各种角色,从而真正成为他们自己
教育领域应用
教育目标
关注学生成长的目标,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实现目标的条件
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主动学习
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的态度
对学生产生共情的理解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继弗洛伊德之后,对心理治疗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位
人格的自我理论提出,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立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指导。重视自我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世界上第一个对心理治疗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的心理学家
研究方法上,非常重视当事人的主观经验和自我报告
运用Q分类技术,把主观描述变为定量的评估,Q分类技术确实可以客观地衡量治疗的结果
长时期以来在治疗界流行,最适合用于治疗焦虑症和适应性焦虑
缺陷
人性观错误,并且回避了讨论攻击性、自私等人性的另一面
把人类所有行动动因都归于自我发展的倾向
对人本主义总的评价
关注积极方面
广泛应用
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研究
过分强调人的身份潜能。忽视了社会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