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生物学第四章重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吸收方式
包含微生物学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的两部分重点内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吸收方式。
编辑于2022-05-27 15:52:08这是一篇关于微生物学第五章重点: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典型的细菌群体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简述各时期的特征及在工业发酵中的应用,生长时期的描述,生长曲线的定义,章节导入。
《细胞信号转导(基础篇)》第4版的目录,欢迎有需要的学习者使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快速了解书籍的主要章节和主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目录,该教材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以专题的形式深入剖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旨在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深入理解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微生物学第五章重点: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典型的细菌群体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简述各时期的特征及在工业发酵中的应用,生长时期的描述,生长曲线的定义,章节导入。
《细胞信号转导(基础篇)》第4版的目录,欢迎有需要的学习者使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快速了解书籍的主要章节和主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目录,该教材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以专题的形式深入剖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旨在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深入理解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
微生物学第四章重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吸收方式
章节导入
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
要求
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
微生物四种营养类型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培养基的配置及类型
重点
营养类型
吸收营养物质方式
难点
吸收营养物质方式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划分依据
碳源
自养型(autotrophs):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
异养型(heterotrophs):以有机物为碳源
能源
光能营养型(phototrophs):以光为能源
化能营养型(chemotrophs):以化合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
电子供体
无机营养型(lithotrophs):以还原性无机物为电子供体
有机营养型(organotrophs):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
微生物四种营养类型
划分依据:微生物获取能源、碳源以及供氢体或电子供体的不同
光能无机自养型(photolithoautotrphy)
特征
以CO2为主要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能量
以无机物如H2. H2S. S或H2O等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细胞物质
光合作用类型及举例
产氧光合作用
藻类及蓝细菌等和植物一样,以水为电子供体(供氢体),进 行产氧型的光合作用,合成细胞物质
不产氧光合作用
紫色硫细菌的着色菌科、外硫红螺菌科与绿色硫细菌的绿硫杆菌门,以H2S为电子供体,产生细胞物质,伴随硫元素的产生
光能有机异养型(photoorganoheterotrphy)
特征
以有机物为碳源 ,不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
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在生长时大多数需要外源生长因子
光合作用类型及举例
紫色无硫细菌的红螺菌属与绿色无硫细菌的绿屈挠菌门,利用异丙醇作为供氢体,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同时积累丙酮酸
应用:污水浄化
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被作为供H体被降解
CO2可被还原为菌体有机物,获得菌体蛋白
化能无机自养型(chemolithoautotrphy)
特征
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
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时,利用H2、H2S、Fe2+、 NH3或NO2-等无机物作电子供体,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
化能无机自养型只存在于微生物中,可在完全没有有机物及无光的环境中生长,广泛分布于土壤及水环境中,参与地球化学循环
化能作用类型及举例
铁细菌-铁杆菌
将Fe2+氧化为Fe3+获得能量来同化CO2
硝化细菌
亚硝化细菌群
将铵盐氧化为亚硝酸
硝化细菌群
将亚硝酸进一步氧化为硝酸,获取能量
获取能量后,将CO2合成为有机碳
完全氨氧化细菌
将氨一步氧化为硝酸
硫化细菌-硫化杆菌
氧化H2S,获取能量,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化能有机异养型(chemoorganoheterotrophy)
特征
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
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 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
有机物通常既是碳源也是能源
举例
大多数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都是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
所有致病微生物均为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
腐生型: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如动植物尸体和残体)作为碳源
寄生型:寄生在活的寄主机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离开寄主不能生存
不同营养型界限并非绝对
异养型微生物并非绝对不能利用CO2
自养型微生物也并非不能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
有些微生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其营养类型也会发生改变
举例-紫色无硫细菌
无有机物时,同化CO2,为自养型微生物
有机物存在时,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为异养型微生物
光照和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生长,为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黑暗与好氧条件下,依靠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生长,为化能营养型微生物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缺少自身合成某些生长必需物质能力的突变型微生物
相应不缺少合成生长因素的能力的菌株称为野生型(wild type)或原养型(prototroph)
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
分类举例
氨基酸缺陷型
维生素缺陷型
嘌呤/嘧啶缺陷型
应用
微生物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膜运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运输
被动扩散/简单扩散
营养物质非特异性地通过原生质膜上的小孔,由高浓度的胞外环境向低浓度的胞内进行扩散,不与膜上地各类分子发生反应,自身结构也不变化,驱动力为细胞膜两侧浓度梯度差
该运输方式可把水、溶于水的气体、小的极性分子如甘油、乙醇、尿素及某些离子、氨基酸运进细胞
特点
物质在扩散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
不消耗能量;不能逆浓度运输
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该运输方式不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促进扩散
通过促进扩散进入细胞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氨基酸.单糖,维生素及无机盐等
利用运载蛋白与特定物质结合,改变运载蛋白构型使结合物质能够穿过细胞膜
特点
不消耗能量
参与运输的物质本身的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
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需要载体参与
一般微生物通过专一的载体蛋白运输相应的物质,但也有微生物对同一物质的运输由一种以上的载体蛋白来完成
主动运输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消耗能量(质子势、ATP等),使膜外低浓度物质运送到膜内
膜上载体蛋白与养料结合后,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养料的方式
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特点
运输方向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运输过程要消耗能量
基团运输/基团转移
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菌,类似于主动运输,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且消耗能量
与主动运输不同,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而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转变为细胞可迅速利用的物质
膜泡运输-不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运输
主要存在于原生动物特别是变形虫中
胞吞作用:膜泡中包含的是固体营养物质
胞饮作用:膜泡中包含的是液体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