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教案2第二节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小学教案2第二节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导图介绍了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疾病、小学生常见行为心理等。
编辑于2022-06-03 21:51:31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智力问题:
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
主要表现为
多动症,
学习技能障碍
智力异常,
注意力涣散、厌学,
创新能力不足,
动手能力差
此外,由于受应试 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太严,或任意责备,或受嘲笑,歧视而 引起他们紧张心理,最终表现为
记忆力效果下降,
思维迟缓,
考试焦虑等症状。
2、情绪问题:
主要表现为
焦虑症,
情绪不稳定,
逆反心理
攻击性行为
A、羞怯。
主要表现:
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记事说话也慢声细语。
上课时不敢举手, 不感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事。
抑郁、冷漠、缄默、 易于幻想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激怒、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 过分依赖父母等。
B、焦虑:
a、分离性焦虑:
主要表现:
不远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
b、考试焦虑:
主要表现:
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
C、易怒
主要表现:
自我约束能力差,
情绪不稳定,
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
不能理智的处 理问题。
遇事易冲动,任性。
在困难民间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
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 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怒气冲天,满腹牢骚。
D、嫉妒心:
主要表现
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长队别人挑剔和贬低。
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 别人。
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
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 重则想破坏。
3、意志问题:
主要表现
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特别 是禁不住强烈诱因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
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易受 暗示和容易动摇,缺乏行动的自主性和一致性,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竞争,行动放任自流。
4、人格问题: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
气质、
性格、
认知风格
自我调控系统
主要表现为
自控力差,
怯懦,
自我中心,
自闭,
自卑,
不合群,
不善于合作,
心胸狭窄,
嫉妒心强,
异常固执。
5.学习方面
(1)入学不适应。
主要表现:
对上学的态度消极、
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
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
缺乏责任感、
经常扰乱集体的秩序。
(2)厌学。
主要表现
对学习不感兴趣
,讨厌学习。
厌学的儿童对学习 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
儿童厌学症既然是一种社会病 理心理状态的产物,就必须采取
教育治疗、
家庭治疗
社会治疗
的方法予以矫正。
(3)学习疲劳。
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疲劳。
6.行为方面
(1)说谎行为。
主要表现:
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 不惜说谎等。
(3)退缩行为。
主要表现
逃避、依赖、爱哭、不爱社交、自暴自弃等行为。
2)攻击行为:
主要表现:
打人、骂人,欺辱弱小同学。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
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蛮横无理,粗暴的扰乱被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 动作打扰同学。好主动出击。
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 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等。
(4)为引起别人的关注或获得承认的爱而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厌食、偏食、捣乱、吮手 指。
(5)为宣泄和消除内心警长引起的心理行为问题:
吮手指、咬嘴唇、咬指甲、拔头发、偷 东西、发脾气。
7.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
(1)自我评价能力较低。
主要表现:
缺乏自信、常常对自己不满;不敢单独接受任务;
与同伴不敢进行正当的竞争,这些儿童常伴有自卑的情绪体验。
(2)与同伴友好相处,以自己的好恶来论人、论事,并且自以为是,甚至把自己的观 点强加于人;稍有不满便大闹、大发脾气,干事情有始无终、粗心大意、缺乏责任感。
(3)自制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
感情用事、
情绪波动大:
做事情虎头蛇尾,
甚至半途 而废,
上课随便说话、
做小动作,
经常不完成作业等。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疾病
1.儿童多动综合症
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渡为主要特征的行为 障碍综合症。
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多在7岁前就有异常表现,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 高于女性。
多动症儿童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1)活动过多。
(2)注意力不集中。
(3)冲动行为。
2.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儿童也称
学习困难、
学习低能
学习无能
儿童
这里的学习障碍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正常,在其他领域并没有显得愚笨,但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小学阶段教育基本要求 的儿童。
学习障碍儿童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类特殊儿童群体,严重地困扰着教 师和家长。
教师应注意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以便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措施,消除其学习障碍,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学习障碍儿童的主要特点
学习障碍通常包括发展性障碍和学业性障碍。
发展性障碍
是指一个学生应该具有或达到 的学业目标的基本学习能力产生障碍,这些学业目标主要是指
感知觉、
注意、
记忆、
思维
语言等能力。
学业性障碍
是指那些通过学校学习获得的能力出现了障碍,这些能力主要包括
阅读、
算术、
书写、
拼音
写作
这里主要讨论学习障碍儿童在感知、注意、语言和思维 方面的特点。
在感知觉方面,学习障碍儿童常缺乏精确地复制感知印象的能力,表现为眼一手、耳 一手配合不好。
但是,这种不协调又不是由明显的感觉障碍,如视觉、听觉或运动障碍所引 起的。
有的学习障碍儿童视觉记忆差,表现为回忆形状或字词有困难,不能正确辨别颜色、名称 等,如常常把B.看(或写)成是p,把“大”看(或写)成是“太”,把橙色看成是红色。
有的学习障碍儿童听觉辨别能力差,如不能正确区别声母或韵母;听觉记忆差,对多于五六 个词的句子不能重复。
有的学习障碍儿童的空间定向能力差,不能正确区分上下、左右、高 低、里外、进出等,数学运算时有各种错误。
在注意方面,学习障碍儿童注意的目的性不强、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教学过 程中常常有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好动等行为表现,其注意很容易被无关刺激所干扰。
心理 学家认为注意缺陷儿童在学业上的失败率远高于没有注意缺陷的儿童。
注意的质量可能影响 学习障碍儿童的成绩,如同儿童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容量注意信息一样,的的确确 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因此,注意障碍是学习障碍儿童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语言方面,学习障碍儿童有各种语言和言语加工方面的障碍。
学习障碍儿童在词汇表 达、语义理解、语法或句法规则掌握和运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障碍。
因此,有的学习障碍 儿童有严重的沟通障碍,既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话语,又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 在语言接受方面他们常表现出能理解听到的信息,但不能很快地进行语言信息加工,所以往 往不能抓住别人所讲的全部内容,而是只抓住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在口头语言表达方面常常表现出词不达意,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或与别人进行正常交 流,朗读困难,常将看到的词遗漏或用其他词替换,并且在发声和发音系统方面也存在障碍;
大多数学习障碍儿童在书面语言表达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障碍,表现出书写困难,不能把所 看到的语言完整地写下来,也不能用正确的词汇、语法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在思维方面,思维障碍和语言障碍有密切关系。
研究发现,有思维障碍的儿童绝大多数 也表现为语言障碍,但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
学习障碍儿童的思维表现出以下特点:
思考 力缺陷,对概念、对象和空间关系的理解等方面有困难,.难以形成概念,
思维的灵活性 差或思维狭窄,缺乏分析、综合能力,联想不流畅, 缺乏良好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判断 失误;
算术缺陷,表现为算术方面的学习困难,抽象推理差。
总之,如果小学儿童在感知、注意、语言、思维等方面存在着上述障碍,那么就可能 会造成他们在理解、阅读、算术、书写、拼音和写作等方面的低能和学习成绩的低下,甚至 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缺乏自尊心、多动、攻击等各种外向性问题行为, 或者产生多动、抑郁、自卑等社会退缩性问题行为。
但并非每个学习障碍儿童都具有以上所 有的特征,他们也有个别差异,他们是一类表现各异、严重程度不一的障碍儿童。学校和教 .师应了解其学习障碍之所在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对其进行教育和训练,尽快消除 其学习障碍
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在小学生中以女生的过度焦虑反应较为 多见。
过度焦虑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哭闹,显 得很不安宁。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同患儿的焦虑性人格特质以及家庭环境影响有密切关系。
患 儿焦虑性人格的一些表现,如敏感、犹豫、多虑、缺乏自信等,往往在其父母身上也可以找 至八家庭或学校教育中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等不适合儿童水平的教育措施,也容易加剧儿童 的焦虑反应。
4.儿童厌学症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儿童厌学症作为一种社会病理心 理状态的产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
厌学的儿童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 来的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
儿童厌学症既然是一种社会病理心理状态的 产物,就必须采取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
5.儿童强迫行为.
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情绪障碍的又一表现。强迫现象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看到。 儿童强迫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男生中较为多见。
主要表现:
(1)强迫洗手;
(2)强迫性自我 检查;
(3)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理论二:小学生常见行为心理与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