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能量代谢和体温
能量代谢和体温思维导图:包含食物中的化学能,通常以糖类为主约占70%在糖类和脂肪供能不足,才依靠蛋白质分解供能,来维持必要生理活动等等
这是一个关于气血津液辨证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气病辨证、血病辨证、气血兼病证、津液病辨证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能量代谢和体温
能量代谢
来源
食物中的化学能
通常以糖类为主约占70% 在糖类和脂肪供能不足,才依靠蛋白质分解供能,来维持必要生理活动
转化和利用
腺苷三磷酸ATP分解供能
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
易断裂为腺苷二磷酸ADP ATP是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物质
磷酸肌酸CP
是ATP的贮存库
存在于肌肉和脑组织中
ATP的合成与分解才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肌肉活动
精神活动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环境温度
基础代谢
受试者应在清醒状态,静卧,无肌肉紧张, 无精神紧张,至少2h以上无剧烈运动,餐后12~14h 室温保持在20℃~25℃条件下进行
体温及调节
人体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动
体壳温度是指体表及体表下的结构的温度 体核温度是指人体深部的温度,比体表温度高且相对稳定。
体温即体核温度,临床上通常用直肠、口腔和腋下等处的温度来代表
直肠36.9℃~37.9℃ 口腔36.7℃~37.7℃ 腋窝36.0℃~37.4℃
生理变动
昼夜变动,性别,年龄,肌肉活动及其他因素
机体的产热
安静时,内脏器官是机体主要产热器官,肝脏代谢最旺盛,产热量最大 运动时,骨骼肌是最主要的产热器官 褐色脂肪组织在寒冷环境下发挥重要产热作用,尤其在新生儿上
产热形式
骨骼肌活动
战栗产热
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寒冷刺激
非战栗产热
代谢产热,是通过一种提高组织代谢率来增加产热的形式
主要分布在,肩胛下区、颈部大血管周围、腹股沟等处褐色脂肪组织
产热活动的调节
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调整非战栗产热
神经调节
下丘脑后部的战栗中枢兴奋
机体的散热
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
辐射散热
皮肤温度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有效散热面积
传导散热
与所接触物的面积、温度和导热性有关
对流散热
受空气对流速度和温度影响较大
蒸发散热
当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皮肤温度,这就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不感散热
不显汗
与汗腺活动无关,不被人们发现
发汗
可感蒸发,有大小汗腺
温热性发汗
神经性发汗
味觉性发汗
散热活动的调节
皮肤血流量的调节
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热敏神经元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冷敏神经元
体温调节中枢
行为性体温调节
根据温热的舒适感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