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剖之骨的总论
解剖之骨的总论思维导图,介绍了概述、骨形态和分类、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临床医学解剖之骨的总论的思维导图,知识内容有概述、骨形态和分类、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骨
概述
骨是由骨细胞,骨胶原纤维及骨基质组成
活体骨是有生命的器官
成骨方式
膜内成骨
软骨内成骨
骨形态和分类
按部位分
颅骨(23块)
脑颅骨(8块)成对的颞骨和顶骨和不成对的额骨,蝶骨,筛骨,枕骨
面颅骨(15块)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
躯干骨(51块)
椎骨(幼年时32-33块,因为5块骶椎和3-4块尾椎还没连起来,随年龄增长变为24块
胸骨
胸骨柄
上缘中份:颈静脉切迹
两侧:锁切迹
外侧缘上份:接第一肋
胸骨体
外侧缘上份连接第一肋
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为胸骨角(计数肋的标志)——第二肋恰胸骨角侧方相接,胸骨角向后正对第四胸椎
剑突
肋(12对)
肋骨
后端(包括肋头——为末端膨大,外侧凸起为肋结节和肋颈),前端,肋体(内外两面,上下两缘)
1-7:真肋(前端直接借肋软骨连于胸骨)
8-12:假肋
8-10肋连于第七肋软骨,形成肋弓
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为浮肋
第一肋·无·肋角与肋沟,上面内缘有前斜角肌结节,结节前后各有横行浅沟,分别为锁骨下静脉沟和锁骨下动脉沟
第11,12肋无肋结节,肋颈,肋弓
肋软骨(不能骨化)
按形态分
长骨(一体两端)
扁骨
短骨(立方形)
不规则骨
含气骨:上颌骨,筛骨,额骨,颞骨,额骨,蝶骨等
籽骨(肌腱内)髌骨是最大的籽骨
骨的构造
骨质
骨密质(外):主要构成长骨骨干,骺以及其他类型骨的外层,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力强
骨松质(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骨小梁交织排列组成(骨小梁排列方式与各国骨受压方向一致,使骨具有较大承重力和抗压力)
颅盖各骨内外板骨密质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骨膜
骨内膜——较薄,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
骨外膜——较厚,被覆骨内外表面,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外面
功能:富含血管,淋巴管,神经,保证了骨的一营养与再生及感觉功能
骨髓
红骨髓:造血,仅保留在扁骨,不规则骨,短骨,及长骨骺端骨松质内
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组织,无造血能力,贫血或慢性失血过多可转变为红骨髓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有机质:主要包括骨胶原纤维和黏多糖蛋白,增加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主要为碱性磷酸钙,增加骨硬度
成人有机质约为骨重1/3,无机质约2/3
幼儿有机质多,较柔软,易变形。老年人无机质相对多,较脆,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