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提问技能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与知识能力中提问技能的思维导图,其内容主要包括提问的含义,功能,类型和特点以及其他分类等的知识
编辑于2022-06-05 21:42:33第三章提问技能
一、提问的含义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言语反应的任何信号。信号的发 出者不限于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里的信号不仅是“言语刺激”,还包括其他发问 信号,如面部表情,手势语言等
功能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是 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 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 泛,而且一直这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
其功能主要有:
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2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考层次°
3反馈评价调控教学
4提供参与机会发展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在集体学习中引起互助活动的刺激,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共 同提高;可以促进人际活动,加深个人与班级其他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反应,增强了学 生的社会化意识
二、提问的类型和特点
1)按课堂教学的结构:
新课导入式提问,
讲授过程中的提问,
内容总结式提问;
2)按照提问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把握整体、感知性提问 突出重点、理解性提问 搭桥铺路,铺垫性提问 促进迁移,导读性提问 发挥想象,推理性提问 激发思维,质疑性提问 创新求异,发散性提问 总结深化,探索性提问
三、其他分类
(一)根据设计问题时检测目标的不同,可将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六种类型。
1.低级认知问题
低级认知问题是用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己学过的知识,理解的程度如何。包括
(1)回忆性问题(最低层次、水平)
用以检测是否记住了所学知识,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知识性提问是考 察学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是一种最简单的 提问。
对于这类提问,学生只需凭记忆回答° 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逐字逐句的复述 学过的一些内容,不需要自己组织语言。
简单的知识性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没 有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局限在这一层次上。
在知识性提 问中,教师通常使用的关键词:谁、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有哪些、写出等。
如“深圳特区何时建立的? ” “说出勾股定理的公式”
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这类问题是理解性问题的过渡。简单知识的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答案现成单 一,课堂上看起来很活跃,双边活动较多,但缺少高级的思维活动,应当节制使用。
(2)理解性问题
理解性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学生要 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 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多用于讲解之后。
理解性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习知识,能比较或对照知识或 事件的异同,还要求学生能把一些知识从一钟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用自己的话叙述勾股定理”
“比较北京和上海两地工业的条件”(对照)
“请把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转变)
你能谈谈这些教学理论依据吗?
教学过程和一般认识过程的区别何在?
(3)应用性问题
用以检测学生能否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性提问是检查学生把所 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等知识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问方式。
在应用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分辩、选择、举例等。
“运用维度和经度的知识,在地球上找出北京的经纬度”
“给出三个形容词的例子”、
“中和反应PH值的测定在工农业生产和看科学研究中应用如何”
2.高级认知问题
高级认知问题是用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不具有现成的答案。
高级认知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确定的。因此对 答案的评价就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是优与劣。
(1)分析性提问
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 最后得出结论的提问方式。学生必须能辨别问题所包含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回答这类提问,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 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解决问题。这类提问多用于分析事物的构 成要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原理等方面。在分析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 是:为什么、哪些因素、什么原理、什么关系、得出结论、论证、证明、分析等。
“为什么坏血病曾一度是海员的常见病” “影响我国当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 “为社么我们要积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综合性提问
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把教材内容的概念、 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这类提问强调对内容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把 原先个别的、分散的内容以创造性方式综合起来进行思考,找出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 联系,形成一种新的关系,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种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在综合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预见、创作、假如…… 会……、如果……会……、结合……谈……、根据……你能想出……的解决方法、总 结等。
“假如我们用光了地球而上的煤和石油,你推测会发生什么情况”
“在什么条件下,森林才能起火〃
(3)评价性提问
是一种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 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这是一种评论性的提问,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 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 它要求学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评价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 的关键词是:判断、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高级认知问题的答案往往 不是唯一确定的。因此对答案的评价就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是优与劣。判断并说明 理由的题目变属于此类
“哪一个故事最精确的描绘了农场的的生活”(判断) “你怎么样看待这篇散文? ”
(二)根据教学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可分为:
1.特指式提问,
对某个特定的学生直接发问,目的是检查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
2.泛指式提问,
不确定某一个人回答,目的是引起全班同学的思考。
3.重复式提问,
教师重复某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期望其他同学来回答,目的是调动学生质疑和解疑的积极性。
4.反诘式提问,
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提出反问,使学生重新思考问题,逐步意识 到自己认为正确、完善的答案是错误的,得出新的、正确的结论。
5.自答式提问,
不期望学生回答,由教师自答的问题,常用来实现教学内容之间
(三)根据教学提问的内部结构,可分为
1.总分式提问,
是指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本身不直接 牵连。
2.台阶式提问,
是指将几个连贯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依次提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 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组成了层次分明的思维的台阶”。
3.连环式提问,
是指教师根据知识内在的联系,设计以疑引疑、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
4.插入式提问,
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随机插入,提出问题。
(四)根据教学提问的具体方式,可分为:
1.直问和曲问
(1)直问。
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学生对此类提问可以直接做出 回答,而不必拐弯抹角。
(2)曲问。
教师的本意是要解决甲问题,却偏不直接问,而是绕个弯提出乙问 题,乙问题的解决又以甲问题的解决为前提,所以只要学生解答了乙问题,甲问题便 等于是“不答而解” 。如钱梦龙老师为了讲“孀妻”的“孀”,设计了这样一个问 题:“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 ”这个问题既 有趣味性,又有曲折性,令人拍案叫绝。讲《大铁椎传》,钱老师问:“大铁椎是哪 里人? ”课文里没有直接的答案,学生首先要读懂“语类楚声”,再进行一点简单的 推理,才能回答“大概是湖南湖北一带的人。”这就增大了学生思维的容量。
2.正问和逆问
这组提问是根据教学提问方式的视角维度划分的。
(1)正问。即正面提问,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正面提出问题,让学生顺藤摸 瓜,在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物理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加速 运动”这个概念,就可以直接提问:“什么是加速运动?加速运动的定义中有哪几个 要点?”
(2)逆问。又称倒问。
教师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不从正面提问,而是从相反的 方面提出假设,让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一般问题总是问:文章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而逆问则提出假设:不这样写行不行?这种问法可训练学生的逆向 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品质。如讲《左忠毅公逸事》,钱老师问:文章一开头 先交待“风雪严寒”的天气有什么必要?这四个字去掉好不好?逆向如“平地起波 澜”,所提问题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往往能令学生深思。
3.单问和复问
这组提问是根据教学提问方式的对象范围维度划分的。
(1)单问。又称常规提问。
这种提问的对象是一个学生,要求让其站起口答或到讲台 上板书回答问题。这在中小学的课堂中是最普遍最常见的提问方式。
(2)复问。又称并行提问。
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提问几个学生。具体做法是教师一 次提问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有的去黑板上作图解、板演、画图解答,有的在座位 上进行口答,然后逐个总结评定。其优点是增多了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能使更多的 学生经受锻炼,检查掌握知识质量的面较宽。但它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 和课堂组织能力,不易掌握,弄不好能搞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巧妙运用复问 是一种高超艺术。
4.快问和慢问
这组提问是根据教学提问方式的时间速率维度划分的。
(1)快问。又称急问抢答。
教师发出快速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以训 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这种提问多采用填空式和选择式,带有明显的刺激 性、竞赛性和娱乐性,课堂上常先呈现一种紧张活跃、继而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令教 师和学生兴奋难抑。这种提问宜用于教材中较易的内容,使学生抢答时能答。
(2)慢问。又称深求慢问。
教师为了深化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训练学生 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周密思 考组织语言,以对问题做出完善圆满的解答。这种提问宜用于教材中较难的内容和高 年级学生。
四、提问的过程
提问过程是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回答解决问题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活动过程C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拟题阶段
为提问而作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此阶段要精心设计问题
(2)引入阶段
教师用不同的语言个方式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如,“同学们,请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下面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看看谁能够作 答……”
(3)列题阶段
提出问题并作好必要的说明。表述问题应该清晰准确,教师还可以提 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如以时间,空间,过程顺序等作为回答的组织依据。如“请注意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回答问题要注意……”
(4)听答阶段
1.核查。核对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
2.催促。让学生尽快地做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
3.提示。提示问题的重点或答案的结构;
4.重复。在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样重复所提问题;
5.重述。在学生对题意不理解时,用不同词句重述问题。
(5)评价阶段
当学生对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
重述:重述学生的答案;
2.追述:根据学生回答的不足,追问其中要点;
3,补充:根据学生回答的不足给予补充;
4,更正。纠正错误的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
5.评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6.延伸。根据学生的答案加入新的材料或见解,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新的问题或进行新的 内容学习;
7.检查。检查其他学生是否理解学生的答案。
五、课堂提问的要求
(1)设问精当。具有下列特征:
1趣味性;
2目的性
(邱少云案例)抓住教材关键,集中精力突破重难点
3科学性;
提问不能有知识性错误,要符合逻辑。
为保证课堂提问的科学性,提问要做到:
直截了当,不绕圈子,干脆利落;
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围绕问题,范围适中;
语言规范, 概念准确;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4启发性:
(资本主义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5针对性:
做到问题的难易要适度。针对全体不同的学生,根据班级中上极水平设计问题
6顺序性:
照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是认知理解性,分析 综合性问题次之,创造评价性问题最后
(2)发问巧妙
1对象要明确:
如果先叫名字再提问,或者按照座位依次提问,虽然发问机会平均分 配,容易造成部分同学觉得“和我不相干”从而不去思考,或者突然发问,学生容易 卡壳.一般情况下,先叫中等生
2表述清晰;
3态度自然
4适当停顿
(3)启发诱导
1诱导的时机:
(1)当学生的思想处于小天地无法突围时; (2)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 (3)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 (4)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时。
2诱导的方式:
(1)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高二学《铁》,首先回忆和铁相关的反应 (2)增设同类 对比启发;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的相邻的元素,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3)指导读书 (4)从直观进行启发:教师演示心脏压迫血液流动的模型 (5)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骨道西凤瘦马》,提问关于教材内容的一些列问题
3提问的态度
(1)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不用强制回答的语气和态度,注意培养师生感情,消除 学生紧张心理 (2)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保持和善谦逊的态度和情感 (3)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回答 (4)正确对待提问的意外
4归纳总结