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的自我意识
这是一篇关于.教师的自我意识的思维导图,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自我意识及其特点,教师教育功能感及其作用等方面
网店详情页排版方法分享~包括中心页面组成,优质详情必备,详情页的排版参考方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喷绘色彩基础培训方案,内容涵盖色彩基础,喷绘写真。框架清晰,内容丰富,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哦~
酒窖营销计划方案,包括结果目标,过程目标。框架清晰,内容丰富,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可供大家参考,借鉴,交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师的自我意识
一、教师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主观的我,
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者;
一个是客观的自我,
即被觉察到的我。
(二)教师自我意识的内容
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首先就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而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其自我意识的内容除了包括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外,
主要指向自身教育教学的意识,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的意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明确,并始终围绕课堂目的开展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正确,具有与思想性
3.教学方法适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
4.教学语言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有感情并抑扬顿挫
5.教学安排计划性强、组织严密、有条不紊
6.教学气氛热烈,教师注意调节自身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双方都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中
(三)教师自我意识的特点
教师自我意识一般应具备如下特点:
1.教师自我意识的内容具有
广泛性
教育性
2.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发展。
3.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
主体自觉性
社会期待性
教师能否真实地、客观地
认识自我、
对待自我
是衡量其自我意识成熟与否的基本标志,
成熟教师在自我意识上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从自我认知维度看,
成熟的教师一般能在客观的自我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分析, 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
能比较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地位、长处和短处、优势与劣势,形成主观自我与 客观自我相统一的自我形象。
从自我体验维度看,
成熟的教师一般能通过积极的自我感受,形成适度的自爱、自尊、自强等心理品质,
有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贡献感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活动之中,
对自己献身的职业 充满自豪感和荣誉感。
从自我控制的维度看,
成熟的教师一般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主要表现在:
能自觉抵制各种不利 因素的刺激和影响;
善于进行自我调节,适应新的环境。
善于进行自我批评;
(四)提高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途径
1.通过他人观察与自我观察相结合
其中自我观察是提高自我意识水平的关键。
2.通过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3.通过对自身活动结果的反思
来认识和提高自我,
二、教师教育效能感及其作用
(一)教育效能感概述
教育效能感可以说是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的个人自我效能感,因而教师的教育效能感来自其自我效能感,是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中的一个方面,即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把教育效能感定义为:
教师在教育领域中对教育的作用特别是自己是否有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己有研究表明,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他们的教学效果之间密切相关。
究其原因,可以说是教师较强的教育效能感直接影响其对教育教学的信心和行为,这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成为了其学习的一种动力的缘故。
(二)教育效能感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一般教育效能感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的是
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
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
个人教育效能感
一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的信心和判断;
二是特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
完成教学任务、
搞好教学、
教好学生
的信念
2.功能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的影响上
三、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培养
(一)教师自我意识的培养
1.交往法。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认识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首要途径。
因而培养教 师自我意识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明确“他人眼中的我”。
可通过主办“他人眼中的我”的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或每个学期末让学生、同事、领导等无记名写评语。
2.对比法。
一方面需要引导教师向先进教师学习;
另一方面也要保护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与自己同等条件教师作对比。
还有就是与自己的过去对比,以发现自己的进步,并努力规划与发展 自己的未来以增强教师的自我意识水平。
3.活动法。
通过活动认识自我。
组织活动的关键点在于让教师在参加活动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至少应该是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而不是体验失败与挫折。
4.反思法。
通过自我观察与反思来培养教师的自我意识。
首先需要教师具有这样的意识,
另外 需要教师懂得反思的方法,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如反思日记、学期总结等。
反对交往活动
(二)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培养
1.针对主要来源培养教师的教育效能感
从教育效能感的概念来看,
它是指教师在教育领域中对教育的作用特别是自己是否有能力影响
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习成绩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这种主观判断与信念的形成主要来源于
教师对成败的体验与认知归因、
替代性和想象性经验、
他人的评价与劝说、
情绪和生理状态的信息
因而只 有针对效能的主要信息来源,才可能有效地培养起教师的教育效能感。
2.培养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具体方法
①强化法。
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某种成功时,领导者给予适当的奖赏,会让教师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其教育效能感。
而这时教师所使用的自我强化与积极暗示,也会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效能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②榜样法。
选择与教师有相似特征的成功榜样,对于增强该教师的教育效能感无疑会直到积极的作用。
③归因训练法、
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诊断
在诊断阶段,训练者可通过教师对成功或失败的总结,来确定其归因倾向是否积极。
训练
操作(让教师对相同事件作出归因,当他们作出正确归因时给予积极强化,反之则给予矫正);
说服(由训练者向教师提供积极的归因,或让他们观察那些作出积极归因的示范,讲解积极归因给行为者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积极影响等);
转移(主要是将可能带来心理障碍 的消极归因引导为外部归因,并使用妥协法进行自我安慰,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效能感)
④教学策略训练法。
教学策略训练需要教师首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然后结合教学实际加以 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