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唯物论
唯物论同于唯物主义,是将物质视为世界的本原(第一性),将精神和意识视为人对物质的反应的(第二性)的、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唯物论
物质观
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的事物(五行说等)-简单,直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自然观上唯物,历史观上唯心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观
意识的起源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经历了三个阶段)
意识的本质
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或自觉能动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实践观
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和意识比较)
自觉的能动性(和动物比较)
社会历史性(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且受到历史条件制约)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处理人与自然矛盾)
社会政治实践(处理社会关系)
科学文化实践(探索性)
新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派生,不属于基本形式)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认识主体: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运动观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与静止
运动: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特殊的运动状态):相对的、有条件的。
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顺序行,一维性
空间:广延性、三维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和旧唯物主义区别)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理论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石。
实践意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
唯物史观,辩证法,,认识论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