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在产品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后,他就很难离开这个产品。改变用户的态度,就一定要避免我们自己的一些预估及认知。
我们总会高估自己的劳动成果
很多企业利用用户的投入给自己的产品赋予更高的价值,其原因仅仅是用户曾为产品付出过努力,对产品投入了自己的劳动。
案例:第一组学生被要求根据说明折出一只青蛙,然后对自己的作品估价。第二组学生在不知道折纸创作者的情况下,对这些作品评估。结果表明,自己动手折纸的人对自己作品的价值评估是第二组的5倍。也称之为“宜家效应”。宜家让客户自己动手组装家具,因为通过自己动手,客户会对自己的产品产生非理性的喜爱
我们总会尽力和过去的行为保持一致
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行事,我们的判断不会受到自己过去的影响。但事实上,我们过去的行为可以清晰准确的预知我们未来的行为。
案例:研究人员要求居民在自己家门口竖立一块标识牌,写“平安行车”。分两组测试,第一组,只有17%的人接受,而第二组的接受度确高达76%。原因在于,研究人员先要求第二组居民在自己的窗户上先贴一个小小的“平安行车”的标识牌,两周后,面对研究人员要求把窗户上的小标识换成门前的大标识牌,大部分人都没有拒绝。
我们总会避免认知失调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避免认知失调。看到葡萄,觉得葡萄好吃。但自己确吃不到,心有不甘。这是矛盾的两种认知。为了避免认知失调,就出现了“这葡萄是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