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电疗法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电疗法的知识内容,包含了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等,收藏下图了解吧!
编辑于2022-05-21 23:26:00电疗法
直流电疗法
直流电
定义
方向固定,强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低电压(30~80V)、小强度(小于50mA)的平稳直流电
阴极与阳极的区别
ph
阴碱阳酸
组织细胞
阳致密、阴疏松
含水量
阴吸阳脱
组织兴奋性
阴高阳低
细胞膜通透性
阴透阳不透
生理作用
对血管的影响
扩张血管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阳极兴奋性降低,阴极兴奋性升高
对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有刺激作用
某些腺体的反应
唾液腺分泌增加,胃腺分泌增加或抑制
对骨骼的影响
10~20uA直流电阴极促进骨折愈合
单纯直流电疗法
治疗作用
消炎镇痛、促进伤口愈合、软化瘢痕
镇静和兴奋作用
下行电流起镇静作用,上行电流起兴奋作用
促进骨折愈合
直流电阴极
防止血栓机化
直流电阳极
治疗癌症
直流电电极下产生的强酸、强碱可破坏肿瘤细胞和组织
治疗方法
电极的放置方法:对置法、并置法、斜对置法
应用
适应证
神经科疾病:偏头痛、三又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癔症、末梢神经炎等。
内科疾病:慢性胃炎、胃肠痉挛、高血压、关节炎、关节痛等。
外科疾病: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慢性乳腺炎、术后粘连等。
妇产科疾病:闭经、 功能性子官出血、慢性附件炎等。
五官科疾病:角膜炎、结膜炎、鼻炎、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
皮肤科疾病皮肤溃疡、硬皮病、皮肤瘢痕等。
禁忌证
恶性血液系统的疾病、恶性肿瘤、急性湿疹以及对直流电不能耐受者。皮肤感觉障碍患者,治疗时要避免烧伤。
直流电离子导入电疗法
定义
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粘膜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的方法
导入原理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特点
直流电能将药物离子经完整皮肤导入体内,药物必须可电离
药物保持原有性质
阳离子只能从阳极导入,阴离子只能从阴极导入
作用部位
局部浅表部位,作用缓慢,皮下1cm处形成离子堆,可停留数小时至数天。
导入的药物为衬垫中药物总量的2%~10% 不同部位导入数量不同,躯干导入最多,上肢次之,下肢特别是小腿最少。
治疗作用
直流电和药物的综合性作用
神经反射治疗作用
治疗方法
主电极和副电极的确定与应用
发挥治疗作用的为主电极,副电极作为电流的通路
衬垫法
厚度1cm,普通水均匀浸湿衬垫,若有药物导入,衬垫与皮肤间应放置药物滤纸
电水浴法
体腔法
应用
适应证、禁忌证参考单纯直流电疗法
低频电疗法
低频电疗法
定义
医学上把频率范围在0- 1000Hz的脉冲电流划分为低频电流, 应用低频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
运动神经
1~10Hz的频率可引起肌肉的单个收缩
20~30Hz可引起肌肉不完全性强直收缩
50Hz可引起肌肉完全性强直收缩
感觉神经
50Hz可以引起明显的震颤感
10-200Hz特别是100Hz左右的频率可以产生镇痛和对中枢神经的镇静作用
自主神经
1-10Hz的频率可以兴奋交感神经
10- 50Hz可以兴奋迷走神经
低频电流特点
无明显的电解作用、无明显热作用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能止痛
分类
按波形:三角波、梯形波、正弦波等
按有无调制:调制型、非调制型
按电流方向:单相、双相
参数
频率f、周期T
波宽、波幅
脉冲间歇时间
通断比、占空因数
治疗作用
主要作用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镇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次要作用
促进伤口愈合
促进骨折愈合
消炎、镇静催眠
感应电疗法
物理特性
定义
应用感应电流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感应电流是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一种双相、不对称的低频脉冲电流
不对称是指其负波是低平的,正波是高尖的。其低平部分由于电压过低而无明显的生理与治疗作用
电流的频率一般在60-80Hz之间
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生理作用
电解作用不明显
兴奋正常的神经和肌肉
治疗作用
防治肌萎缩
训练肌肉做新动作
防治粘连和促进肢体血液和淋巴循环
镇静止痛
用于电兴奋治疗
治疗方法
电极:片状电极、手柄电极、碾式电机
固定法:并置法、对置法
移动法
电兴奋法
应用
适应证:失用性肌萎缩、肌张力低下、软组织粘连、四肢血液循环障碍、声嘶、便秘、尿涨留、癔症等
禁忌证:有出血倾向、急性化脓炎症、痉挛性麻痹、严重心功能衰竭、皮肤破损、感觉过敏者、 有心脏起搏器植入者、孕妇的腰胀部等
注意事项
治疗前应了解有无皮肤感觉异常,对于感觉减退的患者应避免电流强度过大导致电灼伤
治疗中电极应避免放置于伤口及瘢痕,避免电流集中引起灼伤。患者不可移动体位及接触金属物品
电极放置在颈部时,电刺激有时可引起咽喉肌、脱肌痉挛,引起呼吸、血压、心率的改变
治疗癔症时需适当增加刺激强度,采用肌肉明显收缩的电流强度为宜,并配和暗示治疗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
物理特性
TENS是通过支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刺激神经达到镇痛的方法,也称为周围神经粗纤维刺激疗法
波形:大部分TENS仪产生持续的、不对称的平衡双相波型,形状一般为变形方波, 没有直流成分,无极性
频率:一般为1-150Hz可调。最常用的是用70-110Hz(常规TNES),
脉冲宽度:一般为100~300ms 可调
治疗原理
闸门控制学说
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镇痛
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促进骨折、伤口愈合
治疗心绞痛
应用
适应证:各种急慢性疼痛、各种神经痛、头痛、关节痛、肌痛、术后伤口痛、分娩宫缩痛、痛经、 牙痛、癌痛肢端痛、幻肢痛等,也可用于骨折愈后不良。
禁忌证:带心脏起搏器者禁用,严禁刺激颈动脉窦的位置。 以下慎用:孕妇的腰骶部,眼部,有脑血管意外史的患者,不要将电极对置于颅脑, 不要让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自己做治疗。
注意事项
治疗中电极应避免放置于伤口及瘢痕,避免电流集中引起灼伤。
对儿童治疗时,缓慢开机先以弱电流消除恐惧,再将电流逐步调至治疗量。
综合治疗时,先采用温热疗法,再TENS镇痛可增加局部血流量,降低皮肤电阻,增强治疗作用。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物理特性
FES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电流刺激失去神经控制的肌肉,使其收缩,以替代或矫正 器官及肢体已丧失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频率:FES的频率为1- 100Hz,常用的频率多在15-50Hz
脉冲波宽(脉宽):常为100-1000μs,多使用200-300μs
通断比:大多为1:1-1:3
电流强度:一般FES使用表面电极时,其电流强度在0-100mA。使用肌肉内电极时,其电流强度在0-20mA
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
FES是利用神经细胞的电兴奋性,通过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使肌肉收缩,因此, 它要求所刺激的肌肉必须有完整的神经支配
有“全或无”的特征
治疗作用
主要侧重于肢体功能的重建,多用于上运动神经元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
FES的作用特点:可以产生即刻的功能性活动,如上肢瘫痪可产生即刻的抓握动作等。
治疗技术
电极:表面电极、肌肉内电极、植入电极
操作方法:刺激下肢运动、纠正脊柱侧弯、辅助呼吸运动
应用
适应证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肢功能重建、上肢功能重建
呼吸功能障碍
排尿功能障碍:尿潴留、尿失禁等
特发性脊柱侧弯
肩关节半脱位
禁忌证
子主题植入心脏起搏器者禁用其他部位的神经功能性电刺激。意识不清、肢体骨关节挛缩畸 形、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局部对功能性电刺激无反应者禁用神经功能性电刺激
注意事项:此脊法必须与其他疗法,如运动训练、心理治疗相结合,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操作者应准确掌握刺激点的解剖、生理等,这些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频电疗法
概述
定义
临床上应用频率为1000- 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MFE
分类
干扰电疗法:静态干扰电疗法、动态干扰电疗法、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等幅中频电疗法:音频电疗法、超音频电疗法、音频电磁场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低中频电混合疗法:音乐电疗法、波动电疗法
作用特点
阻抗明显下降
双相无电解作用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镇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
治疗作用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镇痛作用
消炎作用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作用
促进骨骼肌收缩
对细胞膜通透性的作用:增加间隙
等幅中频电疗法
定义:采用频率为10000~5000Hz (常用的为5000H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音频电疗法
定义
应用1000~20000Hz音频段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音频电疗法
原理与作用
改善高部血液循环及营养,促进组织再生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镇痛
消肿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作用
消炎散结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提高细胞膜通透性,促使药物透入人体
音频电叠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人的治疗作用
治疗技术
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其频率为100-5000Hz,临床常用的为2000Hz,或为200Hz-4000Hz两种频率
应用
适应证
瘢痕疙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粘连、挛缩,关节纤维性强直,肌肉、韧带、关节劳损,颈肩腰腿痛,狭窄性腱鞘炎,风湿性肌炎,关节炎,神经炎,神经痛,外伤后或术后软组织粘连、血肿机化,注射后硬结,声带肥厚,乳腺小叶增生,肠粘连,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前列腺炎等。
禁忌证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肺结核,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部,戴有心脏起搏器者。
注意事项
患者治疗时不可接触机器,不可随便活动
治疗时,患者治疗部位的金属物品(如手表、发夹、首饰等)应除去,体内有金属异物(如骨科金属固定物、金属碎片、金属节育环等)的部位,应严格掌握电流强度,<0. 3mA/cm2方可避免组织损伤
电极不能在心前区及其附近并置和对置治疗;心脏病患者,电流不宜过强,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治疗;孕妇忌用于下腹部、腰衹部及邻近部位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者禁用中频电疗法
治疗期间,治疗师应该注意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或其他异常反应。如有头晕、头痛、胸闷、嗜睡等症状发生,应及时调节电流强度或停止治疗。如在治疗中患者感到电极下疼痛时,应立即终止治疗。皮肤局部出现斑点状潮红时,应立即涂烫伤油膏并及时处理,并向患者解释清楚
治疗结束后,注意观察治疗区域的皮肤有无发红、烧伤等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并向患者解释清楚
音频电磁场疗法
以2- 20kHz电流所产生的0.1~1.0mT (毫特斯拉)的交变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音频电磁场疗法
干扰电疗法
传统干扰电疗法
定义
将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 t 10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4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场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0~ 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这种电流就是干扰电流。应用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
特点
治疗时不是用一种电流而是同时用两种电流;不是用两个电极而是用四个电极。通过四个电极将两路频率相差100Hz的中频交流电(一种为4000Hz,一种为4000土100Hz)交叉地输入人体。
“内生”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可以同时发挥低频电与中频电的双重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镇痛、消肿
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
调节内脏功能
调节自主神经
促进骨折愈合
治疗技术
吸盘式电极
应用
适应证
周围神经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神经麻痹和肌肉萎缩、神经痛,骨关节、软组织疾患(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扭挫伤、肌筋膜炎、肌肉劳损、关节炎、狭窄性腱鞘炎、坐骨神经痛),术后肠粘连、注射后硬结、缺血性肌痉挛、雷诺病、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肢端发绀症、骨折延迟愈合、术后粘连、术后肠麻痹、内脏平滑肌张力低下(胃下垂、弛缓性便秘)、胃肠功能紊乱、儿童遗尿症.尿潴留及妇科的慢性炎症。
禁忌证
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孕妇下腹部、局部有金属异物、严重心脏病等。
注意事项:参考音频电疗法
动态干扰电疗法DICT
是在静态干扰电流的基础上使中频电流的幅度被波宽为6秒的三角波所调制,发生一个周期为6秒的缓慢低幅度变化。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SDICT
是在传统干扰电疗法与动态干扰电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治疗时将三路在三维空间流动的5000Hz交流电互相叠加交叉输入人体。
调制中频电疗法
定义
使用的是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其幅度随着低频电流的频率和幅度的变化而变化,调制中频电具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和治疗作用。
调制方式
连续调制波、断续调制波、间歇调制波、变频调制波
作用特点
兼并中频、低频特点
电学参数变更
治疗作用
镇痛、消炎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淋巴回流
兴奋神经肌肉
提高平滑肌张力
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药物离子导入
应用
适应证
颈肩背腰腿痛,肌肉扭伤、肌纤维组织炎、腱鞘炎、滑囊炎、关节纤维性挛缩、瘢痕、粘连、血肿机化,注射后硬结,面神经炎、肌萎缩、胃肠张力低下、尿路结石、慢性盆腔炎、术后肠麻痹等;中枢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肌强直,周围神经炎或损伤引起的弛缓性瘫痪,血管神经性头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尿路结石,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张力性尿失禁、尿潴留等疾病。
禁忌证
局部有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疾患,局部有金属固定物、置入心脏起搏器者,有严重心肺、肾脏疾病者等。
注意事项:参考音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
概述
定义
应用频率100kHz~300GHz,波长3000m~1mm的高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
分类
长波3000~300m、中波300~100m、短波100~10m、超短波10~1m、微波100~1mm
物理特性
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治疗时电极可不接触皮肤
对皮肤无刺激
通过离子高速震荡产生传导电流
生理与治疗作用
温热效应
改善血液循环
镇痛、消炎
降低肌张力
加速组织生长修复
提高免疫力
治疗肿瘤
非热效应
短波、超短波疗法
概念
应用短波电流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疗法,应用超短波电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 为超短波疗法。
物理特性
短波波长 100~- 10m,频率3- -30MHz。医疗上短波疗法通常采用频率13.56MHz.波长22.12m或频率27.12MHz、波长11.06m的电流,功率250- -300W的短波治疗仪。
超短波波长10~1m频率30- 300MHz。超短波疗法波段有两种:一种波长7.37m、频率40.68MHz.另一种波长6m、频率50MHz。分脉冲超短波、连续超短波。
作用原理
短波:电感场法
超短波:电容场法
治疗作用
消炎、消肿
镇静、解痉、止痛
改善内脏功能(高频电疗法独有)
促进组织修复
抑制恶性肿瘤生长
治疗技术
短波治疗仪分台式和落地式
电极放置发:对置法、并置法、交叉法、单极法
治疗计量
无热量( I级剂量) :适用于急性炎症的早期、水肿、循环障碍者。
微热量(2级剂量):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炎症。
温热量(3级剂量) :适用于慢性炎症。
热量(IV级剂量):适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应用
适应证
短波主要适用于伤病的亚急性、慢性期,脉冲短波可适用于伤病的急性期。超短波主要适用于伤病的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也可用于慢性期。如软组织、五官、胸腹盆腔器官的炎症感染。关节炎、扭挫伤、骨折愈合迟缓、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神经炎、神经痛、脊髓炎,静脉血栓形成及褥疮。短波.超短波高热疗法与放疗、化疗联合应用可治疗皮肤癌、乳腺癌、淋巴转移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膀胱癌、直肠癌、食管癌、肺癌腹腔转移癌、骨肿瘤等。
禁忌证
恶性肿瘤 (一般剂量时)、出血倾向、结核病、妊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局部金属异物、植入心脏起搏器者。
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高频电磁场治疗要求规范治疗室工作环境(如需用木地板、木制床椅,暖气等金属制品要加隔离罩,治疗仪必须接地线等).告知患者治疗前注意事项(如除去身上所有金属物,禁止在身体有金属异物的局部治疗。治疗部位应干燥,潮湿衣服、伤口的湿敷料应除去,汗液和伤口分泌物应擦干净)。
患者治疗体位舒适,注意询问患者感觉,以免烫伤。对治疗不平整的局部应适当加大治疗间隙。对膝、踝对置治疗时宜置衬垫于膝.踝间以免电场线集中于突起处,以保证电场线的均匀。电极电缆不能接触交叉或打卷,以防短路。
头部及小儿和老人的心区不宜进行大功率超短波治疗,小儿骨骺、眼、睾丸、心脏、神经节、神经丛对超短波敏感,不宜采用大剂量。
短波不能用于急性感染性炎症,慢性炎症、慢性伤口及粘连患者不宜进行过长疗程的超短波治疗。
微波疗法
定义
波长1m~1mm,频率300- 300000MHz的电磁波为微波。
分米波(波长1m-10cm,频率300- 3000MHz)
厘米波(波长10- 1cm,频率3000 -30 000MHz)
毫米波(波长10-1mm,频率30- 300GHz)
生物学效应与治疗作用
分米波和厘米波:类似于超短波
毫米波:属于极高频电磁波
消炎、止痛
促进上皮生长,加速伤口和溃疡愈合
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
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功能
抑制肿瘤细胞
应用
适应证
肌肉、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和损伤。
急性软组织化脓性炎症。
慢性和亚急性炎症。
内脏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禁忌证
类似于超短波疗法,注意眼及睾丸附近照射时应进行屏蔽。
注意事项
注意治疗时对操作者的眼睛、患者的眼睛及睾丸进行防护。其余类似超短波疗法。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