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资学前教育原理
学前教育原理,教育概述,幼儿教育概述,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外教育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的原则与特点,幼小衔接,幼儿园班级管理。
编辑于2022-06-04 19:48:46学前教育原理
教育概述
1. 教育目的的作用
1.1. 导向作用
1.2. 激励作用
1.3. 评价作用
2. 教育与政治
2.1. 学前教育的政治功能
2.1.1. 培养合格的社会小公民
2.1.2. 传播政治意识,倡导主流政治价值观
2.2. 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制约
3. 学前教育与经济
3.1. 学前教育的经济功能
3.2. 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制约
3.2.1. 物质基础
3.2.2. 规模和速度
3.2.3. 任务,内容和手段
4. 儿童发展一般规律
4.1. 顺序性
4.2. 不平衡性
4.3. 阶段性
4.4. 个体差异性
5.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相互关系
幼儿教育概述
1. 幼儿教育性质
1.1. 基础性
1.2. 公益性
2. 幼儿教育的意义
2.1. 个体
2.2. 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3. 幼儿教育目标
3.1.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2. 制定教育目标依据
3.2.1. 教育目的
3.2.2.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
3.2.3. 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4. 幼儿园教育双重任务
4.1. 对幼儿实施保育与教育
4.2. 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
1. 德育
1.1. 实施途径
1.1.1. 日常生活
1.1.2. 专门的德育活动
1.1.3. 游戏活动
1.2. 意义
1.2.1. 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1.2.2. 为体育,智育和美育提供支持
1.2.3. 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2. 智育
2.1. 实施途径
2.1.1.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2.1.2. 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2.2. 意义
2.2.1. 对幼儿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2.2.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
2.2.3. 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3. 体育
3.1. 实施途径
3.1.1. 结合日常生活进行
3.1.2. 专门组织的幼儿园体育活动
3.1.3. 组织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3.1.4. 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体育内容
3.2. 意义
3.2.1. 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3.2.2. 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3.2.3. 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体质与健康
4. 美育
4.1. 实施途径
4.1.1. 艺术教育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4.1.2. 日常生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4.1.3. 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美育的广阔天地
4.1.4. 游戏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特殊的审美活动形式
4.2. 意义
4.2.1. 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
4.2.2. 能够促进其他各育的实施
4.2.3. 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与教师
1. 树立正确儿童观
1.1. 拥有各种合法权利
1.2. 儿童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1.3.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1.4. 发展具有个体差异
1.5. 是一个整体
1.6. 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1.7. 是自主建构的个体
2. 教师
2.1. 幼儿教师角色
2.1.1. 是教育者
2.1.2. 是幼儿游戏的伙伴
2.1.3. 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
2.1.4. 是幼儿的知心朋友
2.1.5. 是研究者和理论的建构者
2.2. 幼儿教师职业素养
2.2.1. 职业道德
1.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2. 热爱,理解,尊重幼儿
3. 尊重和团结同事及家长
2.2.2. 知识素养
2.2.2.1.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艺术知识和技能
2.2.2.2. 必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知识
2.2.2.3. 广泛的实践知识
2.2.3. 能力素养
2.2.3.1. 观察
2.2.3.2. 组织管理
2.2.3.3. 教育教学
2.2.3.4. 教育研究
2.2.3.5. 自主学习
2.2.3.6. 其他能力
2.3. 幼儿教师职业特点
2.3.1. 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2.3.2. 劳动内容的细致性和全面性
2.3.3. 劳动手段的自主性和示范性
2.3.4. 劳动过程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3.5. 劳动周期的长期性和滞后性
2.4. 师幼关系
2.4.1. 意义
2.4.1.1. 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探索精神
2.4.1.2. 利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2.4.1.3. 利于加快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
2.4.1.4. 利于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
2.4.1.5. 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4.2. 策略
2.4.2.1. 尊重幼儿作为一个‘‘人’’的完整人格和权利
2.4.2.2. 关心爱护幼儿,悉心呵护幼儿
2.4.2.3. 经常与幼儿交谈,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2.4.2.4. 适时参加幼儿的活动,营造民主氛围
2.4.2.5. 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2.4.2.6. 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中外教育学前教育思想
1. 萌芽阶段
1.1. 夸美纽斯
1.1.1. ‘‘泛智’’思想
1.1.2. 教育的目的
1.1.3.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1.1.4. 论学校教育制度
1.2. 洛克
1.2.1. ‘‘白板说’’
1.2.2. 教育目的,培养绅士
1.2.3. 绅士教育内容
1.3. 卢梭
1.3.1. 自然主义儿童观,教育观
1.3.2. 儿童教育的阶段,内容与方法
1.4. 裴斯泰洛齐
1.4.1. ‘‘教育心理学化’’
1.4.2. ‘‘要素’’教育
1.4.3. 早期和谐发展教育
2. 初创阶段
2.1. 福禄贝尔
2.1.1. 创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1837年创建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1840年正式命名‘‘幼儿园’’
2.1.2. 明确提出幼儿园的任务
2.1.3. 创制‘‘恩物’’
2.1.4. 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1.5. 强调游戏的重要性
2.2. 杜威
2.2.1. 论教育中的‘‘双中心’’
2.2.2. 论教育的本质
2.2.3. 教学方法论
2.2.4. 关于儿童与教师
2.3. 蒙台梭利
2.3.1. 注重感官教育
2.4. 陶行知
2.4.1. 建立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2.4.2. 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2.4.3.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2.4.4. 培养师资:益友制
2.4.5. 教学做合一
教学方法
2.5. 陈鹤琴
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活教育’’理论
2.5.1.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5.2.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五指活动’’
2.5.3.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学前教育的原则与特点
1. 一般原则
1.1.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1.2. 发展适宜性原则
1.3. 目标性原则
1.4. 主体性原则
1.5. 科学性原则
1.6. 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1.7. 整合性原则
2. 特殊原则
2.1. 保教结合
2.2.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3. 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
2.4. 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
3. 学前教育基本特点
3.1. 非义务性
3.2. 保教合一
3.3. 启蒙性
3.4. 直接经验性
幼儿园班级管理
1. 意义
1.1. 是展示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的窗口
1.2. 是教师和幼儿进行各项活动的重要保证
1.3. 能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2. 内容
2.1. 生活
2.2. 教育
2.3. 物品
2.4. 其他
3. 方法
3.1. 规则引导法
3.2. 情感沟通法
3.3. 互动指导法
3.4. 榜样激励法
3.5. 目标指引法
4. 原则
4.1. 主体性原则
4.2. 整体性原则
4.3. 参与性原则
4.4. 高效性原则
幼小衔接
1. 不衔接原因
1.1. 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主导活动 、作息制度、生活管理师生关系、环境、社会
1.2. 忽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2. 指导思想
2.1.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2.2. 整体性而非单向性
2.3. 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3. 策略
3.1. 增强体质
3.2. 培养主动性
3.3. 培养独立性
3.4.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3.5. 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3.6. 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 幼儿园专门幼小衔接工作
4.1. 入学情感的激发
4.2. 学习能力的提高
4.3. 安全意识的培养
4.4. 加强家、园、社区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